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桑皮

桑皮朗读
二○五、桑根白皮【本经原文】味甘,寒,无毒。治伤中,五劳,六极,羸瘦,崩中,脉绝,补虚益气。   叶,主除寒热,出汗。桑耳,平。黑者。治女子漏下赤白汁,血病,症瘕积聚,阴痛,  阴阳寒热

桑皮详情

  二○五、桑根白皮

  【本经原文】味甘,寒,无毒。治伤中,五劳,六极,羸瘦,崩中,脉绝,补虚益气。叶,主除寒热,出汗。桑耳,平。黑者。治女子漏下赤白汁,血病,症瘕积聚,阴痛,阴阳寒热,无子。(王不留行散)

  【产地】处处有之,其根皮入药。

  【性味】味甘辛,性寒,无毒。

  【主治】桑白皮为泻肺火行水道要药,主肺气喘满伤中,益气,开胃,消痰,解渴,治咳嗽吐血,去肺中水气,水肿腹满。

  【别录】去肺中水气,唾血,热渴,水肿腹满胪胀,利水道,去寸白,可以缝金疮。

  【甄权】治肺气喘满,虚劳客热,头痛,内补不足。

  【大明】调中下气,消痰止渴,开胃下食,杀腹脏虫,止霍乱吐泻,研汁治小儿天吊惊痫客忤。及敷鹅口疮,大验。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肺虚无火,因风寒而嗽者均忌。

  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根皮。全国均产,主产于安徽、河南、浙江等地。多为栽培品。秋末叶落时至次春发芽前采挖根部,刮去黄棕色粗皮,纵向剖开,剥取根皮,晒干。药材性状:气微,味微甘。以色白、皮厚、粉性足者为佳。其炮制品名称有蜜炙桑白皮。

  【历史】

  桑白皮的名字首见于《药性论》​。别名有桑根白皮(《神农本草经》),白桑皮(《山西中药志》)等。在本草专著中,本品首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谓其“主伤中,五劳六极羸瘦,崩中,脉绝,补虚益气。​”​《名医别录》谓其“主去肺中水气,唾血,热渴,水肿,腹满,胪胀,利水道,去寸白,可以缝金疮。​”​《药性论》谓其“治肺气喘满,水气浮肿,主伤绝,利水道,消水气,虚劳客热,头痛,内补不足。​”​《本草纲目》谓其“泻肺、降气、散血。​”上述与桑白皮泻肺、利水等有关的主治及功用朴实有验,应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本草对桑白皮作用的认识已基本趋于完善。

  【性能】

  甘,寒。归肺经。

  【功效】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应用】

  一、咳喘证

  本品味甘寒性降,入肺经,能泻肺火兼泻肺中水气而止咳平喘,古有“泻肺之有余,非桑皮不可”之说。长于治热邪郁肺、气逆不降而致喘咳之证,宜配伍其他清肺热之品,如《小儿药证直诀》泻白散。据临床报道,以桑白皮汤(炙桑皮、半夏、苏子、杏仁、川贝母等)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39例,并随证加减,结果总有效率为91.3%[陕西中医,2003,24(10):876-877]。

  二、水肿、风水、皮水

  本品性寒入肺经既能泻肺,又能通调水道而利水,有良好的利尿消肿作用,长于治水肿胀满尿少、面目肌肤浮肿,尤宜于风水、皮水等阳水实证,宜配伍其他利水消肿药,如五皮饮(《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14)。此外,​《本草图经》记载:“桑皮中白汁,主治小儿口疮。​”民间刀伤皮肤,桑白皮汁涂之,愈后痂自落,伤口不感染。桑白皮还有降血压作用,可配伍具有清肝火作用的药物,如夏枯草、决明子等。

  【用法用量】

  6~12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肺寒无火及风寒咳嗽者慎用。

  一、关于桑白皮治风寒咳嗽的讨论

  桑白皮寒泻苦降,能泻肺平喘,长于治疗肺热咳喘。​《本草经疏》谓其“肺虚无火,因寒袭之而发咳嗽者勿服。​”后世本草学多记载“风寒咳嗽忌用。​”那么,风寒咳喘是否可用桑白皮呢?在辨证基础上,可通过配伍发散风寒药,如《济生方》之华盖散,配伍麻黄、苏子、陈皮等,用于治疗风寒咳嗽。

  二、关于桑白皮炮制意义的讨论桑

  白皮的炮制方法有生桑白皮、桑白皮炭、蜜制桑白皮、桑白皮汁及豆煮法和米泔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桑白皮炮制规范收载桑白皮、蜜桑白皮两种规格。生桑白皮药性寒凉,功善散热。宋朝《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始载蜜炙法以前常用桑白皮炭,是为减其寒凉之性,但制炭的疗效远不如蜜制。自有了蜜制后,制炭几乎不用。​《得配本草》载:“疏散风热用生,入补肺药用蜜水炒拌。​”用蜜炙后可减其凉泻之性,而兼有润肺止咳之功[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19(3):98-100]。医者临证用桑白皮是需要注意桑白皮炮制,以保证药效,从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现代研究】

  一、化学成分

  桑白皮含桑素、桑酮、桑色烯、桑酮醇等黄酮类化合物,5,7-羟基香豆素、东莨菪素、伞形花内脂等香豆素类化合物,此外还有桑多糖、桑辛素、桑皮呋喃等化合物。

  二、药理作用

  桑白皮对呼吸系统有镇咳、祛痰、平喘及镇痛、抗炎作用;对心血管系统有能够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合成血栓素B2的形成,具有较为显著的降血压作用、明显的耐缺氧作用、较强的利尿作用。还有体外降血糖作用,能够促进外周组织的葡萄糖代谢,提高肝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此外本品还有抗过敏、抗癌、抗病毒等作用。

  三、临床新用

  治疗干眼症 以桑白皮汤(桑白皮15g,泽泻、玄参、麦门冬、黄芩、旋覆花、白茯苓各10g,生甘草3g,白菊花7g,地骨皮6g)每日1剂,水煎2服。两组疗程均为30天。配合硫酸软骨素眼药水治疗干眼症40例,取得良好效果[江西中医药,2008,39(12):37]。

倪海厦讲桑皮

二○五、桑根白皮

   【本经原文】味甘,寒,无毒。治伤中,五劳,六极,羸瘦,崩中,脉绝,补虚益气。

  叶,主除寒热,出汗。桑耳,平。黑者。治女子漏下赤白汁,血病,症瘕积聚,阴痛,

  阴阳寒热,无子。(王不留行散)

  205,桑根白皮,其实就是桑白皮。桑树的根,当然你写桑根白皮也可以啦,现在都写桑白皮,简写就好了。经方里面也使用桑白皮。

  这个在本草经里面来说的话,它专门治虚痨的病,还有象治女子的漏下,赤白带呀,肚子里面长硬块呀,症瘕啊都是硬块。象经方里面会有“王不留行散”,里面就有桑根白皮,这个产地,到处都有,桑树的根嘛。味道是甘辛,甘味,甜味里面加点辣的味道,有一点辣的味道。这两个就是阳。如果你遇到,这味,老师,这个又酸嘛又苦。酸加苦,我们称为涌泻,酸苦涌泻为阴药,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泻是阴药。这一个药本身,甘味兼辛味,都在里面。【主治】呢,桑白皮为泻肺火,行水道。诸位想想看,任何色白的,一定入肺。那辛甘呢发散,能够散肺里面的积水。肺中喘满,去肺中的水汽,水肿,腹满,通通可以用。所以你看,【别录】也在说,肚子胀满,腹水,通通可以使用。那这个肺气胀满啊,这个跟前面相同了。它的皮入药。所以我们桑树的根直接拿来切,连皮跟根一齐切在里面啊,就是桑白皮。诸位看这就是桑白皮的样子,桑根白皮。平常处方的时候,当然2钱,3钱啦,都没有关系。

桑皮相关的方剂

  • 癫狂梦醒汤

    猜你喜欢

    270【本经原文】味苦,寒,无毒。主下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生山谷。
    ()
    175、黄芩 【本经原文】味苦,平,无毒。治诸热,黄疸,肠澼,泄利,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一名腐肠。
    ()
    ()
    ()
    高齐民先生对《伤寒杂病论》二味药经方用药分析
    ()
    207【本经原文】味辛,温,有小毒。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根,温,杀三虫。久服轻身。生川谷。一名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