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石决明

石决明朗读
别名 真珠母(《雷公炮炙论》),鳆鱼甲(陶弘景),九孔螺(《日华子本草》),千里光(《纲目》),鲍鱼皮(《山东中药》),金蛤蜊皮(《山东中草药手册》)。

石决明详情

  炮制

  石决明: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碾碎。

  煅石决明:取净石决明,照明煅法煅至酥脆。

  归经

  入肝、肾经。

  性味

  咸,平。

  注意

  《本草经疏》:“畏旋覆花。”

  《本草求原》:“反云母。”

  功能主治

  平肝潜阳,清肝明目。用于头痛眩晕,目赤翳障,视物昏花,青盲雀目。治风阳上扰、头痛、眩晕,惊搐,骨蒸劳热,青盲内障。

  (1)平肝潜阳:用于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手足痉挛(如高血压病)。

  (2)清肝明目:用于视物障碍、青光眼。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 ~15g ,先煎;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水飞点眼。

  复方

  1、畏光。用石决明、黄菊花、甘草各一钱,水煎,冷后服。

  2、痘后目翳。用石决明火煅过,研为末,加谷精草等分,共研细,可烤猪肝蘸吃。

  3、肝虚目翳(气虚、血虚、肝虚,眼睛充血,夜如鸡啄,生出浮翳)。用石决明(烧成灰)、木贼(焙),等分为末。每取二钱,与姜、枣同用水煎,连渣服下。每天服三次。

  4、青盲、雀目。用石决明一两(烧存性)、加苍术三两(去皮),共研为末。每取三钱,放入切开的猪肝中,扎定,加水煎熟,乘热熏目,待转温后,食肝饮汁。

  5、小便淋症。用石决明去粗皮,研为末,水飞过。每服二钱,熟水送下。一天服二次。如淋中有软硬物,即加朽木末五分。

倪海厦讲石决明

  

1.《别录》:主目障翳痛,青盲。

  2.《海药本草》:主青盲内障,肝肺风热,骨蒸劳极。

  3.《纲目》:通五淋。

  4.《本草从新》:愈疡疽。

  5.《本草求原》:软坚,滋肾,治痔漏。

  6.《山东中草药手册》:镇肝、明目,治眩晕。

  7.《本草经疏》:石决明,乃足厥阴经药也。足厥阴开窍于目,目得血而能视,血虚有热,则青盲亦痛障翳生焉。咸寒入血除热,所以能主诸目疾也。

  8.《要药分剂》:石决明大补肝阴,肝经不足者,断不可少。

  9.《医学衷中参西录》:石决明味微咸,性微凉,为凉肝镇肝之要药。肝开窍于目,是以其性善明目。研细水飞作敷药,能治目外障;作丸、散内服,能消目内障。为其能凉肝,兼能镇肝,故善治脑中充血作疼作眩晕,因此证多系肝气、肝火挟血上冲也。

石决明相关的方剂

  • 加味止痛没药散

    猜你喜欢

    见260栝蒌根(瓜蒌根)产我国陕西者良,他处亦有之,为山野自生之蔓草,根名天花粉,实名瓜篓实,皮名瓜篓皮,中含仁甚多,名瓜篓仁,俱入药。
    ()
    ()
    增补神农本草经不足部分10豆鼓呢是用黑大豆做出来的,又名为香鼓,就是我们一般吃的豆鼓
    ()
    高齐民先生对《伤寒杂病论》二味药经方用药分析
    ()
    353杏核仁【本经原文】味甘,温,有毒。治咳逆上气,肠中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疮,寒心,奔豚。生川谷。今名杏仁。
    ()
    37薏苡仁【本经原文】味甘微寒,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久服轻身益气,其根下三虫,一名解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