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龙经方学习录
首页
经方
本草
条辩
病类
典籍
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首页
»
病类
»
太阴病
太阴病相关内容
经方
干姜附子汤
小建中汤
附子泻心汤
赤石脂禹余粮汤
旋覆代赭汤
黄芩汤
桂枝加芍药汤
桂枝加大黄汤
条辩
第82条 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目闰动,振振欲僻地者,真武汤主之。
第102条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161 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
173 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273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274 太阴中风,四肢烦疼,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
275 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
276 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277 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278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当发身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
279 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280 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
经典时方
补中益气丸
舒肝健胃丸
舒肝健胃丸
太阴病朗读
舒肝健胃丸。【功能与主治】 疏肝开郁,导滞和中。用于肝胃不和引起的胃脘胀痛,胸胁满闷,呕吐吞酸,腹胀便秘。 应用要点为:打嗝嗳气腹胀,生气加重。
赞
()
补中益气丸
太阴病朗读
补中益气丸。强健脾胃,帮助消化
赞
()
方症
慢性肠炎
风湿疼
关节肿疼
急性黄疸(甲肝)
胆囊炎
胆结石
膀胱结石
急性膀胱炎
晕眩
呕吐厉害
急性尿闭
肋膜炎积水
水肿
浮肿性脚气
肝肿大
不可右侧卧
失眠
关节变形
关节炎
寒实便秘
病类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辨阴阳易瘥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厥利呕哕
张仲景
仲景之寒病
仲景之伤风
仲景之伤燥
厥阴病
太阴病
少阳病
少阴病
仲景之湿病
仲景之热病
阳明病
辨妇人各病脉证并治
仲景之伤暑
痉湿暍病脉证治二
仲景之温病
太阳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