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芍药甘草附子汤

临床使用经验或相关医案

()

  [方义]

  此敛阴回阳之方。

  [主治]

  发汗后,表证已解,汗尚未止反恶寒者,阴阳两虚也。但脉必微而数方能确定。表证已解,故不用桂枝:,汗未止,兼见数脉方为阴虚;反恶寒,兼见微脉方为阳虚。

  按:仲景原文曰:发汗不解,反恶寒,虚故也,本汤主之。“不解”二字不是指表邪不解,而是指没有恢复正常,是指反恶寒之症而言。果系表邪不解,应有头痛、发热、脉浮,宜用桂枝加附子汤,绝没有使用本方之必要。“虚”是阴阳俱虚或营卫俱虚。以营为阴血,卫为阳气也,但绝不是单纯卫阳虚之证,因卫阳虚宜芪附,不宜芍附。

  [药品]

  生杭芍三至五钱 炙草一至二钱 炮附子三至五钱

  [煎服法]

  水二茶杯半,煎至半茶杯,去滓温服。

  [用药大意]

  附子补阳以治恶寒,芍药滋阴以敛汗液,甘草补中兼和,既可固后天之本,又可和二药之偏。

  [禁忌证]

  有发热、头痛、脉浮之表证者忌之;有喜冷性饮食之热证者也忌之。

  [类似方剂参考]

  (1)桂枝加附子汤:此治表证不解兼阳虚之方。

  (2)芪附汤:此治卫阳虚自汗之方。

  【历代用药经验择要】

  1.发汗不解,反恶寒,虚故也,本汤主之。(68)翰卿按:“不解”二字,不是表邪不解,而是没有恢复正常,是指反恶寒之证而言。果系表邪不解,应有头痛、发热、脉浮,宜用桂枝加附子汤,绝没有使用本方之必要。​“虚”是阴阳俱虚或营卫俱虚,以营为阴血,卫为阳气也,但绝不是单纯卫阳虚,因卫阳虚宜芪附,不宜芍附。翰卿又按:本方用附子,为人所易于理解,但使用芍药还没有一致认识。如吉一氏云当有脚挛急证,陆氏云有肌肉挛急,曹氏云疏达营血,使得充满微细血管之中,周氏云汗多为阳虚。这些说法都有一定道理,按法使用也有一定效果。但我从实践中体会,汗后恶寒,手足厥冷,脉微者用四逆辈治之;汗后恶寒,手足不厥冷,脉沉而微者本方治之。因无身热,不宜桂枝加附子汤;无四肢厥冷,亦不宜四逆汤。不用附子则阳无以回,用之又怕伤阴,在用药两难的情况下,佐以芍药最为相宜。我的看法当否,可进一步研究。

  2.芍药甘草汤原为血不养筋,两脚挛急,疏导营血下行之方……更加熟附子一枚以助之,使血分中热度增高,而恶寒之证自愈。(《伤寒发微》3.用于疝及痛风、鹤膝风;凡下部之冷,专冷于腰者,宜苓姜术甘汤,专冷于脚者,宜此方。(《方函口诀》)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