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茴香(《药性论》)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茴香Foeniculum vulgare Mill.的成熟果实。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主产于山西、甘肃、辽宁、内蒙古等地。多为栽培。秋季果实初熟时采收。以粒大、饱满、色黄绿、香气浓郁者为佳。晒干,生用。
【历史】
本品见载于唐·《药性论》,原名蘹香,《千金要方》称之为小茴香,孙思邈谓“臭肉和水煮,下少许,即无臭气,故曰茴香”,又因其果小而得名小茴香,亦有别于大茴香。《图经本草》载“北人呼为土茴香,谓茴,蘹声近,故云耳”,亦以之区别于“蕃舶来者”。本品的异名还有野茴香(《履岩本草》),谷茴香(《现代实用中药》),香子(《中国药用植物志》),小香(《四川中药志》)。较早记载本品功用的是《千金要方·食治》,谓之“主蛇咬疮久不瘥,捣敷之。又治九种瘘”。《新修本草》增加治“霍乱”。至宋代,《开宝本草》总结其功效较为确切,谓其“主膀胱、肾间冷气及盲肠气,调中止痛、呕吐”。《日华子本草》发展其主治为“治干、湿脚气并肾劳疝气,开胃下气,治膀胱痛、阴疼”。李杲则直言其能“补命门不足”。《玉楸药解》则认为本品主要用“治水土湿寒,腰痛脚气,固瘕寒疝”。总结历代医家之言,皆以温中、温肾、温肝为主要作用。除用于治病疗疾外,本品亦常作为调味品,自古以来均有用之。如《随息居饮食谱》总结本品在烹调方面有“杀虫辟秽、制鱼肉腥臊冷滞诸毒”的作用。现代临床主要用于温肝散寒、温中行气、止痛。
【性能】
辛,温。主归肝、肾、脾、胃经。
【功效】
散寒止痛,理气和胃。
【应用】
本品性辛温,主归肝、肾、脾、胃经而长于温肾暖肝、温中散寒、行气止痛,故所治之证,概以肝肾脾胃寒凝气滞之痛证为主。《本草汇言》谓之“乃小腹少腹至阴之分之要品也”。
一、疼痛证
1.肝寒气滞之腹痛证本品为治肝经受寒、经气瘀滞之痛证之要药。
常治病证如下:(1)寒疝疼痛:以本品配吴茱萸、川楝子、木香水煎服,治疗寒疝腹痛,如《医方集解》导气汤。古方中如《三因极一病证方》小茴香丸治小肠气腹痛。《医学发明》之天台乌药散治寒凝气滞之疝气痛等均有本品。也是临床治疗寒疝的常用方剂。据临床报道,单用小茴香15g(小儿酌减),开水浸泡,趁热顿服,每次1小碗,服药后15分钟患者自觉肠鸣、向上嗳气或肛门排气,腹股沟部阴囊肿物即平复、疼痛消失。如15分钟内尚未见效,可同量再服1次;若30分钟后无效,则必须手术治疗。治疗嵌闭性小肠疝15例,除2例因属大网膜嵌顿者无效外,余13例均治愈[中华外科杂志,1959,(7):657]。(2)肝郁肾寒之睾丸偏坠胀痛:《日华子本草》载治“肾劳疝气”,《本经续疏》谓“疝者”、“病于睾丸”。《简便单方》治“疝气入肾”,用小茴香炒热熨之以散寒止痛。现代引申为用本品治疗睾丸鞘膜积液。如据报道,用小茴香、食盐同炒焦研末,打入鸡蛋,煎饼睡前温米酒送服,治睾丸鞘膜积液有效(其中阴囊象皮肿3例)[福建中医药,1960,5(4):7]。
(3)痛经:
肝经受寒所致少腹冷痛或冲任虚寒、寒凝气滞血瘀之痛经,常用本品治疗。如《医林改错》少腹逐瘀汤用本品配伍治疗胃脘痛或痛经有良效[中成药研究,1988,(12):24]。《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载蔡氏温经散寒汤用本品配丁香、香附、延胡索、当归、川芎、赤芍等,治经前或经时小腹拧痛或抽痛属于虚寒所致者。
2.胃寒腹痛
本品辛温,归脾、胃经而善温中散寒止痛;又本品气芳香,有行气醒脾之功。《本草汇言》称之为“温中快气之药”,《开宝本草》则载其能主“调中止痛,呕吐”。在临床上,亦常用之治疗中焦虚寒气滞腹痛呕吐等证。如治胃寒脘痛吐酸,可用本品配甘草、干姜、薄荷等研末服[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0:127];亦可用本品配乌药、高良姜、炒香附水煎服(《江西草药》)。据报道,用小茴香散(由小茴香、木香、砂仁、乌药、白芍等组成)水煎服,治疗小儿脐周腹痛145例,全部治愈[中医杂志,1991,32(11):39]。
3.外伤腹痛
取本品辛行温通之力以助行气活血,用于治疗外伤所引起的气滞血瘀腹痛证,在外伤科中亦相当常用。如《伤科汇纂》复元通气散,用本品配木香、青皮、陈皮等内服以治跌打损伤气滞作痛;《医林改错》少腹逐瘀汤亦常用以治疗跌打瘀阻腹痛。
4.肾虚腰痛
《证治要诀》用本品微炒研末,取猪腰子破开作薄片不令断,层层掺药末,水纸裹煨熟,细嚼酒咽,治肾虚腰痛、转侧不能、嗜卧疲弱者。临床亦可配桑寄生、五加皮、杜仲等药煎服。二、肾阳不足之虚喘、遗尿等证本品归肾经,有暖肾助阳之功,《开宝本草》称之“主膀胱、肾间冷气”,李杲谓之能“补命门不足”,《伤寒蕴要》亦谓之能“暖丹田”。在临床上可用于治肾阳不足之虚喘及遗尿、夜尿频多等症。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黑锡丹用本品配沉香、附子、胡芦巴、肉桂等,治肾阳衰弱、肾不纳气之虚喘。《普济方》治夜尿多,用本品加盐少许炒,研为细末,临睡前用糯米饭蘸茴香末服食,温酒送下。《吉林中草药》载用本品配桑螵蛸,装入猪膀胱内,焙干,研末,每服3g,每日2次,治肾阳不足之遗尿。《刘仕昌学术经验集》载用本品配王不留行、丹参、桑螵蛸、川续断等治慢性前列腺炎属肾阳不足者。
二、肾阳不足之虚喘、遗尿等证
本品归肾经,有暖肾助阳之功,《开宝本草》称之“主膀胱、肾间冷气”,李杲谓之能“补命门不足”,《伤寒蕴要》亦谓之能“暖丹田”。在临床上可用于治肾阳不足之虚喘及遗尿、夜尿频多等症。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黑锡丹用本品配沉香、附子、胡芦巴、肉桂等,治肾阳衰弱、肾不纳气之虚喘。《普济方》治夜尿多,用本品加盐少许炒,研为细末,临睡前用糯米饭蘸茴香末服食,温酒送下。《吉林中草药》载用本品配桑螵蛸,装入猪膀胱内,焙干,研末,每服3g,每日2次,治肾阳不足之遗尿。《刘仕昌学术经验集》载用本品配王不留行、丹参、桑螵蛸、川续断等治慢性前列腺炎属肾阳不足者。此外,用本品研末,生姜自然汁调敷腹部,另取茴香末配益元散内服,可治小便不通。《千金要方》则取本品研末外敷治蛇咬伤久溃不敛,临证应用,宜辨证适加相应药物以提高疗效。
【用法用量】
5~1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1.本品辛散温燥,阴虚火旺者慎用。
2.本品在常规剂量下内服未见不良反应。但有报道有人接触茴香的气味后发生过敏反应,表现为突然感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心跳加快、逐渐意识朦胧以至完全丧失、血压下降等症状[中草药不良反应及防治.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2:197],可引以为鉴。
3.同科植物莳萝Anethum graveolens L.的果实曾在甘肃、广西及北京郊区县充当小茴香,应注意,不可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