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太阳病相关内容

条辩

宋本《伤寒论》第13条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11条
宋本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宋本2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宋本3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宋本4 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宋本6.2 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
宋本6.1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宋本5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宋本6.3 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
宋本6.4 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宋本7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宋本8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宋本9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
宋本10 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宋本11 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
宋本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
宋本13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宋本14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宋本15 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宋本16 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
宋本17 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宋本18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宋本19 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
宋本20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宋本21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宋本22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宋本23.1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
宋本23.2 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
宋本23.3 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宋本24 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宋本25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宋本26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宋本27 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宋本28 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宋本29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
宋本30问曰: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语
宋本31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宋本第32条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宋本第33条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宋本第34条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连黄芩汤主之。
宋本第35条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宋本第36条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
宋本第37条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宋本第38条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
宋本第39条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主之
宋本第40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宋本第41条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宋本第42条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宋本第43条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主之。
宋本第44条 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
宋本第45条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
宋本第46条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
宋本第47条 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
宋本第48条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
宋本第49条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当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脉微,此里虚,须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
宋本第50条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
宋本第51条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
宋本第52条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
宋本第53条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和谐故尔
宋本第54条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宋本第55条 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
宋本第56条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
宋本第57条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宋本第58条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宋本第59条大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
宋本第60条 下之后,复发汗,必振寒,脉微细。所以然者,以内外俱虚故也。
宋本第61条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宋本第64条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宋本第65条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宋本第66条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
宋本第67条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宋本第68条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宋本第69条 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
宋本70、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
宋本71、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宋本72、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宋本73、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宋本74、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宋本75、未持脉时,病人手叉自冒心,师因教试令咳而不咳者,此必两耳聋无闻也,所以然者,以重发汗虚故如此。
宋本第76条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
第83条 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
第84条 淋家,不可发汗,汗出必便血。
第85条 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发汗则痉。
第86条 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急紧,直视不能眴,不得眠。
第87条 亡血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栗而振。
第88条 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与禹余粮丸。
第89条病人有寒,复发汗,胃中冷,必吐蚘。
第90条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若先发汗,治不为逆。本先下之而反汗之,为逆;若先下之,治不为逆。
第91条 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第93条 太阳病,先下而不愈,因复发汗,以此表里俱虚,其人因致冒,冒家汗出自愈。所以然者,汗出表和故也,里未和,然后复下之。
第95条 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第111条 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阳盛则欲衄,阴虚小便难。阴阳俱虚竭,身体则枯燥,但头汗出,剂颈而还,腹满,微喘,口干咽烂,或不大便。久则谵语,
第112条 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第113条形作伤寒,其脉不弦紧而弱,弱者必渴,被火必谵语,弱者发热,脉浮。
第114条 太阳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燥。到经不解,必清血,名为火邪。
第115条 脉浮,熱甚,而反灸之,此为实。实以虚治,因火而动,必咽燥,吐血。
第116条 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脉浮,宜以汗解,用火灸之,邪无从出,因火而盛,病重腰以下必重而痹,火逆也。欲自解者,必当
第117条 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枝二两也。

经方

桂枝汤
桂枝麻黄各半汤
麻黄汤
大青龙汤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桂枝去芍药汤
桂枝二越婢一汤
芍药甘草汤
葛根加半夏汤
葛根黄连黄芩汤
桂枝加厚朴杏仁汤
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桂枝甘草汤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芍药甘草附子汤
茯苓四逆汤
茯苓甘草汤
栀子甘草豉汤
禹余粮丸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桂枝加桂汤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抵挡汤
抵挡丸
炙甘草汤
文蛤散
柴胡桂枝干姜汤
人参地黄龙骨牡蛎茯苓汤
越婢汤
麻杏石甘汤

经典时方

藿香正气水
藿香正气滴丸
葛根汤
大青龙汤中成药
风寒感冒颗粒(麻黄汤加减中成药)
太阳病朗读
()
朗读
()
太阳病朗读
()
太阳病朗读
()
太阳病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