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内金。。[!--writer--]。为雉科动物家鸡Gallus gallus domestiCus Brisson的干燥砂囊内壁。杀鸡后,取出鸡肫,立即剥下内壁,洗净,晒干。药材性状:气微腥,味淡微苦。以干燥、完整、个大、色黄者为佳。炮制品有砂烫鸡内金、炒鸡内金、醋鸡内金等。
鸡内金的命名缘由,以其色黄、质韧如金,而有其名。别名有鸡膍胵(《本草经集注》),鸡肫内黄皮(《日华子本草》),鸡肫皮(《滇南本草》)等。本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谓本品能“主泄利”。《名医别录》言其“主小便利,遗溺,除热止烦”。《日华子本草》则提出其具有“止泄精。并尿血、崩中、带下、肠风”之功用。然其健脾胃、助消化之功是在《滇南本草》中首先记述,谓其“宽中健脾,消食磨胃,治小儿乳食结滞,肚大筋青,痞积疳积”。《本草纲目》除言其“治小儿食疟,疗大人淋漓、反胃、消酒积”外,将其主治症扩展为“主喉闭、乳蛾,一切口疮,牙疳诸疮。”其后《本草述》谓其“治消瘅”;《本经逢原》用其“治眼目障翳”;《本草再新》言其“化痰,理气,利湿”;《医学衷中参西录》认为可“治痃癖症瘕,通经闭”;《陆川本草》则有“生肌收口.治消化性溃疡。”之说。总之,古今对本品论述虽多,然对其健脾胃、消积滞、利小便、涩精止遗等功效的认识日渐明确,常配伍其他药治疗因脾胃受伤所产生的多种积滞证。
【性能】甘,平。主归脾、胃、小肠、膀胱经。
【功效】健脾消食,涩精止遗,通淋化石。
【应用】
一、食积不消,小儿疳积
本品健脾消食作用较强,大凡积滞,不论肉积、乳积、谷积及其他积滞皆宜。证情较轻者,单用炒鸡内金研末服即有效。《千金要方》独用本品治食积不消引起反胃吐食。食积较重者,常与山楂、麦芽等同用,以增强消食导滞作用。如脾胃湿寒,完谷不化,食少,泄泻,可以本品配白术、干姜等应用,如《医学衷中参西录》之益脾饼。治小儿脾虚疳积,多与山药、白术、茯苓等配伍。据报道,以本品配夜明砂、山药、山楂等制成疳积散,治小儿疳积80例,显效52例,好转2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5%[中西医结合杂志,1987,(12):753]。
二、遗精、遗尿
本品有固精止遗之功,常用治遗精、遗尿证。如《太平圣惠方》之鸡膍胵散,以其配菟丝子、鹿茸、桑螵蛸,研末,以温清粥饮调下,治虚劳,上焦烦热,小便滑数,不可禁止;或配黄芪、龙骨、黄连等,治小便数而多,如鸡膍胵丸(《太平圣惠方》)。据报道,以鸡内金配新鲜鸡肠、菟丝子、牡蛎等组成遗溺汤(《本草纲目》),治遗尿20例,服5剂痊愈者3例,服8剂痊愈者13例,服12剂痊愈者4例[新中医,1983,(12):5]。本品炒焦研末,以黄酒送服,可止遗精(《吉林中草药》);现代有用其治疗结核病遗精者,取得疗效[中医杂志,1960,(2):30]。
三、淋证、结石证
本品入膀胱经,有通淋化坚消石之功效。《医林集要》记载以本品“烧存性”,“治小便淋沥,痛不可忍”。《万病验方》亦有同法治五淋的记载。治尿路结石,常与海金沙、车前子、川牛膝等同用。本品亦用于治疗胆结石,常与金钱草、广郁金、茵陈、枳壳等同用。
【用法用量】
3~9g。外用适量。
生鸡内金长于攻积消坚、通淋化石,用于泌尿系结石和胆道结石。砂烫鸡内金以消食止泻、固精缩尿力强,多用于饮食停滞、脾虚泄泻及遗尿等。炒鸡内金消食健脾并举,治脾虚食积不化、脘腹胀满。醋鸡内金具有疏肝助脾之功,用于肝脾失调、消化失常、腹满鼓胀。
【现代研究】
一、化学成分
本品主要含胃液素(胃激素)、角蛋白、微量胃蛋白酶、淀粉酶、多种维生素;还含赖氨酸、丝氨酸等18种氨基酸。
二、药理作用
本品具有调节胃肠运动功能的作用;鸡内金不同炮制品的混悬液和100%煎液对小鼠胃肠推进功能有增强的趋势,不同炮制的鸡内金均可增加小鼠胃游离酸、胃蛋白酶的含量,且炮制品明显优于生品。有促进胃液分泌的作用;鸡内金生品和炮制品均能增加胃液量。不同炮制品对胃游离酸浓度的影响不同,炮制品作用较生品明显,两者均能显著降低总酸浓度。鸡内金生品对胃蛋白酶活性无明显影响,不同炮制品能增加大鼠胃蛋白酶活性;不同品种鸡内金均能增加大鼠胃蛋白酶排出量。还有抗凝血、降脂、降血糖作用。本品对大鼠乳腺增生有缓解作用,与逍遥散合用作用明显提高。
三、临床新用
1.治疗脊髓前角灰质炎后遗症以鸡内金代替羊肠线穴位埋藏(上肢选风池、曲池、外关;下肢选髀关、殷门、阳陵泉、足三里、悬钟、三阴交),1个月1次,共 12~13次。治疗 188例,总有效率88.84%[云南中医杂志,1983,(3):33]。
1.治疗脊髓前角灰质炎后遗症
以鸡内金代替羊肠线穴位埋藏(上肢选风池、曲池、外关;下肢选髀关、殷门、阳陵泉、足三里、悬钟、三阴交),1个月1次,共 12~13次。治疗 188例,总有效率88.84%[云南中医杂志,1983,(3):33]。
2.治疗小儿鹅口疮
用鸡内金10g,维生素B2 10片,捣碎成粉末状。趁婴幼儿熟睡时,用饮料吸管或麦秆蘸取粉末,吹入婴幼儿口中,每天5~10次,一般2~3天痊愈。治疗鹅口疮38例,治愈率达100%[中国民间疗法,2006,(11):64]。
五味药。。。
黄芪。。。58黄耆【本经原文】味甘微温,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
杏仁。。。353杏核仁【本经原文】味甘,温,有毒。治咳逆上气,肠中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疮,寒心,奔豚。生川谷。今名杏仁。
龙骨。。。113龙骨【本经原文】味甘平,主心腹鬼注,精物老魅,咳逆泄利脓血,女子漏下,症瘕坚结,小儿热气惊痫。齿,主小儿大人惊痫癫疾狂走,心下结气,不能喘息,诸痉,杀精物,久服轻身,通神明延年。
禹余粮。。。12禹余粮【本经原文】味甘寒,主咳逆寒热烦满,痢赤白,血闭,症瘕大热,炼饵服之不饥轻身延年。
甘遂。。。282甘遂【本经原文】一名主田。味苦,寒,有毒。治大腹疝瘕,腹满,面目浮肿,留饮,宿食,破症坚积聚,利水谷道。生川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