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鲮鲤科动物鲮鲤Manis pentadactyia Linnaeus的鳞甲。主产于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浙江等地。野生或养殖。全年均可捕捉,捕后杀死置沸水中略烫,取下鳞甲,洗净,晒干,防蛀。药材性味:气微腥,味淡。以片匀、色青黑、无腥气、不带皮肉者为佳。其炮制品名称有炮甲片、炮甲珠、炙山甲、炒山甲及炮山甲等。

【历史】
本品始载于《名医别录》,原名鲮鲤,因“其形肖鲤,穴陵而居,故曰鲮鲤,而俗称为穿山甲。”(《本草纲目》)另有其他异名,如鲮鲤甲(《名医别录》),鲤甲(《肘后方》),鲮鲤角(《本草衍义》),川山甲(《三因方》),鳖鲤甲(《本草经疏》),山甲(《本草求真》),甲片(《疡科遗编》),麒麟片、鳞片(《广西中药志》)。穿山甲入药最早记载为“主五邪,惊啼悲伤……疗蚁瘘”(《名医别录》)。《药性论》谓其能“治山瘴疟。恶疮烧敷之。”《日华子本草》记载该药“治小儿惊邪,妇人鬼魅悲泣,及痔漏、恶疮、疥癣。”《滇南本草》认为其能“治疥癞痈毒,破气行血,胸膈膨胀逆气,又治膀胱疝气疼痛。”《本草纲目》记录功能与主治为“除痰疟寒热,风痹强直疼痛,通经脉,下乳汁,消痈肿,排脓血,通窍杀虫。”《本草备要》补充了“和伤发痘”,《本草再新》有“搜风去湿,解热败毒”等功效。
【性能】
咸,微寒。归肝、胃经。
【功效】
活血消症,通经下乳,消肿排脓,搜风通络。
【应用】
穿山甲善走窜,专于行散,活血祛瘀通经力强,能畅行经络而直达病所,又能消痈溃坚散结,故能主治症瘕积聚,风湿痹痛,经闭,乳汁不通,疮痈肿毒,瘰疬疥癣等。《医学衷中参西录》言“其走窜之性,无微不至,故能宣通脏腑,贯彻经络,透达关窍,凡血凝血聚为病,皆能开之。以治疔痈,放胆用之,立见功效。并能治症瘕积聚,周身麻痹,二便秘塞,心腹疼痛。若但知其长于治疮,而忘其他长,犹浅之乎视山甲也。”
一、症瘕积聚
本品具有行气活血、消症散结之功,用于瘀血日久,痼结症瘕结聚于内,腹疼痛有硬块者,可配鳖甲、大黄、干漆等,如《校注妇人良方》穿山甲散;重证者加三棱、莪术等以增破瘀消症之功。临床报道,用穿山甲、田七、血竭各0.5g组方,分别研粉过120目筛后混合制成散剂,每天服用3剂(早、中、晚),用开水冲服,连续服用30天或至下次月经来第一天停药。对46例患者以B超诊断为子宫腺肌症的病例进行周期性治疗,结果按时服药的46例患者中,显效40例,有效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到93%[中国医学杂志,2006,4(12):683]。
二、风湿痹痛、中风瘫痪等
穿山甲的活血祛瘀通经之功又能搜剔络道,力至全身,用治各经络不通、疼痛。配伍祛风除湿药羌活、防风、伸筋草等,治风寒湿痹之疼痛、关节强直、手足拘挛(《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药学》)。《本草求真》用本品“同五积散加全蝎葱姜煎服,则治风湿冷痹。而见上下强直,痛不可忍,同木香、自然铜捣末酒调以治”。本品与乌头、红海蛤为末,捣葱白汁调敷同侧脚心,用布裹紧缚定,入热汤内浸候汗出,可治中风、手足偏废不举,如《三因方》趁风膏。此外,治内伤所致的胸膈间痛,可与乳香、没药、降香、山楂等同用(《本草述钩元》),共奏行气活血、通络止痛之功。治但热不寒疟,与干枣烧存性研末,于发日五更井华水调服(《杨氏家藏方》)。治痢疾,里急后重,与海蛤粉等份为末,黄酒空心调服(《普济方》)。治疝气膀胱疼痛,与茴香子为末,用热酒调服(《滇南本草》)。临床报道中有用穿山甲粉吞服治疗震颤麻痹,神经内科诊断为“帕金森病”,一直服西药治疗,但病情不稳定。采用炙穿山甲片研粉吞服,每日2次,每次6g,黄酒送服。连服1个月后,上下嘴唇及面部抖动缓解,间歇时间延长;继续服上药3个月后,上下嘴唇抖动停止,饮食自理;随访2年未见复发[中医杂志,2002,43(4):252]。
三、经闭、乳汁不通经血同源、乳血同源,血行畅通有助于生乳。
穿山甲活血走窜,擅长通经下乳,为治疗产后乳汁不通、血滞经闭之要药。《本草纲目》谓“古方鲜用,近世风疟、疮科、通经、下乳,用为要药。盖此物……能窜经络,达于病所故也。……谚云:穿山甲、王不留行,妇人食了乳长流”。本品通乳作用可单用,为末酒调服,如涌泉散(《本草纲目》);常配王不留行、木通、黄芪等,如山甲下乳汤(中山医学院《中药临床应用》)。血滞经闭者,可与当归、赤芍等配伍,如穿山甲散(《妇科大全》)。临床报道用穿山甲治疗急性乳腺炎属于中医“乳痈”者,重在通经行血有助于通乳[天津中医药,2004,21(6):522]。
四、痈疽肿毒、瘰疬痰核等穿山甲有消肿排脓之功,可使痈肿未成脓者消肿、已成脓者速溃,为痈疡科要药。
治疗疮痈常与皂角刺相须为用。疮痈初起红肿热痛脓未成者,常配白芷、金银花、当归尾、赤芍等,方如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良方》);若疮疡脓成未溃,可配黄芪、当归、人参、白术以托毒排脓,方如托里透脓汤(《医宗金鉴》)。《图经本草》用本品与自然铜、木通为末,治乳痈痛不可忍。《本草衍义》用本品配肉豆蔻、刺猬皮研末,治气痔脓血。《仁斋直指方》治便毒便痈,与猪苓醋炙研末调酒内服,或以本品研末与麻油、轻粉外涂。治瘘疮不愈,用穿山甲一味烧灰猪油调敷(《肘后方》)。临床报道,治疗乳痈用炮穿山甲片(先煎)15g,王不留行、蒲公英、金银花、连翘、牡丹皮、赤芍各10g,甘草节5g,水煎内服。用吸奶器频频吸奶,促其下乳。连用6剂,红肿全消,泌乳正常[中医杂志,2002,43(4):253]。
此外,本品还用治皮肤疾患。如风丹作痒,可与血余炭等份研末内服(《疡医大全》);治白癜风,可与水银、轻粉等为末麻油调敷(《全国中草药汇编》)。
【用法用量】
5~15g;研末吞服1~1.5g。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使用注意】
1.孕妇慎服,本品活血、走窜之性有堕胎之虞。
2.近代报道偶有引起肝脏损伤之毒性反应。症见目黄、身黄,全身乏力,腹胀气闷,烦躁不安,小便黄及肝功能损害者。若出现肝功能损害,应停药或减量,并进行对症处理,保肝治疗,或用健脾和胃或清利湿热之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