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蔻。。[!--writer--]。cardamom, cluster, katsumadai seed,Round Cardamom, Fruit Java Amomum, Round Cardamom Fruit, round cardamon seed 多骨、壳蔻、白蔻、圆豆蔻、扣米、豆蔻 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豆蔻Amomum kravanh Pierre ex Gagnep.或爪哇白豆蔻A.compactum Soland.ex Maton的成熟果实。主产于泰国、柬埔寨、越南,我国云南、广东、广西等地亦有栽培;其中爪哇白豆蔻主产于印度尼西亚爪哇,我国海南亦有栽培,习称“印尼白蔻”。秋季果实由绿色转成黄绿色时采收,除去果柄晒干或烘干。药材性状:白豆蔻气芳香,味辛凉略似樟脑;印尼白豆蔻气味较弱。均以个大、粒实、果壳完整、气味浓厚者为佳。打碎生用。
【现代研究】
一、化学成分
豆蔻和爪哇白豆蔻含挥发油(约2.4%)、皂苷、色素及脂肪油、淀粉等。油中主要成分为1,8-桉叶素,α-蒎烯、β-蒎烯,丁香烯,龙脑乙酸酯,α-松油醇,芳樟醇等。
二、药理作用
豆蔻具有良好的芳香健胃、祛风作用,能促进胃液分泌,兴奋肠管蠕动,驱除肠内积气,并抑制肠内异常发酵。对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本品所含的α-萜品醇、4-松油醇均具有显著的平喘作用。豆蔻挥发油对白纹伊蚊有一定程度的驱避活性。豆蔻水煎液具有良好的止吐效果。豆蔻提取物能抑制荷瘤鼠肿瘤的生长及转移,且能下调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此外,其水提取物在体外对乙醇脱氢酶有激活作用,提示本品有解酒作用。
三、临床新用
1.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采用豆蔻苓砂汤中药颗粒剂(豆蔻、白术、茯苓、杏仁、砂仁、白芍、半夏、陈皮、丹参、元胡、甘草等),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26例,显效182例,有效119例,无效25例,总有效率92.3%[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25(6):67]。
2.妇产科腹部术后用药取豆蔻10g,研细末,加水150ml煮沸后即服,每日2次,服至患者饮食正常为止。对130例妇产科腹部手术住院患者于术后6小时开始服用,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术后6小时肌内注射新斯的明),且无腹胀、腹痛及其他不适症状[河北中医,2003,25(12):950]。
3.治疗慢性肾衰竭益肾降浊冲剂以豆蔻、石菖蒲、草果仁等六味中药制冲剂,治疗70例CRF患者,显效51例,有效15例,无效4例。经治疗后BUN明显下降,消化功能紊乱明显纠正,食欲显著增进,感染有所控制,出血迅速制止,症状明显缓解,基本起到了消除毒素、排出体内代谢产物、缓解改善病情、保护残余肾脏功能、延长了CRF患者存活时间的作用[中成药,1993,15(3):20]。
附:草豆蔻
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草豆蔻 Alpinia katsumadai Hayata的近成熟种子。主产于海南、广东、广西等地。夏、秋二季采收,晒至九成干,或用水略烫,晒至半干,除去果皮,取出种子团,晒干。捣碎生用。味辛,性温。归脾、胃经。功效:燥湿行气,温中止呕。主治寒湿中阻,胃脘冷痛胀满,不思饮食,呕吐,泄痢,霍乱吐泻等。入汤剂3~6g,宜后下。入散剂效佳。阴虚血燥、津液不足及无寒湿者慎用。
主治
化湿行气,温中止呕,开胃消食。主湿阻气滞,脾胃不和,脘腹胀满,不思饮食,湿温初起,胸闷不饥,胃寒呕吐,食积不消。
①《开宝本草》:主积冷气,止吐逆,反胃,消谷下气。
②《本草图经》:主胃冷。
③《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肺金本药,散胸中滞气,感寒腹痛,温暖脾胃,赤眼暴发,白睛红者。
④杨士瀛:治脾虚疟疾,呕吐,寒热,能消能磨,流行三焦。
⑤王好古:补肺气,益脾胃,理元气,收脱气。
⑥《纲目》:治噎膈,除疟疾,寒热,解酒毒。
⑦《本草备要》:除寒燥湿,化食宽膨。
用法用量
内服:煎服,(不宜久煎),1.5~6g,或入丸、散。
注意禁忌
阴虚血燥而无寒湿者忌服。
①《本草经疏》:凡火升作呕,因热腹痛,法咸忌之。
②《本草汇言》:凡喘嗽呕吐,不因于寒而因于火者;疟疾不由于瘴邪,而因于阴阳两虚者;目中赤脉白翳,不因于暴病寒风,而因于久眼血虚血热者,皆不可犯。
③《本草备要》:肺胃火盛及气虚者禁用。
④《本经逢原》:忌见火。
栝蒌。。。见260栝蒌根(瓜蒌根)产我国陕西者良,他处亦有之,为山野自生之蔓草,根名天花粉,实名瓜篓实,皮名瓜篓皮,中含仁甚多,名瓜篓仁,俱入药。
吴茱萸。。。207【本经原文】味辛,温,有小毒。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根,温,杀三虫。久服轻身。生川谷。一名藙。
九味药。。。
薏苡仁。。。37薏苡仁【本经原文】味甘微寒,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久服轻身益气,其根下三虫,一名解蠡。
厚朴。。。211【本经原文】味苦,温,无毒。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悸气,血痹,死肌,去三虫。生山谷。
黄柏。。。101原名檗木今名黄柏。本经原文】味苦寒,主五脏肠胃中结热,黄疸,肠痔,止泄利,女下漏下,赤白阴阳蚀疮。今名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