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常山

常山朗读
倪海厦老师认为常山就是281蜀漆但也有人认为常山就是神农本草经里的恒山【本经原文】味辛,平,有毒。治疟,及咳逆,寒热,腹中症坚,痞结,积聚,邪气,蛊毒。鬼疰。生川谷。又名常山。   二百八十一,我们叫做“蜀漆”,这个油漆的漆啊,

常山详情

二八一、蜀漆

  【本经原文】味辛,平,有毒。治疟,及咳逆,寒热,腹中症坚,痞结,积聚,邪气,蛊毒。鬼疰。生川谷。又名常山。

  【产地】产我国陕西河南四川等地,江浙亦有之,生于山野阴湿之处,为落叶小灌木,根名为常山,苗即为蜀漆。

  【性味】味苦辛,性寒,有毒。

  【主治】蜀漆为驱痰截疟要药,主袪老痰积饮,治新久诸疟,能引痰上行使吐,下行使下,逐水消肿,杀虫,疗蛊。(春夏用蜀漆,秋冬用常山)

  【别录】疗鬼蛊往来,水胀,洒洒恶寒,鼠瘘

  【甄权】治诸疟,吐痰涎,治项下瘤瘘。

  【容川】为治疟要药,痰疟是积湿而成的,常山苗能透达以吐之。

  【药征】主治胸腹及脐下动剧者,故兼治惊狂火逆疟疾。

  【用量】普通八分至三钱。

  【禁忌】凡真气虚者忌,忌葱菜及菘茗,得甘草吐疟痰,酒炒用良。

另一种认为常山不是蜀漆

为虎耳科落叶小灌木植物常山Dichroa febrifuga Lour.的根。主产于长江以南各省及甘肃、陕西等地。野生或栽培。秋季采挖,除去茎苗及须根。气微,味苦。以质坚实而重、形如鸡骨、表面及断面淡黄色、光滑者为佳;根粗长顺直、质松、色深黄、无苦味者不宜入药。拣净杂质,润透后切片,晒干生用,或酒炙,或醋炙后用。

常山名出《神农本草经》​,又名恒山(《吴普本草》)。李时珍曰:“恒亦常也。恒山乃北岳名,在今定州,常山乃郡名,亦今真定,岂此药始产于此得名欤?”所以此药是以其原产地而命名的。异名有鸡骨常山(陶弘景),是以其形如鸡骨而名之;翻胃木(侯宁极《药谱》),是以其催吐作用而名。常山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谓其“主伤寒寒热,温疟,胸中痰结吐逆。​”已较全面正确地总结了本品截疟与涌吐痰涎的主要功效。其后《名医别录》又谓:“疗水胀……鼠瘘”​,是对本品主治的一个补充。唐·《药性论》除总结《神农本草经》之功效谓“治诸疟,吐痰诞”外,又对《名医别录》治“鼠瘘”补充了主“项下瘤瘿”​。明·《本草正》谓本品“治狂,痫,癫厥”​,是对吐痰涎之功在主治方面的重要补充。而《医学入门》又谓:“治疟母及腹中积聚,邪气痞结坚症”​,补充了本品治症积之功。至此对本品的认识渐趋完整。近代对本品的化学成分、药理毒理及临床应用又有进一步的研究。
【性能】
苦、辛,寒;有毒。主归肺、肝、脾经。
【功效】
涌吐痰涎,截疟。
【应用】
一、胸中痰饮诸证
《药品化义》谓:“常山宣可去壅,善开结痰,凡痰滞于经络,悉能从下涌上。​”本品苦泄辛开,生用其性善上行,能开泄痰结,引吐胸中痰饮。适用于痰饮停聚、胸膈壅塞、不欲饮食、欲吐而不能吐之证。​《肘后备急方》以本品配甘草同用,水煎和蜜服之,以涌吐痰涎,治胸中多痰、头痛不欲食之证。​《宝庆本草折衷》以生常山末2钱,冷水入茶,调灌吐涎,治食中失惊、发搐涎塞。​《圣惠方》以本品配云母粉,捣细罗为散,盐汤服下,得吐为效,治痰厥头痛、往来寒热。明代张景岳谓本品可治狂痫癫厥,亦取本品开泄痰结之功。现代有人以本品配伍石菖蒲、天竺黄、郁金、制南星、陈皮各10g,竹沥30片,生地、麦冬、枣仁各12g,旱莲草15g,甘草6g,大枣12枚组成“癫痫灵”汤,治疗癫痫缓解期,效果满意[辽宁中医杂志,1988,(10):38]
二、疟 疾《
本草撮要》指出:“常山,功专劫痰截疟。​”本品历来为治疟要药。前人有“无痰不作疟”之说,本品能祛痰而截疟,适用于各种疟疾,尤以治间日疟和三日疟效果明显。古方常单用本品治疟,如《外台秘要》用常山(浆水浸1宿)煎后欲发前顿服。​《千金要方》以常山研末,鸡子白和丸,名恒山丸,治疟数年不瘥者。​《肘后备急方》以常山浸酒服用之。本品也常与槟榔、草果等配伍同用,以加强疗效,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胜金丸。治一切疟、胸膈停痰、发不愈者,以常山酒浸蒸焙,配伍槟榔共研末,糊丸服之。​《医学正传》治久疟不止,以常山、槟榔、丁香、乌梅酒浸饮之。又如历代治疟之名方《易简方》截疟七宝饮,以常山配草果、槟榔、厚朴、青皮、陈皮、甘草,以水、酒各半煎,露之,发日早晨温服。​《圣济总录》常山饮,以本品配厚朴、草豆蔻、肉豆蔻、乌梅、槟榔、甘草,水煎候冷,未发前服,治山岚瘴疟、寒热往来,或二三日一发者。此外,临床也常以本品入小柴胡汤中用之,因“疟不离少阳”​,配柴胡、黄芩等以和解少阳、祛痰截疟,可提高疗效。近代临床报道有以常山为主,配伍芳香化湿、和胃止呕的藿香,制成“常山藿香片”(每片含常山0.08g),每日3次,第1天每次0.24g,第2~5天每次0.16g。治疗疟疾1926例,第1天控制率达59.1%,第7天为91.6%。血中疟原虫消失者,经临床观察,其疗效较氯胍、米帕林为快[云南医学杂志,1961,(3):8]。
【用法用量】
3~9g;入丸、散剂酌减。涌吐可生用,截疟宜酒制用。治疟宜在寒热发作前半天或2小时服用;并可配伍半夏、生姜、槟榔等以减轻其致吐之副作用。
【使用注意】
因本品能催吐,且有一定毒性,用量不宜过大,体虚者及孕妇不宜用。若用量过大可致中毒。解救之法:可用法半夏、生姜煎水服;也可用黄连、苏叶煎水服。前者解毒作用强于后者。不宜用甘草解毒,因与甘草同用反可加剧呕吐。也可用静脉滴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以促进毒物排泄及维持电解质平衡。
诸家用常山治疟之经验谈张锡纯曰:“常山善消脾中之痰,为治疟要药。少服,则痰可徐消,若多服则将脾中痰吐出,为其多服即呕吐,故诸家本草皆谓其有毒,医者用之治疟,亦因此不敢多用,遂至有效有不效。若欲用之必效,当效古人一剂三服之法,用常山五六钱,煎汤一大盅,分五六次徐徐温服下,即可不作呕吐,疟疾亦有八九可愈(《医学衷中参西录》)。​”近人焦树德曰:“用常山治疗疟疾,为防止胸胃之气上逆致呕,配用槟榔降气,半夏和胃,可以防止致吐的副作用(《用药心得十讲》)。​”陈维华氏谓:“常山配草果”可起协同作用,加强截疟之药力。此外,由于常山服用有致呕的副作用,可免除常山涌吐之弊,有利于截疟功效的更好发挥。临床可用于各种疟疾的治疗,尤宜于感受山岚瘴气、秽浊湿邪所致的瘴疟。​“常山配柴胡产生协同作用,可使抗疟疗效大为增强(《药对论》)。​”苏庆英氏认为常山配草果“截疟祛浊,可治湿邪郁伏之温疫、瘴疟。现临床可治寒热往来之湿浊温邪,有退烧之效(《中药临床常用对药配伍》)

【现代研究】
一、化学成分
根含总生物碱约0.1%,主要有黄常山碱甲、乙、丙,三者为互变异构体。又含常山次碱、4-喹唑酮及常山素A、常山素B等成分。
二、药理作用
常山水提液和醇提液有抗疟作用,常山全碱的抗疟效价约为奎宁的26倍,常山碱甲、乙和丙对鸡疟的效价分别为奎宁的1、100和150倍,常山碱乙对鸭疟的疗效为奎宁的100倍,常山碱丙对金丝雀疟、猴疟也都有效。常山碱乙在体外对溶组织阿米巴原虫有抑制作用;煎剂对钩端螺旋体有抑制作用。常山煎剂、醇提液及常山碱丙有解热作用。常山碱甲、乙、丙有减少心收缩振幅和增加脾、肾容积的作用,从而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对平滑肌有兴奋、抑制双重作用;常山碱甲、乙、丙可引起呕吐,常山碱乙的催吐作用与刺激胃肠道的反射作用有关。常山水提液在试管内对流感病毒PR8有抑制作用。常山总碱、常山碱乙、常山碱丙有抗肿瘤作用。
小鼠口服常山碱的LD50分别为甲5.70mg/kg,乙6.57mg/kg,丙6.45mg/kg。常山碱丙静脉注射的LD50为10mg/kg,说明口服毒性比静脉注射毒性大。常山碱乙的毒性比奎宁大150倍,总碱的毒性约为奎宁的123倍。小鼠口服常山碱可引起腹泻,甚至便血,剖检发现胃肠黏膜充血或出血、肝肾呈黄色。另报道重复给小鼠服常山碱丙,可引起肝水肿样变性并死于肝坏死。毒性为生常山>酒炒常山>浸常山>炒常山。
三、临床新用
1.治疗疟疾
用常山注射液对5984例10岁以下疟原虫带虫者进行治疗,给药两次后(间隔25天),疟原虫阳性率由41.4%降至6.3%[云南医学杂志,1961,3(1):215]。
2.治疗心律不齐
以常山碱乙结构改造创制的常咯林治疗心律不齐489例,对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及阵发室性心动过速疗效显著,对房性期前收缩、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和阵发性心房颤动也有一定疗效,总有效率为80.8%[中药药理与应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1024]。又有报道,用常咯林注射液治心律失常,临床疗效显著,总有效率为87%,副作用低于同类药物,临床应用达到有效血浓度时对心肌细胞无毒性作用[医药工业,1986,17 (2):8;中国药理学报,1989,10(1):46]。
3.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用“常山合剂”(常山、软柴胡、黄芩各10g,蒲公英、忍冬藤、半枝莲各30g,生甘草5g),每剂药煎两次,将两次药汁合在一起,浓煎成100~150ml,加适量白糖。空腹或饭后1小时服用为宜,每隔2小时左右服药1次,每次服20~30ml,服完为止。治疗63例,结果44例热退,占97.8%。本组大部分病例服药2天后热退,其中服药1天退热者9例、2天32例、3天11例、>4天11例[新医学杂志,1979,(5):33]。

倪海厦讲常山

二八一、蜀漆

  【本经原文】味辛,平,有毒。治疟,及咳逆,寒热,腹中症坚,痞结,积聚,邪气,蛊毒。鬼疰。生川谷。又名常山。

  二百八十一,我们叫做“蜀漆”,这个油漆的漆啊,蜀漆,这个苗呢就叫做常山苗。一

  般来说,讲到常山苗大家就比较清楚啊,这是中医过去治疗疟疾的主要的处方药。这个里面的喹啉比那个喹啉的量,治疟的效果强一百倍以上。这药我们平常开处方的时候“常山”,常山。那病人往来寒热,忽冷忽热,上吐下泻,治疟的时候,我们可以使用。

  你看它【产地】,陕西河南四川,那根呢叫常山,苗就是蜀漆,所以我们叫常山苗,常山苗。那味道是辛苦,苦味的,辛辣的,分散,性寒,所以说驱痰截疟,新久——刚得到疟

  
疾、久疟都可以使用,统统可以使用,这个力量很强,能够杀虫。治疗脖子下的瘿瘤肿瘤都可以使用。【唐容川】你看,治疟的要药,疟疾呢,痰疟是积湿而成的,痰——这个我们中医认为说,疟疾是因为里面有痰,所以造成上吐下泻,你把痰一清掉,疟疾就会很好,疟疾就会恢复过来。那这个抗日战争的时候用的很多,常山苗治疗疟疾。

  在食物上面的时候,食物经验的时候,那时候疟疾老外用喹啉,结果他们发现到:奇怪,中国人用常山呢,所以就研究常山,这个蜀漆常山,一研究发现:哇,它的里面含的喹啉的成份是他们使用的一百倍啊,所以中医早就知道了,还在神农本草经里面,还不是明朝的本草纲目,对,你说早不早?中国人厉不厉害?所以我们中医绝对很好,因为年久,好像房子年久失修了,我们把它再重新装潢、检修一下就可以。她的精神是非常好的。

常山相关的方剂

  • 柴胡清热饮

    猜你喜欢

    ()
    增补神农本草经不足部分10豆鼓呢是用黑大豆做出来的,又名为香鼓,就是我们一般吃的豆鼓
    ()
    194防己【本经原文】味辛,平,无毒.治风寒,温疟,热气,诸痫,除邪,利大小便,通腠理,利九窍。生川谷。一名解离。
    ()
    353杏核仁【本经原文】味甘,温,有毒。治咳逆上气,肠中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疮,寒心,奔豚。生川谷。今名杏仁。
    ()
    37薏苡仁【本经原文】味甘微寒,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久服轻身益气,其根下三虫,一名解蠡。
    ()
    71五味子【本经原文】味酸温,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酸,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