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义]
此泻热逐瘀较峻之方。
[主治]
蓄血证,或发狂,或如狂,或消谷善饥,或喜忘,或屎虽硬,大便反易,其色黑,或身黄。但必须具有少腹硬满、小便白利及内热等证。
[药品]
水蛭一至三钱 虻虫(去足翅) 一至三钱 桃仁(去皮尖)一至三钱 大黄(酒洗)一至三钱
[煎服法]
水三茶杯,煎至半茶杯,去滓温服。
[用药大意]
水蛭、虻虫逐瘀破血,桃仁生新祛瘀,大黄荡涤邪热。
[禁忌证]
少腹硬满,小便不利者,不可服。因为此是水蓄而非血蓄。
[类似方剂参考]
桃仁承气汤:此是治热结膀胱兼有表寒蓄血之方。
【历代用药经验择要】
1.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本汤主之。(124)
翰卿按:本方比桃核承气汤的力量更峻,非病邪固结者不可轻用。本节所述的表证仍在,我的看法是不等于风寒在表,而是伤寒一类的症状,名为表证,其实并无表邪。因既没有当先解外的明文,又没有治表邪的药品,不然,如何会像柯氏所云攻里而表自解呢?
2.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本汤主之。(125)
翰卿按:本条是从小便之利与不利,辨别身黄是属于湿热、抑或瘀血。这是根据少腹硬一证体会来的。因少腹硬满有蓄水、蓄血之分,小便不利说明水湿不能排泄,湿热无由得去,是以发黄也。
“为无血也”以上一段是茵陈蒿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的共同证候,以下一段是桃核承气汤和抵当汤的共同证候,临床需分析体会之。
3.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善忘,屎虽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宜本汤下之。(237)
翰卿按:本节说明瘀血证有喜忘,大便黑,和屎虽硬大便反易的现象,但不是一切喜忘和大便黑都属瘀血病,都需抵当汤治疗,当注意辨别。根据“久瘀血”三字,说明抵当汤对于瘀血日久,诸药不效之证,是能胜任的。
4.病人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虽脉浮数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脉数不解,合热则消谷善饥,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宜本汤。(257)
翰卿按:陆氏云: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脉浮数,何所见而可下?脉数,善饥,六七日不大便,何以知有瘀血?此条施治失据。此说非常正确,但我还有一看法:本节是瘀血证治的一种变局,与少阴篇中之三急下证、阳明篇中之麻桂汤证一样,如果不和前三节共同辨认,就无法断定为瘀血。因发热七八日,使用汗法、清法是容易理解的,攻下瘀血一法是易被忽略的,所以有必要提出来令人注意。
5.妇人经水不利下,本汤主之。亦治男子膀胱满急有瘀血者。(《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
6.若病人无表证,不发寒热,胸腹满痛,唇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者,此为有瘀血,必发狂也。轻者犀角地黄汤,重者抵当汤。(《活人书》)
7.本方为行瘀逐血的峻剂,药力猛于桃核承气汤,方中除桃仁大黄以外,更有水蛭、虻虫,可以直人血络,行瘀破结,如患者体不壮,必须慎用,如不得已而用时,可制小其剂或酌予调养气血,以防血下太猛而致暴脱之险。得下,即止后服,不必尽剂。本方应用范围:①妇人经水闭滞,腹中有癜疲积聚。②妇人眼疾因血行不利者。③打扑损伤,瘀血凝滞,心腹胀满者。(《伤寒论译释》)
8. 生水蛭治妇人癫瘕良效。惟气血亏损者,宜补气血之药佐之。(《医学衷中参西录》)
9.治血者,凡有瘀血者二:少腹硬满,小便快利者一也,其人言我满者二也。急则以汤,缓则以丸。(《方极》)
10.核承气主新瘀,抵当汤、丸主久瘀,久瘀非桃仁承气所能下。(《伤寒论今释》)
11.瘀血一证,见于女子者伙,男子患者甚鲜。某男子,少腹胀痛,小便清长,且目不识物,论证确为瘀血,投以桃核承气汤,服后片时,即下黑粪而病证如故,再投二剂,加重其量,病又依然。后以抵当汤下之,服后黑粪挟宿血齐下,更进一剂,腹胀平,痛亦安。盖尝因劳力负重,致血凝而结成蓄血证也。(《经方实验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