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木耳

木耳朗读
别名 树鸡(《韩昌黎集》),黑木耳(《圣惠方》),木檽(《证类本草》),木枞、木蛾(《纲目》),云耳(《药性切用》),耳子(《四川中药志》)。檽、木檽、桑上寄生、蕈耳、树鸡、黑木耳、木菌、木蛾、云耳、耳子、光木耳、木茸

木耳详情

  来源

  为木耳科植物木耳的子实体。

  【原形态】

  子实体形如人耳,径约10厘米.内面呈暗褐色,平滑;外面淡褐色,密生柔软的短毛。湿润时呈胶质,干燥时带革质。不同大小的子实体簇生一丛,上表面子实层中的担子埋于胶质中,担子分隔,通常由4个细胞组成,每个细胞有1孢子梗伸出,孢子梗顶端各生1担孢子。

  【生境分布】

  寄生于阴湿、腐朽的树干上。可人工栽培。分布四川、福建、江苏等地。产于四川、福建等地。

  性味

  甘;平

  性状

  干燥的木耳呈不规则的块片,多卷缩,表面平滑,黑褐色或紫褐色;底面色较淡。质脆易折断,以水浸泡则膨胀,色泽转淡,呈棕褐色,柔润而微透明,表面有滑润的粘液。气微香。

  功效

  为木耳科植物木耳的子实体。 用于气虚血亏,四肢搐搦,肺虚咳嗽,咯血,吐血,衄血,崩漏,高血压病,便秘。

  经脉

  肺经;胃经;肝经;脾经;肾经;大肠经

  主治

  补气血,润肺,止血。用于气虚血亏,四肢搐搦,肺虚咳嗽,咯血,吐血,衄血,崩漏,高血压病,便秘。

  ①孟诜:利五脏,宣肠胃气拥毒气。

  ②《日用本草》:治肠癖下血,又凉血。

  ③《纲目》:治痔。

  ④《药性切用》:润燥利肠。

  ⑤《随息居饮食谱》:补气耐饥,活血,治跌仆伤。凡崩淋血痢,痔患肠风,常食可瘳。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或炖汤;或烧炭存性研末。

  注意禁忌

  虚寒溏泻者慎服。

  木耳的药方

  ①治新久泄利:干木耳一两(炒),鹿角胶二钱半(炒)。为末,每服三钱,温酒调下,日二。(《御药院方》)

  ②治血痢日夜不止,腹中疴痛,心神麻闷:黑木耳一两,水二大盏,煮木耳令熟,先以盐、醋食木耳尽,后服其汁,日二服。(《圣惠方》)

  ③治崩中漏下:木耳半斤,炒见烟,为末。每服二钱一分,头发灰(血余炭)三分,共二钱四分,好酒调服出汗。(《孙天仁集效方》)

  ④治眼流冷泪:木耳一两(烧存性),木贼一两。为末。每服二钱。以清米泔煎服。(《惠济方》)

  ⑤治一切牙痛:木耳、荆芥等分。煎汤漱之,痛止为度。(《海上方》)

各家论述 1.孟诜:利五脏,宣肠胃气拥毒气。
2.《日用本草》:治肠癖下血,又凉血。

3.《纲目》:治痔。

4.《药性切用》:润燥利肠。

5.《随息居饮食谱》:补气耐饥,活血,治跌仆伤。凡崩淋血痢,痔患肠风,常食可廖。

木耳相关的方剂

  • 木耳散

    猜你喜欢

    124【本经原文】味咸平,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除拘,缓鼠瘘,女子带下赤白,久服强骨节,杀邪气延年。
    ()
    ()
    高齐民先生对《伤寒杂病论》单味药的分析
    ()
    207【本经原文】味辛,温,有小毒。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根,温,杀三虫。久服轻身。生川谷。一名藙。
    ()
    ()
    194防己【本经原文】味辛,平,无毒.治风寒,温疟,热气,诸痫,除邪,利大小便,通腠理,利九窍。生川谷。一名解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