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灵仙。。[!--writer--]。别名 能消(《开宝本草》),葳灵仙(《苏沈良方》),葳苓仙(《珍珠囊》),铁脚威灵仙(《纲目》),灵仙(《药品化义》),黑脚威灵仙(《生草药性备要》),九草阶、风车(《现代实用中药》),鲜须苗(《南京民间药草》),黑骨头、黑木通(《贵州民间方药集》),铁杆威灵仙(《药材资料汇编》),铁搧帚(《浙江中药手册》),七寸风(《广西中兽医药植》),铁脚灵仙、牛闲草、牛杆草(《江苏植药志》),老虎须、辣椒藤(《陆川本草》),铁灵仙(《河北药材》),灵仙藤、黑灵仙(《四川中药志》),黑须公、芝查藤根(《广东中药》
1.《唐本草》:腰、肾、脚膝、积聚、肠内诸冷病,积年不瘥,服之效。
2.《开宝本草》:主诸风,宣通五藏,去腹内冷滞,心隔痰水久积,症瘕痃癖气块,膀胱宿脓恶水,腰膝冷疼及疗折伤。
3.《本草衍义》:治肠风。
4.《本草衍义补遗》:痛在上者('上者'一作'上下者')服之。
5.《本经逢原》:痘疹毒壅于上不能下达,腰下胫膝起灌迟者,用为下引。
6.《南京民间药草》:鲜根泡酒服治胃痛;和白糖打烂敷脑门处一昼夜,见皮肤生泡即除去,治牙龈肿胀。
7.《安徽药材》:捣敷眉心治白喉。
8.《广西中草药》:祛风除湿,通经活络,利尿,止痛。治风湿骨痛,黄疸,浮肿,小便不利,偏头痛,跌打内伤。
9.《海上集验方》:威灵仙,去众风,通十二经脉,疏宣五脏冷脓宿水变病,微利不渴。人服此,四肢轻健,手足温暖,并得清凉。
10.《纲目》:威灵仙,气温,味微李咸。辛泄气,咸泄水,故风湿痰次之病,气妆者服之有捷效,其性大抵疏利,久服恐损真气,气弱者亦不可服之。
11.《本草经疏》:威灵仙,主诸风,而为风药之宣导善走者也。腹内冷滞,多由于寒湿,心膈痰水,乃饮停于上、中二焦也,风能胜湿,湿病喜燥,故主之也。膀胱宿脓恶水,靡不由湿所成,腰膝冷疼,亦缘湿流下部侵筋致之,祛风除湿,病随去矣。其日久积瘕、痃癖、气块及折伤,则病于血分者多,气分者少,而又未必皆由于湿,施之恐亦无当,取节焉可也。
12.《药品化义》:灵仙,性猛急,盖走而不守,宣通十二经络。主治风、湿、痰、壅滞经络中,致成痛风走注,骨节疼痛,或肿,或麻木。风胜者,患在上,湿胜者,患在下,二者郁遏之久,化为血热,血热为本,而痰则为标矣,以此疏通经络,则血滞痰阻,无不立豁。若中风手足不遂,以此佐他药宣行气道。酒拌,治两臀痛。因其力猛,亦能软骨,以此同芎、归、龟甲、血余,治临产交骨不开,验如影响。
13.《本草正义》:威灵仙,以走窜消克为能事,积湿停痰,血凝气滞,诸实宜之。味有微辛,故亦谓祛风,然惟风寒湿三气之留凝隧络,关节不利诸病,尚为合宜,而性颇锐利,命名之义,可想而知,乃唐人着《威灵仙传》竟谓治中风不语,手足不遂,口眼㖞斜云云,则人有误会矣。
临床应用
1.治疗腮腺炎: 取鲜威灵仙根洗净、切细、捣烂,每用1斤加米醋半斤,浸于玻璃瓶内,盖紧勿令泄气。3日后取出醋浸液,用棉签蘸涂患处,每2-3小时涂抹1次。治疗32例,除4例效果不明外,均于1-3天内症状消失。
2.治疗急件黄疸型传染性肝炎: 将威灵仙根烘干研成细粉,每次取3钱与鸡蛋1个搅匀,用菜油或麻油煎后服用。每天3次,连服3天。忌牛肉、猪肉及酸辣。曾治疗15例,14例治愈。
3.治疗丝虫病: 鲜威灵仙根1斤切碎,加水煎煮半小时后取汁,再和入红糖1斤、白酒2两煎熬片刻。总药量在5天内分10次服完,每日早晚各1次,小儿用量酌减。33例普查阳性病人,治疗后经1-2次复查,微丝蚴阴转者27例。据观察,疗效与药量、疗程有关。用药量不足1斤者,疗效较差;用二个疗程的有效率高于一个疗程。服药后未见严重反应,仅少数患者胃部有烧灼感,恶心,体温轻度升高等。
4.治疗关节炎: 取威灵仙1斤切碎,和入白酒3斤,放入锅内隔水炖半小时取出,过滤后备用。每次10-20ml,日服3-4次。治疗15例,对改善症状有一定效果。
5.治疗麦粒肿、结膜炎等: 先取2.5cm的胶布一块,中央剪一小孔(如黄豆大),贴于患眼对侧内关穴上(双眼患病则敷双侧),然后取威灵仙鲜叶捣烂,搓成小团,如黄豆大,置于小孔内,再覆盖一层胶布固定,并以拇指在敷药穴位上轻按半分钟,以加强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作用。一般约40分钟左右,局部有轻度辣感,即可将胶布和药去掉;经1天左右局部起一小水泡,须加以保护,以防感染。治疗麦粒肿12例,结膜炎6例,外伤性角膜溃疡1例,平均3天见效。
6.治疗扁桃体炎:取鲜威灵仙全草(或单用茎、叶)2两(干品减半),洗净煎汤服或当茶饮,每日l剂。观察247例,有效率达90%。或用鲜威灵仙叶捣烂绞汁,以棉条浸透塞鼻,对咽喉炎、扁桃体炎、急性会厌炎及请骨鲠喉,均有效果。用法:将消毒棉花捻成4-5cm的长条,一端浸药汁塞入鼻孔(左痛塞左,右痛塞右),达上鼻道。约4-6分钟,患者即流泪、打喷嚏,至30分钟左右,症状即可显着减轻。如未愈,须隔4-6小时再重复治疗。
7.治疗骨鲠:取威灵仙1两,加水2碗,煎成l碗,慢慢咽下,在半至1小时内服完,一日内可咽服1-2剂。如骨鲠于食道者,酌情补液及抗感染。治疗诸骨鲠104例,服药后90例顺利消失,14例无效后改在喉镜或食道镜下取出骨鲠,有效率为85%左右。其中喉咽部骨鲠32例(均为鱼骨),服药l-3剂即顺利消失者27例;食道骨鲠72例(35例合并不同程度感染),均加用抗菌素,同时补液并禁食等,服药1-8剂后除8例无效外,其余经X线透视复查钡餐通过顺利,无1例产生并发症。据观察,治疗效果与异物大小、梗阻部位和异物插入软组织的深没有关。此外,有用威灵仙五钱,和入米醋适量,煎取药液缓缓咽服,治疗诸骨鲠亦有效果。
从动物实验与临床结果看,威灵仙对骨鲠的作用,可能是:7.1.直接作用于平滑肌,使兴奋性增强,由节律收缩变成蠕动。
7.2.骨鲠后局部挛缩,应用威灵仙后,通过其杭组织胺作用,使局部松弛,蠕动改变,从而使骨易于松脱。食道上端为横纹肌,中下端为平滑肌,骨鲠于中下端者收效较好,可能与此有关。
7.3.威灵仙直接对骨无软化作用,但喉咽食道之分泌液带酸性,有助于其发挥疗效。但须指出,如服药四剂无效,应结合异物种类、梗阻部位,考虑采用手术取出,以免贻误病情 。
五味药。。。
七味药。。。
牡蛎。。。124【本经原文】味咸平,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除拘,缓鼠瘘,女子带下赤白,久服强骨节,杀邪气延年。
三味药。。。
一味药。。。高齐民先生对《伤寒杂病论》单味药的分析
细辛。。。41【本经原文】味辛温,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窍,轻身长年。岐伯曰无毒。色白者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