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乌头汤

临床使用经验或相关医案

()

  【典型医案]

  寒湿脚气

  程祖培医案:涌口乡,梁盛南先生,港商也。乃侄章成,因患脚气,返自香江,四肢瘫痪。医辈齐集,纷无定见,亟备舆来迎。患者面色青白,气逆上喘,小水不利,腿脚麻木不仁,脉象细小而浮,重按无力。此白虎历节重症,​《金匮》以乌头汤主治。余用其方,重加麻黄五钱,群医哗然。余曰:麻黄发汗,夫谁不知,未加杏仁,汗源不启,小青龙治喘,所以去麻加杏者,恐麻杏合用和,发汗动喘耳。今本方君乌头以降麻黄,不用先煎,何至发汗,倘有不虞,余当负责。患者信服,知余成竹在胸,不复疑惧。果尽一剂,小水通调,略能舒动,麻木之状减轻。惟脚筋微疼,关节紧张,改用芍药甘草汤以荣阴血。方中白芍、清千秋炙草均用二两,连服八帖,应手取效。《方函口诀》:一妇人臂痛甚,不可屈伸,昼夜号泣。众医不能治,余以此方,得速效。

  《续建殊录》:一男子心下硬痛,手足厥冷,头冷汗出,呕吐不能食,服紫圆二钱,下利数行,痛益甚,如绞,冷汗不止,乃与大柴胡汤,硬痛益甚,更作乌头汤使服之,诸证顿退。《医界之铁椎》:神田永复町某男性,年四十二岁,数年来腰部常发痉挛疼痛,阴囊偏大,此外并无碍于日常之活动。此病发作之际,右侧阴囊肿胀,疼痛难受而痛感延伸至下腹部及腰部,恶心呕吐,无法饮食,昼夜不止。病人为此病而甚为担心,某日出远门之归途中突发疝病,刚开始以为症状同前,深不以为意。渐次苦闷、疼痛呻吟,只得就近求诊于某洋医派之诊所,治疗二日,病情反剧,发热恶寒,疼痛剧甚而致呕逆出水及药物,阴囊日益肿胀。次日因苦痛难忍,请求医师打针缓痛,此洋医派者告知非动手术则无法治疗此阴囊疝气嵌顿,病人必须急速入院准备开刀。病家曾听别人谓余无须开刀亦能治愈疝气,曾一度考虑求诊于余而未 秉行。今病情日益严重,只好转医而特招余急往。余诊视其右侧阴囊肿胀而大如甜瓜,局部磊状绷紧且疼痛剧甚,难以稍加转侧,睾丸无论如何都不能还纳腹腔,此即所谓之疝气嵌顿。余先于腹部两处(按阿是穴)施灸七壮,主以乌头汤。次日往诊,病人苦痛顿失,阴囊软解而缩小一半,呕逆止,人平静,续服前药一日份。隔日,病人尚具恶心,但已无呕吐,阴囊仍稍嫌大。同主以乌头汤吐剂,病人大吐,约吐出一升多污秽水液,吐后阴囊缩小。余试推返嵌顿之物,却仍无法还纳腹腔。余告诉家属:不作切开手术恐无法将嵌顿物还纳。然既已收效一半而放弃,实深感遗憾;余同日下午再度往诊,重试整复而欲推返腹腔,先按抚患部约一时许,突然嵌顿之物应声而返纳腹腔,病人上大号时敢使力排便,日渐痊愈而不再复发。

  肖xx,女,42岁,工人。从1971年春季开始患风湿性关节炎。反复发作,时已2年,髋膝关节疼痛,皮色不变。下肢膝关节特别怕冷,局部要加盖厚膝垫保暖,倘遇天冷天雨痛更难忍,步履艰难,不能上班已4月,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而紧。抗“O”1/1600,血沉30毫米/小时。此为寒痹。其主要特点是疼痛有定处,痛较剧。因寒为阴邪,其性凝滞,故痛有定处,局部怕冷。风、寒、湿邪相搏,阻滞经络骨节,不通则痛,变天则剧。治以散寒止痛为主,佐以祛风除湿。方以乌头汤加减:桂枝30克川乌(制)9克黄芪15克白术12克麻黄6克白芍12克豹皮樟18克豆玻姜15克。服7剂,关节疼痛大减。膝关节自觉转暖,能慢步行走。复诊时,加猴骨15克,蕲蛇6克。再服10剂,抗“0”降至1/300,血沉仅为10毫米/小时。嘱病者服药2周,以巩固疗效。追查一年半无复发。(江世英医案,录自广州中医学院《新中医》编辑室:《老中医医案医话选》1977年10月内部资料)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