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葶苈大枣泻肺汤

临床使用经验或相关医案

()

  【典型医案]​

  《医学纲目》:孙兆视雷道矩病,吐痰,顷 万间已及一升,喘咳不已,面色郁暗,精神不快,兆与服仲景 世葶苈大枣泻肺汤。一服讫,已觉胸中快利,略无痰吐矣。《续名医类案》:薛立斋治一男子,咳嗽,脉紧数,服小青龙汤,一剂表证已解,更以葶苈大枣泻肺汤喘止,乃以桔梗汤愈。又,张友樵治一酒客,夏月,痰喘,气喘,夜不得卧,服凉药及开气药,不效。有议用《金匮》麦门冬汤者。张诊之。右寸数实,此肺实,非肺虚也,投入人参,则立毙矣。遂用葶苈五钱(焙研),滑石五钱,煎服,立愈(此根据本方,以滑石易大枣也)。

  简侯医案:曾于己丑年,治一马姓母,年六十余,住东火星庙巷。咳嗽喘急,身肿足肿,面肿颇甚,不能行,少食欲。诸医皆谓为不治。延予各往诊,脉沉实,舌淡黄苔,小便少而黄,大便间日或数日一次,不爽,为拟葶苈一两一钱,大枣六两,取净肉为丸,早晚各有一钱,车前子汤下。外用葱白一把,车前草连根一大株,共捣烂,炒热,布包,熨脐腹,日数次。六七日许,大小便转快,喘咳亦渐平,肿退去大半。再令接服两许,肿胀全消,咳喘亦已。

  肺痈

  辛未7月中旬,余治一陈姓疾。初发时,咳嗽,胸中隐隐作痛,痛连缺盆。其所吐者,浊痰腥臭,与悬饮内痛之吐涎沫,固自不同,决为肺痈之始萌。遂以桔梗汤,乘其未集而先排之。进5剂,痛稍止,诸证依然,脉滑实。因思是证确为肺痈之正病,必其肺脏壅阻不通而腐,腐久乃吐脓,所谓久久吐脓如米粥者,治以桔梗汤。今当壅塞之时,不去其壅,反排其腐,何怪其不效也。​《淮南子》云:葶苈愈胀。胀者,壅极不通之谓。​《金匮》曰:肺痈,喘不得卧,即胀也。​《千金》重申其义曰:肺痈胸满胀,故知葶苈泻肺汤非泻肺也,泻肺中壅胀。今有此证,必用此方,乃以葶苈子15克大黑枣12枚。凡5进,痛渐止,咳亦爽。其腥臭挟有米粥状之痰,即腐脓也。

  后乃以《千金》苇茎汤,并以大小蓟、海藻、桔梗、甘草、杜赤豆出入加减成方。至8月朔日,先后凡15日有奇,用药凡10余剂,始告全瘥。9月底其人偶受寒冷,宿恙又发,乃嘱兼服犀黄醒消丸,以45克分作5服。服后,腥臭全去。但尚有绿色之痰,复制1料服之。乃愈,而不复来诊矣。(曹颖甫:《经方实验录》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1版1979年3月)

  痰喘

  罗Xx,男,47岁。1978年1月25日初诊。患慢性支气管炎多年,近日咳逆痰多,气喘促,胸闷胁胀,面部浮肿,大便较干,小便短少,脉滑苔白,舌质红,先宜泻肺化痰平喘。炒葶苈子9克大枣7枚姜半夏9克生甘草6克化橘红4.5克 冬瓜子、皮各9克礞石滚痰丸6克(包煎)。3剂。复诊:1月28日。药后气喘已平,咳痰亦减,大便量多而粘臭,小便较长,面浮渐消,脉长苔薄,宜理气化痰为续。方略。(何任医案)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