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师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呕,不能食,无寒热,此为妊娠,桂枝汤主之;于法六十日当有此证;设有医治逆者,却一月;加吐下者,则绝之。
[原文]妇人宿有症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此为症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断后三月衃(pēi,凝聚的血块)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症不去故也,当下其症,桂枝茯苓丸主之。
[原文]妇人怀孕六七月,脉弦,发热,其胎愈胀,腹痛,恶寒,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脏开故也,当以附子汤温之。
[原文]师曰: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续下血都不绝者;假令妊娠腹中痛者,此为胞阻,胶艾汤主之。
[原文]妇人怀妊,腹中㽲(jiǎo)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原文]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半夏丸主之。
[原文]妊娠,小便难,饮食如故,当归贝母苦参丸主之。
[原文]妊娠,有水气,小便不利,洒淅恶寒,起即头眩,葵子茯苓散主之。
[原文]妇人妊娠,身无他病,宜常服当归散,则临产不难,产后亦免生他病。
[原文]妊娠,身有寒湿,或腹痛,或心烦,心痛,不能饮食,其胎跃跃动者,宜养之,白术散主之。
[原文]妇人怀身七月,腹满不得小便,从腰以下如有水状,此太阴当养不养,心气实也,宜泻劳宫,关元,小便利则愈。
[原文]问曰: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郁冒,三者大便难,何谓也?师曰:新产血虚多汗出,喜中风,故令病痉;亡血,复汗,寒多,故令郁冒;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难。
[原文]产妇郁冒,其脉微弱,呕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所以然者,血虚而厥,厥则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虚下厥,孤阳上出,故头汗出也。所以产妇喜汗出者,亡阴血虚,阳气独盛,故当汗出,阴阳乃复;大便坚,呕不能食者,小柴胡汤主之。
[原文]郁冒病解,能食,七八日更发热者,此为胃实,大承气汤主之。
[原文]产后腹中㽲(jiǎo)痛,若虚寒不足者,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
[原文]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不可下也,宜枳实芍药散和之。
[原文]师曰:产后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假令不愈,必腹中有瘀血著脐下也,下瘀血汤主之。
[原文]产后七八日,无太阳证,少腹坚痛,此恶露不尽也;若不大便,烦躁,发热,脉微实者,宜和之;若日晡所烦躁,食则谵语,至夜即愈者,大承气汤主之。
[原文]产后中风,数十日不解,头痛,恶寒,发热,心下满,干呕,续自微汗出,小柴胡汤主之。
[原文]产后中风,发热,面赤,头痛,汗出而喘,脉弦数者,竹叶汤主之。
[原文]产后烦乱,呕逆,无外证者,此乳中虚也,竹皮大丸主之。
[原文]产后下利,脉虚极者,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主之。
[原文]妇人咽中如有炙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者,半夏厚朴茯苓生姜汤主之。
[原文]妇人脏燥,悲伤欲哭,数欠伸,象如神灵所作者,甘草小麦
大枣汤主之。
[原文]妇人吐涎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涎沫,后治其痞,治吐宜桔梗甘草茯苓泽泻汤;治痞宜泻心汤。
[原文]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为诸经水断绝,血结胞门。或绕脐疼痛,状如寒疝;或痛在关元,肌若鱼鳞;或阴中掣痛,少腹恶寒;或引腰脊,或下气街;此皆带下。万病一言,察其寒、热、虚、实、紧、弦,行其针药,各探其源,子当辨记,勿谓不然。
[原文]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血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知之?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故唇口干燥也,温经汤主之。
[原文]经水不利,少腹满痛,或一月再经者,王瓜根散主之。阴肿者,亦主之。
[原文]妇人半产若漏下者,旋覆花汤主之;脉虚弱者,黄芪当归汤主之。
[原文]妇人陷经,漏下色黑如块者,胶姜汤主之。
[原文]妇人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而不渴,或经后产后者,此为水与血俱结在血室也,大黄甘遂阿胶汤主之。
[原文]妇人时腹痛,经水时行时止,止而复行者,抵当汤主之。
[原文]妇人经水闭,脏坚癖,下白物不止,此中有干血也,矾石丸主之。
[原文]妇人六十二种风证,腹中气血如刺痛者,红蓝花酒主之。
[原文]妇人腹中诸病痛者,当归芍药散主之;小建中汤亦主之;当归芍药散见前。
[原文]问曰: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何也?
[原文]师曰: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肾气丸主之。
[原文]妇人阴寒,蛇床子散主之。
[原文]少阴脉滑而数者,阴中疮也,蚀烂者,狼牙汤主之。
[原文]胃气下泄,阴吹而喧,如失气者,此谷道实也,猪膏发煎主之。
下瘀血汤方(南阳林山注:脑溢血可用此方)
大黄三两 桃仁二十枚 䗪虫二十枚(去足)
上三味,末之,炼蜜和丸,以酒一升,水一升,煮取八合,顿服之,血下如豚肝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