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Dà Fù Pí
英文名
PERICARPIUM ARECAE
来源
槟榔
本品为棕榈科植物Areca catechu L.的干燥。冬季至次春采收未成熟的果实,煮后干燥,纵剖两瓣,剥取果皮,习称“大腹皮”;春末至秋初采收成熟果实,煮后干燥,剥取果皮,打松,晒干,习称“大腹毛”。
性状
大腹皮:略呈椭圆形或长卵形瓢状,长4~7cm,宽2~3.5cm,厚0.2~0.5cm。外果皮深棕色至近黑色,具不规则的纵皱纹及隆起的横纹,顶端有花柱残痕,基部有果梗及残存萼片。内果皮凹陷,褐色或深棕色、光滑呈硬壳状。体轻,质硬,纵向撕裂后可见中果皮纤维。气微,味微涩。
大腹毛:略呈椭圆形或瓢状。外果皮多已脱落或残存。中果皮棕毛状,黄白色或淡棕色,疏松质柔。内果皮硬壳状,黄棕色至棕色,内表面光滑,有时纵向破裂。无臭,味淡。
贮藏
置干燥处。
炮制
大腹皮:除去杂质,洗净,切段,干燥。
大腹毛: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鉴别
本品粉末黄白色或黄棕色。中果皮纤维成束,细长,直径8~15μm,微木化,纹孔明显,周围细胞中含有圆簇状硅质块,直径约8μm。内果皮细胞呈不规则多角形、类圆形或椭圆形,直径48~88μm,纹孔明显。
归经
归脾、胃、大肠、小肠经。
性味
辛,微温。
功能主治
下气宽中,行水消肿。用于湿阻气滞,脘腹胀闷,大便不爽,水肿胀满,脚气浮肿,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4.5~9g。
1.《药性类明》:大腹皮,丹溪常用之以治肺气喘促,及水肿药中又多用之,盖亦取其泄肺,以杀水之源也。
2.《本草经疏》:大腹皮,即槟榔皮也。其气味所主,与槟榔大略相同,第槟榔性烈,破气最捷,腹皮性缓,下气稍迟。入阳明、太阴经,二经虚则寒热不调,逆气攻走,或痰滞中焦,结成膈证;或湿热郁积,酸味醋心;辛温暖胃豁痰,通行下气,则诸证除矣。大肠壅毒,以其辛散破气而走阳明,故亦主之也。
3.《本草汇言》:大腹皮,宽中利气之捷药也。方龙谭曰,主一切冷热之气上攻心腹,消上下水肿之气四体虚浮,下大肠壅滞之气二便不利,开关格痰饮之气阻塞不通,能疏通下泄,为畅达脏腑之剂。按宋人又有安胎之说,然此药既为利气之药,又何以安其胎乎?如有余之气胜而胎不安者,使之气下,则胎自安矣。又谓此药有健胃之理,夫既为下气之药,又何以益其胃乎?如有余之气壅塞不通,使之气下,则中气自宽,食饮可进矣。若损气,为大腹皮之常性也,元虚气少者,概勿施用。朱正泉曰,大腹皮,《斗门方》配六君子汤,治中气虚滞而或腹胀者,服之即通,则安胎健胃之理,不外是矣。
4.《本草述》:治虚肿者,用大补气之味,而少入腹皮。又见有治痰火者,常以此味少少入健脾之剂,或皆取其能导壅顺气而不甚酷烈乎?用者审之。
5.《本经逢原》:槟榔性沉重,泄有形之积滞;腹皮性轻浮,散无形之滞气。故痞满膨胀,水气浮肿,脚气壅逆者宜之。惟虚胀禁用,以其能泄真气也。
6.其他《日华子本草》:下一切气,止霍乱,通大小肠,健脾开胃,调中。《开宝本草》:主冷热气攻心腹,大肠壅毒,痰膈,醋心。并以姜盐同煎,入疏气药良。《纲目》:降逆气,消肌肤中水气浮肿,脚气壅逆,瘴疟痞满,胎气恶阻胀闷。《本草再新》:泻肺,和胃气,利湿追风,宽肠消肿,理腰脚气,治疟疾泻痢。
柴胡。。。 31、茈胡(柴胡) 【本经原文】味苦平,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目益精。现名柴胡。
九味药。。。
附子。。。264附子【本经原文】味辛,温,有大毒。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疮,破症坚,积聚,血瘕,寒湿痿躄,拘挛,膝痛,不能行步。生山谷。一名茛。
细辛。。。41【本经原文】味辛温,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窍,轻身长年。岐伯曰无毒。色白者善。
芒硝。。。七、朴硝 【本经原文】味苦寒,主百病,除寒热邪气,逐六府积聚,结固留癖,能化七十二种石,炼饵服之轻身神仙。吴普曰朴硝,神农歧伯曰无毒。(芒硝的化学名称为十水硫酸钠) 第七味
连翘。。。302连翘【本经原文】一名异翘,一名兰华。一名折根,一名轵,一名三廉。味苦,平,无毒。治寒热,鼠瘘,瘰疬,痈肿。恶疮,瘿瘤,结热,蛊毒。生山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