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半夏和胃颗粒

半夏和胃颗粒朗读
半夏和胃颗粒处方源自汉代张仲景《伤寒论》所载之“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是从小柴胡汤变化而来,柴胡换黄连,生姜换干姜。此方既能健脾益气,又能泻肝胃痰热。这里的痰热,不能用清气化痰丸。 辩证要点:单纯热证,单纯寒证不能用。心窝子下面胀痛,胀痛,伴有上热下寒,舌质红,口唇红,舌苔黄腻,或是舌苔红。

半夏和胃颗粒详情

【处方】半夏(姜制)黄芩 干姜 黄连 党参 甘草(炙)大枣
【性状】本品微棕褐色的颗粒;味甜、微苦、辣。
【功能与主治】和胃降逆,平调寒热。用于脾虚胃热所致的胃脘胀满,神疲乏力,胃纳减少,嗳气反酸,口苦口干,大便溏或不爽;也可用于浅表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出现上述症候者。
【用法与用量】温开水冲服。一次10g,一日3次。
【规格】每袋装10g。
【贮藏】遮光,密封。
主治寒热互结之痞证。
金匮要略——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这里的呕是寒热互结的呕,如果纯粹胃寒呕吐就不能用。
方解:
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阴虚火旺不能用。
黄芩,黄连:苦寒以泻热。脾胃虚寒不能用。
干姜:温里
党参,炙甘草,大枣:健脾益气。脾胃好,身体强壮的人会上火。
综合来看,这个药实证,热证,正气不虚者不能用,还有脾胃虚寒不能用。

说明书上说:
用于脾虚胃热所致的胃脘疼痛,脘胁胀满,神疲乏力,胃纳减少,嗳气泛酸,口干口苦,大便溏或不爽。
脾虚——党参,炙甘草,大枣主治脾虚
胃热——黄芩,黄连泻胃热,其中,黄芩泻肺,胃实火;黄连泻肝,胃实火。所以这个药还能治肝胃不和,肝火旺盛,痰湿中阻的胃痛。泛酸——肝胃郁热。泛吐酸水,嗳气不适,脘腹疼痛,为肝火横逆犯胃,木郁作酸,故见泛吐酸水。口苦——肝火旺盛。
大便溏——肝胃不和。
名医戴元礼认为泻心方,并不限于痞证,诸泻心方取治湿热最当。很多人反映,这个药越吃肚子越胀,其实就是不对证,说明胃脘处没有热痰。所以正气不虚不能用,脾胃虚寒不能用。

...

朗读
()

猜你喜欢

滋补气血,调经舒郁。用于治疗月经不调,行经腹痛,崩漏下血,赤白带下,贫血衰弱,血晕血脱,产后诸虚,骨蒸潮热
()
 葛根汤中成药 目前市面有瑞阳生产的葛根汤片和葛根汤颗粒以及南京星银药业的葛根汤合剂
()
小柴胡汤中成药比较成熟,种类也比较多,目前有小柴胡片、小柴胡胶囊、小柴胡颗粒、小柴胡泡腾片、小柴胡汤丸(浓缩丸)。
()
桂黄清热颗粒 【功能与主治】发汗解表,清热除烦。用于外感风寒,症见发热恶寒、寒热俱重、脉浮紧、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属风寒表实证兼有郁热者。
()
风寒感冒,还脘腹胀满、不想吃饭可选用午时茶颗粒。有汗,流黄鼻涕禁用,记住。 风寒感冒病症表现:发热、怕冷、咳嗽痰稀、头痛口渴、身体乏力、流清鼻涕 典型症状:发热、怕冷、咳嗽痰稀、头痛口渴、身体乏力、食欲不振、脘腹胀满。 代表中成药:午时茶
()
【功能与主治】 疏肝开郁,导滞和中。用于肝胃不和引起的胃脘胀痛,胸胁满闷,呕吐吞酸,腹胀便秘。 应用要点为:打嗝嗳气腹胀,生气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