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骨碎补

骨碎补朗读
为水龙骨科多年生附生蕨类植物槲蕨Drynaria fortunei(Kunze)J.Sm.的根茎。主产于浙江、湖北、广东、四川等地。全年均可采挖,除去泥沙、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或再燎去茸毛(鳞片)。生用或砂烫至鼓起,撞去毛。药材性状:气微,味淡、微涩。以体肥大、形状扁平、色棕者为佳。

骨碎补详情

  【历史】骨碎补之名出自《本草拾遗》​,陈藏器云:“开元皇帝以其主伤折、补骨碎,故作此名。​”又名猴姜、猢狲姜(《本草拾遗》),石毛姜(《本草图经》),石庵[插图](《开宝本草》),毛姜(《本草正义》),过山龙(《植物名实图考》)等。本品首载于《雷公炮炙论》​,谓“捣末,用炮猪肾空心吃,治耳鸣,亦能止诸杂痛。​”​《药性论》曰:“主骨中毒气,风血疼痛,五劳六极,口手不收,上热下冷。​”​《日华子本草》记载:“治恶疮,蚀烂肉,杀虫。​”对本品的功用进行了补充。​《开宝本草》曰:“主破血,止血,补伤折。​”首次明确突出了本品活血疗伤的功效。​《图经本草》谓“治闪折筋骨伤损”​,​“又用治耳聋”;《本草纲目》载“治耳鸣及肾虚久泻,牙疼。​”是对本品在补肾功用方面的补充。自宋代以后,逐渐总结了本品活血续伤止痛、补肾强骨、止血等功效。

  【性能】苦,温。归肝、肾经。

  【功效】活血疗伤止痛,补肾强骨;外用消风祛斑。

  【应用】一、跌扑闪挫,筋骨折伤骨碎补苦、温,主入肝、肾经,能行血脉,续筋骨,疗伤止痛。​《开宝本草》曰:“主破血,止血,补伤折。​”因其善治骨碎而得名,在活血疗伤止痛中又具补肾强骨之效,为伤科常用之品,尤宜于骨折筋伤之证。内服、外敷均可。如《图经本草》记载蜀人治闪折筋骨伤损,取根捣筛,煮黄米粥和之,裹伤处;《泉州本草》以本品浸酒服,另晒干研末外敷,以续筋接骨;《圣惠方》骨碎补散以本品与自然铜、没药等配伍,同用为散,温酒送服。二、肾虚腰痛,筋骨痿软,耳鸣耳聋,牙齿松动,久泻久痢等本品入肾,能温补肾阳、强筋健骨。肾主骨,开窍于耳,腰为肾之府,凡肾虚所致之腰痛脚弱、耳鸣耳聋等,皆可应用。齿为骨之余,肾虚而虚火上浮,牙痛牙松,本品能益肾敛虚火。命门火衰,火不生土之五更泄泻亦可治疗。

  1.肾虚腰痛、足膝痿软常与补骨脂、怀牛膝等补肾强腰之品同用,如《圣惠方》治腰脚疼痛不止方。​《本草纲目》以本品配独活寄生汤内服,外用杜仲、牛膝等煎汤熏洗治肾虚骨痿者。

  2.肾虚耳鸣、耳聋本品可补肾以聪耳,可单用或入复方。​《雷公炮炙论》以本品“捣末,用炮猪肾空心吃”治耳鸣。​《图经本草》单以骨碎补削作细条,火炮,趁热塞之,治耳鸣耳闭。临床则常配伍补肾益精之品。此外,又可治病后肾虚血亏之落发,以本品与野蔷薇嫩枝煎汁刷之(《本草纲目》)。

  3.牙痛单用或入复方,内服或外用均可。有补肾固齿、消肿止痛止血之效,常配伍补肾泻火之品。如古方灵苑方治虚气攻牙,齿痛血出,牙龈痒痛,单用本品炒黑研末,漱口后以此揩齿根下;《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单用本品30~60g(去毛)打碎煎服,治牙痛;明·《本草汇言》以本品配伍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等,治肾虚齿牙浮动,疼痛难忍。临床亦常以本品配伍补肾固齿敛虚火之品以治肾虚牙痛。实证牙痛,则非本品所宜,但可用于龋齿牙痛者,如《本草纲目》金针丸,以本品与乳香为末,糊丸,塞龋齿孔中,治风虫牙痛、连脑疼痛者。

  4.肾虚久泻久痢《本草纲目》以本品为末,入猪肾中煨熟食之。骨碎补味苦而性温,能温助肾阳而补火生土,肾主二便,肾阳虚则五更肾泄,故可用之。临床亦常配补骨脂、吴茱萸、肉豆蔻等以加强温肾暖脾止泻之力。

  此外,本品有消风祛斑之效,可用于斑秃、白癜风等病证的治疗,多以外用为主。对链霉素的耳毒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用于防治链霉素的毒副作用。【用法用量】3~9g;浸酒或入丸、散剂。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或研末外敷;也可浸酒外搽。

  【使用注意】

  1.本品性温助阳,凡阴虚内热、血虚风燥之证宜慎用;又因其活血破血,故无瘀血者亦当慎用。

  2.《得配本草》有“忌羊肉、羊血、芸苔菜”的食忌记载,供使用本品时参考。

  3.历来均认为本品药性平和无毒,但近代有报道用本品100g煎服治腰腿痛引起中毒者,患者服药后出现口干、多语、有恐惧感、心悸胸闷,继而出现神志恍惚、胡言乱语、时而欣快、时而悲泣等精神失常者[中草药不良反应及防治.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2:403],故不宜超常规大剂量应用。

倪海厦讲骨碎补

  关于骨碎补品种的讨论历来中药骨碎补入药有多个品种,为水龙骨科植物槲蕨、中华槲蕨、石莲姜槲蕨、崖姜蕨、团叶槲蕨、光亮密网蕨及骨碎补科植物大叶骨碎补、海州骨碎补等的根茎。宋·《证类本草》所载有舒州骨碎补、戎州骨碎补、秦州骨碎补和海州骨碎补四个药图,经谢宗万考证,前两种即水龙骨科之槲蕨,秦州骨碎补为同科植物中华槲蕨,海州骨碎补为骨碎补科Davallia mariesii Moore.。清代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所载骨碎补仅一种,为槲蕨;1995年版以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中药学》教材所载品种多为槲蕨、中华槲蕨两个品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只载槲蕨为正品,其余未收。现国内商品多以槲蕨之根茎加工入药为骨碎补;但各地所用有就地取材者,故除此品种外,还有中华槲蕨及石莲姜槲蕨作骨碎补者。个别地区也有以团叶槲蕨 D.bonii Christ(广西)、栎叶槲蕨 D.quercifolia (L.)J.Smith(海南岛)、云南槲蕨D.delavayiChrist(云南)等入药,均非正品,临床用药不应混淆。

  【现代研究】

  一、化学成分本品主要成分是柚皮苷及三萜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木质素类化合物、挥发油等。

  二、药理作用本品能促进骨对钙的吸收,提高血钙和血磷水平,有利于骨钙化和骨质的形成;改善软骨细胞功能,推迟骨细胞的退行性病变。降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毒性,减轻听力损害并降低中毒病死率。骨碎补多糖酸盐有明显的抗高脂血症和抗动脉硬化作用;增强心肌收缩力,延长小鼠耐缺氧存活时间。此外,还有强心、镇静、镇痛、抗炎等作用。

  三、临床新用

  1.治疗寻常疣取骨碎补10g,研粗末,装入盛有75%乙醇200ml的瓶中,密封浸泡1周后过滤备用,用干棉球浸骨碎补酊擦拭疣体,用消毒针头挑拨疣体至基底部,将棉球盖在疣体上,每日1次。共治38例,一般5~7次可治愈[中医外治杂志,1996,(4):48]。2.治疗鸡眼取骨碎补、补骨脂各90g,巴豆30g,鸦胆子20g,入95%乙醇1000ml中浸泡7天,去渣,备用。用药棉蘸酊涂搽患处,每次4~6分钟,每日2~4次。共治40例,一般3~7天即可痊愈[中医外治杂志,1999,8(6):46]。

  3.防治链霉素毒性及过敏反应共用于64例患者。已有过敏反应者,用骨碎补15~20g,水煎,每日2次分服,2~3天毒副作用和过敏反应症状消失率为70.7%,7~9天达95.1%。出现耳毒损害者,每日煎服骨碎补25~30g,7天症状缓解率为45.4%,14天达68.2%,7例严重反应者用至21天恢复正常。对既往有链霉素过敏或有家族史的患者提前3天给药,可有效阻止不良反应的出现[临床荟萃,2000,15(15):694]。

  4.治疗骨质增生以温肾化淤汤(附子、淫羊藿、三棱、莪术、骨碎补、熟地黄、狗脊等)煎汤内服,药渣加食醋浸泡煎后在患处热敷。治疗骨质增生58例,治愈40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为94.8%[甘肃中医,1997,10(3):27]。

  5.治疗骨质疏松症以温肾壮骨汤(淫羊藿、骨碎补、蛇床子、黄芪、葛根、桂枝、三七等)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55例,服药6个月后,显效率为78.8%,有效率达92.3%,临床观察中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吉林中医药,2001,31(7):650]。以益肾壮骨汤(熟地黄、骨碎补、续断、枸杞子、鸡血藤、五加皮、党参等)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85例,每日1剂,每6剂为1个疗程,显效率为75%[长春中医学院学报,1995,11(48):41]。6.治疗老年痴呆患者男性,67岁,有高血压病史20年,近3年来记忆力减退,近1年病情加重,西医检查诊断为脑血管性痴呆、脑萎缩。予骨碎补60g,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早、晚加服八味地黄丸。1个月后病情好转,骨碎补加至120g,煎后加蜂蜜代茶频服。5个月后精神明显改善。继服2年后随访,认知能力提高。改骨碎补为50g继服,追访病情稳定[中医杂志,2004,45(4):249]。

骨碎补相关的方剂

  • 扶阳安髓止痛汤
  • 陈士铎男科方剂

    猜你喜欢

    175、黄芩 【本经原文】味苦,平,无毒。治诸热,黄疸,肠澼,泄利,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一名腐肠。
    ()
    ()
    ()
    第20是猪胆、猪肤,猪胆汁味苦性寒没有毒,主要主清心明目,凉肝胆,那老师那猪胆汁真拿起来喝啊
    ()
    高齐民先生对《伤寒杂病论》二味药经方用药分析
    ()
    194防己【本经原文】味辛,平,无毒.治风寒,温疟,热气,诸痫,除邪,利大小便,通腠理,利九窍。生川谷。一名解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