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胡索。。[!--writer--]。为罂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 W.T.Wang的块茎。主产于浙江、江苏、湖北、湖南等地。野生或栽培。夏初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置沸水中煮至恰无白心时取出,晒干,切厚片或捣碎。药材性状:气微,味苦。以断面金黄色、有蜡样光泽者为佳。
延胡索原名延胡(《雷公炮炙论》)。至唐·陈藏器《本草拾遗》始名延胡索。异名有玄胡索(《济生方》),玄胡、元胡索(《药品化义》)等。《本草纲目》引王好古“延胡索本名玄胡索,避宋真宗讳,改玄为延也”之言有误。处方中之延胡索,系指选净生用之品,其炮制品名为醋延胡索。
本品入药已久,早在南北朝·雷敩《雷公炮炙论》就有“心痛欲死,速觅延胡”的记载。唐·李珣《海药本草》补充谓:“主肾气,破产后恶露及儿枕……能散气,通经络……偏主产后病也。”其后的《日华子本草》谓本品之功用:“除风,治气,暖腰膝,破症癖,扑损瘀血,落胎,及暴腰痛。”宋·《开宝本草》谓本品治“妇人月经不调,腹中结块……产后血运,暴血冲上,因损下血。”金元·张元素《医学启源》谓本品“治脾胃气结滞不散,主虚劳冷泻,心腹痛,下气消食。”王好古《汤液本草》谓本品:“治心气小腹痛”。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则较全面地概述了本品的功效:“活血利气止痛,通小便。”并言“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近代将本品之功效概括为活血行气止痛,并对其药理、药化、炮制、制剂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性能】
辛、苦,温。主归肝、脾、心经。
【功效】
活血,行气,止痛。
【应用】
一、血瘀气滞之心腹诸痛证
延胡索辛散温通,为活血行气止痛之良药。前人谓其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其止痛作用较一般解热镇痛药效佳,且副作用少,为中药止痛药中最常用之要药。《本草纲目》有“活血化气,第一品药”,“用之中的,妙不可言”之誉。配伍后,可以治各种心腹疼痛。
1.胃脘痛
古今常以本品为治胃痛之主药,可单用研末服,如《本草纲目》以本品为末温酒调服,治胃脘当心痛不可忍者。若证属热者,常配川楝子同用,以泄热行气止痛,如《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金铃子散,治肝火内郁,气机失调,胃脘胀痛引胁,或发或止,久不愈之“热厥心痛”;若属寒者,则配桂枝(或肉桂)、高良姜等以温中止痛,如《和剂局方》安中散,治心下痞破血气刺痛,呃逆吐酸,畏冷痉挛者;若中虚胃痛,常配党参、白术、白芍等以补虚缓急止痛;若气滞者,则配木香、香附、砂仁等,行气止痛。若久痛络损出血者,则配白及、海螵蛸等以止血和络止痛。
2.胸胁痛
本品主归肝经,兼入心、肺经,能活血行气止痛,故治胸胁痛。若肝郁气滞,胁肋胀痛者,常配柴胡、郁金等以疏肝解郁,理气止痛;若肝郁化火,属热者,加川楝子、栀子等以泄热清火,理气止痛;若寒凝肝郁者,加川芎、青皮、吴茱萸等以疏肝散寒,理气止痛;若胸痛引胁者,配香附、旋覆花、檀香等以宽胸理气,活血止痛。
3.胸痹心痛
心血瘀阻,胸痹心痛,雷敩有“心痛欲死,速觅延胡”之说,临床常配丹参、川芎等同用,以活血化瘀止痛;若痰浊闭阻,胸阳不通者,配瓜蒌、薤白等以化痰通阳,活血行气止痛;若心气虚,心阳不振,胸痹心痛,心悸,脉结代者,配人参、桂枝、丹参、炙甘草等以益气活血,通脉止痛。
4.疝痛寒凝
肝脉,寒疝腹痛,本品入肝经,性温辛散,故可用之。常配小茴香同用,如《卫生易简方》方;亦常配吴茱萸、川楝子、乌药等同用;若疝痛危急,以本品配全蝎为末服之,如《仁斋直指方》方。
5.下痢腹痛
本品能活血调气血而止血痢腹痛,可单用,如李时珍《本草纲目》治下痢腹痛剧重之证,以本品研末,米饮调服。临床上亦可配白芍、黄连、木香等同用。
二、血瘀气滞之妇科疾患
本品活血行气而调经止痛。《海药本草》言其“偏主产后病”,《开宝本草》谓其“治妇人月经不调,腹中结块”,临床尤以治痛经为常用。
1.痛经、月经不调
凡妇女血气不调而月经不调、痛经者均可用之。常配当归、香附等同用,如《济生方》治妇女血气、腹中刺痛、月经不调,以本品配当归、橘红用之;《圣惠方》单以本品研末,酒服,治产后诸病、恶露不尽、腹满及产后血晕等。
2.血瘀经闭、症瘕积聚
本品能活血散瘀而通经消症。常配三棱、莪术、大黄、鳖甲等破血逐瘀、软坚散结之品,如《海药本草》以本品配三棱、鳖甲、大黄为散,破产后恶露及儿枕,后世以此方治症瘕积聚及血瘀经闭。
3.崩漏、产后血晕
《开宝本草》单以本品治产后血晕,暴血冲上之证,本品活血散瘀,瘀滞去,血得归经而崩漏止;产后血瘀内阻,恶露不尽而致血晕,暴血冲上,本品活血散瘀,使血气调和则血晕可愈。
三、跌损瘀痛及风湿痹痛
延胡索能活血止痛,《日华子本草》谓:“除风……暖腰膝……仆损瘀血。”《本草备要》谓其“除风痹”。《本草正义》谓本品“能治内外上下气血不宣之病,通滞散结。”故不仅内脏瘀滞疼痛可治,跌仆损伤、肢体瘀肿疼痛及风湿痹痛、经络不和、血脉不利者也可用之。
1.跌仆损伤
本品能活血散瘀而消肿止痛,可单用为末,常以酒送服以助药力,如《圣惠方》治坠落车马,筋骨疼痛不止。临床治骨折筋伤、瘀血肿胀,多与破血逐瘀、接续筋骨之土鳖虫、自然铜、酒大黄同用,以祛瘀止痛,流畅气血,促进骨折的愈合。
2.肢体疼痛、风湿痹痛
《本草纲目》以本品配当归、肉桂为末,酒服之,治气血凝滞、肢体拘急、疼痛不可忍及冷气腰痛者;治偏正头痛,不可忍者,《永类钤方》有以本品配青黛、牙皂为丸,水化灌鼻内,流涎而愈的记载;治风湿痹痛,腰腿痛,可配祛风湿、强腰膝之品同用。
此外,本品配枯矾为末服,可治咳喘,如《仁存堂经验方》方治老小咳嗽;又本品配朴硝可治尿血,如《类证活人书》方。《百药效用奇观》引钱氏方,以延胡索、川楝子各等份名捻头散,治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
3~10g;研末服1~3g;或入丸、散剂。多醋制后用,醋制可使其有效成分的溶解度提高而加强止痛药效。
【使用注意】
本品辛温走散,活血行气,凡经血枯少或产后血虚崩漏及孕妇均应慎用。如《本草品汇精要》谓:“妊娠不可服。”《本草经疏》谓:“经事先期及一切血热为病,法所应禁。”《本草正》谓:“产后血虚或经血枯少不利,气虚作痛者,皆非所宜。”可供参考。但总观本品,属性质平和之品,一般而言,无不良反应。
【按语】
一、关于本品“归经”的讨论
延胡索之归经最早见于《汤液本草》,云“入手足太阴经”;《本草纲目》有所补充,云“入手足太阴,厥阴四经”;《本草蒙筌》谓:“专入太阴脾、肺,一云又走肝经”;《雷公炮制药性解》谓:“入心、肺、脾、胃四经”;《景岳全书》言:“入肝脾二经”。历代主要本草提到了归肝、脾、胃、肺、心、心包经。现代之《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谓“入肝、脾经”,各版《中药学》教材则称“入肝、脾经”或“入肝、脾、心经”。故延胡索入肝、脾二经几无异议。
二、关于本品古今药用品种问题的讨论
据唐·陈藏器《本草拾遗》云:“延胡索生奚国,从安东来。根如半夏,色黄”。“奚国”在以今承德为中心的河北省东南部,旁及辽宁、内蒙古的毗邻地区;“安东”则指唐朝安都护府,即今辽宁省朝阳、锦州地区。原用之块茎的特征与该地区野生的齿瓣延胡索 Corydalis turtschaninovii Bess及其变种相符。而自明代以来,《本草蒙筌》、《本草纲目》、《本草原始》、《本草述》、《植物名实图考》等记载之延胡索,其植物形态、产地及药图等则多为江浙一带所栽培的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 W.T.Wang的块茎,并延续至今。
三、关于本品单用与配伍应用的问题
延胡索止痛,前人常独行单用,如清·黄宫绣《本草求真》云:“理一身上下诸痛,往往独行功多。”本品独行则力速而功多,认为杂他药中其力便缓,故古方单用者较多,宜于气血瘀滞之心腹疼痛者。尽管如此,但亦非只宜单用,故《本草求真》同时又指出:“然此既无益气之情,复少养营之义,徒仗辛温攻凝逐滞,虚人当兼补药同用,否则徒损无益。”若属热郁血瘀之痛证,或寒凝血滞之痛证,或血瘀兼气血虚之证,则又须以本品配伍他药同用,如可分别配伍川楝子,或配伍肉桂,或配伍党参、黄芪、当归、白芍等。
四、关于“生用、制用”之论
明·倪朱谟《本言汇言》云:“玄胡索,凡用之行血,酒制则行;用之止血,醋制则止;用之破血,非生用不可;用之调血,非炒用不神。”现代临床主要用生品,或用醋制品;酒制与炒用品则已少用。现代研究表明,醋制延胡较生延胡止痛作用更强,故若用于诸痛证宜用醋制延胡索。
五、关于“宜散剂不宜汤剂”之说
考本品古方之用,主要为研末服,或入丸、散剂,鲜有入汤剂者,现代有人也主张此说[中药材,1994,(7):49]。随着本品配伍应用的增多,临床入汤剂也已常用。但据近代研究,本品之活性成分为多种生物碱,其中主要止痛成分延胡索乙素“几不溶于水及碱性水溶液,仅与酸结合成盐后才溶于水”。因此,结合前人经验及近代研究,本品当以研末服,或入丸、散剂为宜。但汤剂是现代中医临床用药最常用的剂型,若用本品之醋制品,其溶出率则有较大的提高,且即使生品未经醋制者,煎汤入胃,其他有效成分亦有可溶于水者,故也可以发挥作用。所以,延胡索可入汤剂,醋制品尤宜;但汤剂活性成分的利用率能否和散剂一样,还有待研究。
【现代研究】
一、化学成分
延胡索主要成分为叔胺、季铵类生物碱。叔胺类生物碱在原药材中的量约为0.65%,季铵类生物碱(如延胡索甲素、乙素)约为0.3%。到目前为止,从延胡索中分离得到的生物碱类成分约有30种。除生物碱外,延胡索中尚含有大量淀粉,少量黏液质、树脂、挥发油,另含无机微量元素。
二、药理作用
延胡索具有明显的镇静、催眠及镇痛作用,其镇痛的主要活性物质为生物碱,以延胡索乙素的镇痛作用最强。有轻度中枢性镇吐和轻度降低体温的作用。溴化甲基延胡索乙素有肌肉松弛作用。延胡索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心律失常,改善心肌供氧,增加心排血量等药理作用。总碱水不溶部分,对房性期前收缩、房室交界性期前收缩有效,并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与减慢心率作用。延胡索乙素对胃溃疡有保护作用,能减少胃液、胃酸分泌量,降低胃蛋白酶的活性。延胡索浸剂能促进脑下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元胡多糖YhPS-1能抑制小鼠体内路易斯肺癌和S180细胞瘤的生长,延胡索乙素能够通过改变P-gp糖蛋白功能起到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性的作用。
三、临床新用
1.用于镇痛
单味药研末吞服,可用于治疗头痛、月经痛,以及胃肠疼痛。其镇痛作用较一般解热镇痛药强,服药后15分钟即出现镇痛作用,并维持2~5小时,对胃肠道系统引起的钝痛有良好的止痛效果,对失眠、尤其因疼痛引起的失眠更为有效[黑龙江医药,2007,20(5):522]。
2.治疗胃溃疡
海螵蛸、白及、延胡索各150g,甘草100g。虚寒型加吴茱萸150g、肉桂100g;气滞型加枳实150g、陈皮100g;郁热型加黄连100g、栀子50g;阴虚型加石斛150g、沙参100g;血瘀型加三七、赤芍各100g;有出血者酌加止血药。上药共为细粉,过120目筛,紫外线灭菌备用。每次5~7g,每日3次,于饭前半小时用温白开水调服。有(或)十二指肠溃疡者每晚临睡前加服1次,30日为1个疗程。共治疗31例,临床治愈22例,占71%;好转7例,占22.6%;无效2例,占6.5%;总有效率93.6%[中医中药,2006,2(6):113]。
3.治疗高血压
柴胡10~12g,川芎6~10g,炒白芍10~15g,绿萼梅6~12g,延胡索10~20g,益母草20~30g,地龙12~20g。高血脂者加山楂15~20g,泽泻10~15g,何首乌15~25g;脑梗死者加秦艽、川牛膝各10~15g,桃仁5~10g;有头晕、头痛者加葛根10~20g,蒺藜、夏枯草各10~12g。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1个月,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133例,总有效率85.7%[湖北中医杂志,2001,23 (7):32]。
4.治疗带状疱疹
泽泻、生地黄、延胡索各15g,龙胆、黄芩、栀子、木通、车前子、乳香、没药、三七粉(吞服)各10g,当归、柴胡、甘草各5g,每日1剂,水煎,饭后30分钟服。另用雄黄50g,配75%乙醇100ml、2%普鲁卡因溶液10ml,摇匀每日搽敷2次。治疗时间最短者10天,最长者20天。治愈(疱疹痂皮全部脱落,疼痛消失)18例,占78.26%;好转(疱疹全部结痂,痂皮部分或全部脱落,但患处仍疼痛)5例,占21.74%、总有效率为100%[实用中医药杂志,2004,20(4):190]。
䗪虫。。。246、蟅虫(地鳖中、土元)【本经原文】味咸,寒,有毒。治心腹寒热洒洒,血积,症瘕,破坚,下血闭,生子大良。生川泽及沙中、人家墙壁下土中湿处。一名地鳖。
天门冬。。。22【本经原文】味苦平,主诸暴风湿偏痹,强肾髓,杀三虫去伏尸,久服轻身益气延年。
七味药。。。
栝蒌。。。见260栝蒌根(瓜蒌根)产我国陕西者良,他处亦有之,为山野自生之蔓草,根名天花粉,实名瓜篓实,皮名瓜篓皮,中含仁甚多,名瓜篓仁,俱入药。
猪肤。。。第20是猪胆、猪肤,猪胆汁味苦性寒没有毒,主要主清心明目,凉肝胆,那老师那猪胆汁真拿起来喝啊
一味药。。。高齐民先生对《伤寒杂病论》单味药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