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推荐

 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之证。按:此少阴病不是脉微细、但欲寐之证,乃专指邪热侵入咽喉之证而言,因咽喉系少阴经脉之所过也。此方对于一般热性咽喉红肿疼痛,有痰有热者都有效。
()
桂枝生姜枳实汤方(心包膜发炎,悬心痛,心好像悬在半空中放不下来;心肌炎) [原文] 桂枝三两 生姜三两 枳实五枚 [用法] 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
排脓散方枳实十六枚 芍药六分 桔梗二分上三味,杵为散,取鸡子黄一枚,以药散与鸡黄相等,揉和令相得,饮和服之,日一服。 排脓汤方甘草二两 桔梗三两 生姜一两 大枣十枚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温服五合,日再服。
()
倪海厦: 这个药,也就是藜芦甘草两味药而已,那一般我们遇到只要遇到两味药的,藜芦呢都是甘草的两倍,大黄也是甘草的两倍,桂枝也是甘草的两倍,半夏诸如此类的都是甘草两味,那这个药就没有了,其实就是两味药,
()
薯蓣丸方:薯蓣三十分,当归、桂枝、曲、干地黄、豆黄卷各十分,甘草二十八分,芎、芍药、白术、麦门冬、杏仁各六分,人参七分,柴胡、桔梗、茯苓各五分,阿胶七分,干姜三分,白蔹二分,防风六分,大枣百枚(为膏)​。上二十一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弹子大,空腹酒服一丸,一百丸为剂。胡希恕注:既用薯蓣、大枣、甘草、人参、白术、茯苓、干姜等理中益气,复用当归、地黄、川芎、麦冬、阿胶等补血滋阴,协力以治虚劳诸不足。另用桂枝、曲、杏仁、柴胡、桔梗、白蔹、防风等以解风气百疾,炼蜜为丸,治宜缓图也。按:虚劳诸不足,最易感受风气外邪,虚邪相搏,久难自已,既不可峻补其虚,更不可着意祛邪,唯有用薯蓣丸法补虚却邪,缓缓图之。
()
桂枝茯苓白术细辛汤方(去下焦湿)[原文]桂枝三两 茯苓四两 白术三两 细辛二两
()
大黄牡丹汤方(急性阑尾炎、盲肠炎) [原文] 大黄四两 牡丹一两 桃仁五十个 冬瓜子半升 芒硝三合 [用法]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之,有脓者当下脓,无脓者当下血。
()
厚朴三物(厚朴大黄汤)汤方:厚朴八两,大黄四两,枳实五枚。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二味,煮取五升,内大黄,煮取三升,温服一升,以利为度。(注:厚朴大黄汤方:厚朴一尺,大黄六两,枳实四枚。​)
()
[原文]病冬温,其气在下,发热,腹痛引少腹,夜半咽中干痛,脉沉实,时而大数,石膏黄连黄芩甘草汤主之;不大便六七日者,大黄黄芩地黄牡丹汤主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