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栝楼

栝楼朗读
 瓜蒌仁 瓜蒌皮

栝楼详情

  瓜蒌仁(《雷公炮炙论》)为葫芦科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或双边栝楼T.rosthornii Harms的成熟种子。主产于河北、河南、安徽、浙江等地。多为栽培。秋季果实成熟时连果梗剪下,剖开果实,取出种子,置通风处阴干。药材性状:具焦糖气,味淡、微酸。以外表棕褐色、以粒大、饱满者为佳。其炮制品名称有炒瓜蒌子、蜜瓜蒌子、瓜蒌子霜。【历史】瓜蒌子在古本草中多以栝楼子而名之,命名缘由许慎云:“木上曰果,地下曰眗。此物蔓生附木,故得兼名。​”本品的异名为瓜蒌仁《丹溪心法》​,栝楼仁《药性类明》等。在本草专著中,​《食疗本草》谓其“下乳汁,又治痈肿。​”​《日华子本草》谓其“补虚劳,口干,润心肺。​”​《本草品汇精要》谓其“消结痰,散痈毒。​”​《本草正义》谓其“利热痰老痰。​”​《饮片新参》谓其“清肺,化热痰;润肠,通大便。​”上述与润肺化痰、滑肠通便、消疮痈有关的主治及功用现代认识更加深入,应用更为广泛。【性能】甘,寒。归肺、胃、大肠经。【功效】润肺化痰,滑肠通便。【应用】一、痰热咳嗽本品甘寒清润,既能清肺化痰,又能润肺止咳,为治热痰、燥痰之要药,长于治热痰内结、痰黄稠黏,宜配伍其他清热化痰之品,如《方考》清气化痰丸。二、肠燥便秘本品质润多脂,能润肠通便,长于治肠燥便秘,可配伍润肠通便药,如与火麻仁、郁李仁等同用。

  三、痈疮肿毒本品化痰散结消疮痈,可用于治疗痈疽恶疮,宜配伍活血祛瘀药,如《百一选方》神仙灵宝膏。【用法用量】9~15g。外用适量捣敷。

  【使用注意】本品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本品性寒,脾胃虚冷作泄者慎用。【按语】关于瓜蒌子不同炮制品功用区别的讨论瓜蒌子沿用的有生瓜蒌子、炒瓜蒌子、蜜瓜蒌子和瓜蒌子霜。了解瓜蒌子的炮制目的及应用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关于瓜蒌子,除去壳及皮膜,捣后使用,除去或破坏致密的种皮,使有效成分更多地煎出。生瓜蒌子清热和滑肠作用较强,肺、肠燥热偏盛者以生品为佳。关于炒瓜蒌子,用文火炒至微鼓起,取出,放凉。炒后瓜蒌子质地酥脆,易于煎出有效成分,从而增强疗效,且炒后寒性减弱,长于润肺化痰。蜜炙瓜蒌子表面深黄色,微显光泽,有甜味,具香气,蜜炙后可增强润肺止咳、滑肠作用。关于瓜蒌子霜,取净瓜蒌子,碾成泥状,用布包严后蒸至上气,压去油脂,碾细。瓜蒌子制霜后黄白色松散粉末,微显油性,制霜后除去了大量油脂,无滑肠作用,且避免瓜蒌子所含油脂刺激胃黏膜引起恶心、呕吐的不良反应,但清肺热作用不及生瓜蒌子,润肺燥作用不及炒瓜蒌子,长于治疗脾虚便溏之燥咳痰稠。现代研究表明,生瓜蒌子和炒瓜蒌子是较佳的瓜蒌子饮片,这与瓜蒌子的临床应用现状是相符合的[中草药,2005,36(1):35]。

  【现代研究】

  一、化学成分瓜蒌子含有脂肪油、脂肪酸、固醇、三萜皂、氨基酸、蛋白质等,栝楼仁二醇是瓜蒌子的有效成分。

  二、药理作用瓜蒌子所含的脂肪油具有泻下作用,瓜蒌子中含有的栝楼酸对肾上腺素刺激的人血小板聚集有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此外本品还有抗炎和抗肿瘤等作用。

  三、临床新用治疗带状疱疹 以自拟加味瓜蒌汤(瓜蒌皮10~20g,瓜蒌仁、白芍、北沙参、麦冬各15~30g,太子参、山药各20~30g,红花6~10g,三七粉6~8g,牡丹皮12~15g,白蒺藜、白僵蚕各15g,生甘草6~9g),治疗带状疱疹多例,均获良效[浙江中医杂志,2008,43(6):320]。瓜蒌壳(《雷公炮炙论》)为葫芦科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或双边栝楼T.rosthornii Harms的成熟果皮。主产于河北、河南、安徽、浙江等地。多为栽培。秋季果实成熟时连果梗剪下,剖开果实,除去果瓤及种子,置通风处阴干。药材性状:具焦糖气,味淡、微酸。以外色黄亮、内色洁白者为佳。其炮制品名称有炒瓜蒌皮、蜜瓜蒌皮等。

  【历史】

  瓜蒌皮在古本草中多以栝蒌皮而名之。本品的异名为栝楼壳《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瓜壳《四川中药志》等。在本草专著中,​《药性切用》谓其“主宽胸除热”​,​《本草便读》谓其“清于肺部”​,​《饮片新参》谓其“化热痰,生津润肺”​,上述清热化痰、利气宽胸有关的主治及功用大多朴实有验。现代认识更加深入,应用更为广泛。

  【性能】甘,寒。归肺、胃经。【功效】清热化痰,利气宽胸。

  【应用】

  一、痰热咳嗽本品既能清肺化痰,又能利气宽胸,长于治肺热咳喘、痰涎壅盛,宜配伍清肺化痰药,如《温病条辨》宣白承气汤。

  二、胸闷胁痛本品能清热化痰、宽胸散结,长于治痰热壅结而致胸胁疼痛,可单用,亦可配伍宽胸散结药如与薤白、半夏等同用。

  三、乳 癖

  本品利气散结,为治乳癖要药,如现代临床治乳腺小叶增生有较好疗效。宜配伍软坚散结、活血化瘀之品。

  【用法用量】6~10g。外用适量捣敷。

  【使用注意】本品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按语】

  一、关于瓜蒌皮“治皮肤病”的讨论瓜蒌皮首载于《雷公炮炙论》​,为葫芦科植物栝楼的成熟果皮,临床上医者用瓜蒌皮治疗多种皮肤病,性味甘寒,入肺、胃经,清肺化痰、利气宽胸。本品主入肺经,既能对高于皮肤表面的皮肤病具有宣发作用,对于皮下病患具有透发作用,使邪气从皮毛宣发、透散出来,给邪气以出路;又有利于水湿之邪从汗和小便而出。热和湿是皮肤病发生的两大因素,瓜蒌皮重用治疗皮肤病,何能不愈。

  二、关于瓜蒌不同入药部位功用区别的讨论瓜蒌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根入药习称“天花粉”​,成熟果实入药习称“瓜蒌”​,成熟种子入药习称“瓜蒌子”​,成熟果皮入药习称“瓜蒌皮”​。天花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用于热病烦渴,肺热燥咳,内热消渴,疮疡肿毒。天花粉除了清肺胃热外,功善生津止渴。瓜蒌具有瓜蒌子和瓜蒌皮的全部功效,上能清肺胃之热,下能滑肠通便,又能化痰散结,长于治疗痰热咳嗽,咳黄痰,吐之不利,胸闷气逆,胁肋疼痛,大便秘结;亦可治疗痰浊痹阻、胸阳不振所致胸痹、结胸等证。本品还可消肿散结,治疗肺痈、乳痈、疮疡等证;还能润肠通便,治疗肠燥便秘。而瓜蒌皮(壳)和瓜蒌子(仁)两者皆润肺化痰,但瓜蒌皮偏于清热化痰、利气宽胸,长于治疗痰热咳嗽、胸闷胀痛及胸痹、结胸证;而瓜蒌子偏于润肺化痰、润肠通便,长于治疗燥咳痰黏、肠燥便秘。

  【现代研究】

  一、化学成分瓜蒌皮含有生物碱栝楼酯碱,精氨酸、亮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等17种氨基酸,钾、钠、钙、镁、铜、锌、铁、锰等无机元素及少量的挥发油、饱和脂肪醇等。

  二、药理作用

  瓜蒌皮主要对呼吸系统有祛痰、促进细胞免疫、减轻炎症程度、裂解痰液黏蛋白的药理作用;另外对消化系统有显著的降低胃酸分泌、胃酸浓度和对抗胃黏膜损伤的作用;瓜蒌皮中可能有7种具有治疗冠心病的活性组分,对心脑血管系统瓜蒌皮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和最大聚集速度、抑制小血管内血栓形成的作用;瓜蒌皮水煎剂有抗心律失常作用。本品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明显延长常压缺氧、组织缺氧、特异性心肌缺氧小鼠的存活时间,增强整体动物的抗缺氧能力;其他还有抗菌和抗肿瘤等作用。三、临床新用1.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以瓜蒌皮等组成的中药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40例,总有效率为90%[中国中医急症,2006,15(12):1379]。2.治疗慢性喉痹以自拟清咽汤(半夏、厚朴、陈皮、桔梗、郁金、瓜蒌皮、浙贝母各15g,甘草10g,苏子30g)治疗慢性喉痹79例,疗效满意[中国民间疗法,2006,14(5):30]。

栝楼相关的方剂

  • 肺感染方

    猜你喜欢

    270【本经原文】味苦,寒,无毒。主下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生山谷。
    ()
    175、黄芩 【本经原文】味苦,平,无毒。治诸热,黄疸,肠澼,泄利,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一名腐肠。
    ()
    ()
    37薏苡仁【本经原文】味甘微寒,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久服轻身益气,其根下三虫,一名解蠡。
    ()
    41【本经原文】味辛温,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窍,轻身长年。岐伯曰无毒。色白者善。
    ()
    71五味子【本经原文】味酸温,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酸,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