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牛子。。[!--writer--]。为旋花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裂叶牵牛Pharbitis nil (L.)Choisy或圆叶牵牛P.purpurea(L.)Voigt的干燥成熟种子。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秋末果实成熟、果壳未裂开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药材性状:气微,味辛、苦,有麻感。以粒大、饱满者为佳。其炮制品名有:炒牵牛子。
牵牛子为种子类药物,因“此药始出田野人牵牛易药,故此名之”(《本草经集注》)。别名有丑牵牛、黑丑、白丑,二丑等。《本草纲目》曰:“近人隐其名为黑丑,白者为白丑,盖以丑属牛也”。
本品首载于《名医别录》,谓“主下气,疗脚满水肿,除风毒,利小便。”揭示了牵牛子具有逐水饮,利小便的功效。《药性论》补充其作用为“治痃癖气块,利大小便,除水气,虚肿,落胎。”说明牵牛子能利大小便,除水。《本草纲目》引李杲言其能“除气分湿热,三焦壅结”,引王好古言其能“利大肠,下水积。”对牵牛子除水湿的功效予以肯定。《本草纲目》将牵牛子的功效概括为“逐痰消饮,通大肠气秘风秘,杀虫”。在牵牛子“泻下”、“逐饮”的传统功效认识之外补充了“杀虫”之功,并指明“牵牛治水气在肺、喘满肿胀、下焦郁遏,腰背肿胀、及大肠风秘气秘,卓有殊效”,与现代临床运用相符。《本草正义》指出:“此物甚滑,通泄是其专长”。《本草衍义补遗》谓“若非病形与证俱实者勿用。”说明了牵牛子以通泄见长,且药力峻猛,非形证俱实者不宜的药用特点。
【性能】
苦,寒;有毒。主归肺、肾、大肠经。
【功效】
泻水通便,消痰涤饮,杀虫攻积。
【应用】
一、水肿、腹水
本品苦寒降泄,以攻逐为用。既能通大便,又能利小便,可使水湿之邪从二便排除,适用于水肿、腹水等。其逐水之力虽不及甘遂、大戟和芫花等,但仍属峻下逐水之品,凡“真正水邪(为患),用牵牛利之始效验如响”(《本草新编》)。如《千金方》单用本品研末服之,以小便利为度,治疗水肿。《儒门事亲》禹功散,以本品与茴香或木香同用,治停饮肿满。《食疗本草》以之“和山茱萸服之,去水病。”《普济方》用“牵牛子五两炒取末、姜汁制炒厚朴半两,取末,煎姜、枣汤调下,治疗四肢肿满。”《太平圣惠方》“治水气遍身浮肿,气促坐卧不得。用牵牛子二两,微炒捣细末,乌牛尿浸一宿,平旦入葱白一握,煎十余沸去滓。空心分为二服,水从小便中下。”水湿内停日久,多成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茯苓、猪苓、泽泻等药性平和之品难以取效者,亦可用牵牛子与补虚药同用,收到扶正祛邪之功。如《医学发明》天真丹,牵牛子与杜仲、肉桂、补骨脂等同用,有温阳利水之效,可用治肾虚水肿。此方温肾化气,通阳泄浊,标本兼顾,开通癃闭的疗效也很好。李时珍对这种用药亦推崇备至,如云:“牵牛能达右肾命门,走精道,人所不知,惟李东垣明之知之。故之治下焦阳虚,可用天真丹,牵牛以盐水炒黑,入佐杜仲、沉香、破故纸、官桂诸药,深得补泻相兼之妙。”临床报道用牵牛子、刘寄奴、丹参等药,每日1剂,水煎分3~5次服。治疗肝硬化腹水37例,显效20例,好转12例,无效4例,死亡1例,总有效率87%[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31):4601]。
二、痰饮咳喘
本品苦降泄下,长于通泄而能祛痰逐饮,痰饮去则气机调畅,肺气得以宣降,咳喘可平。如《田氏保婴集》牛黄夺命散,治小儿肺胀喘满,胸高气急,两肋煽动,陷下作坑,两鼻窍张,闷乱嗽渴,声嘎不鸣,痰涎壅塞者,与大黄、槟榔研末服;《太平圣惠方》葶苈丸,治肺脏气实,心胸壅闷,咳嗽喘促,大肠气滞,配葶苈子、杏仁、陈橘皮等同用;《御药院方》半夏利膈丸,治风上攻,痰实喘满咳嗽,风痰、酒痰、茶痰、食痰、气痰诸痰为苦,致令手臂、肩背、胸膈俱痛,吐出痰如结核,黑色腥臭者,与皂角、半夏、槟榔等同用;《博济方》治三焦气逆,胸膈壅塞、头眩目昏,涕唾痰涎,精神不爽,牵牛子(半生半熟)120g、皂角(酥炙) 60g。上为末,生姜汁煮米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20丸,荆芥、生姜煎汤送下。《婴童类萃》治惊疳,啼哭烦躁,面赤痰喘,“黑丑头末一两,雄黄一两,天竺黄二两。为末,饭丸粟米大。每岁五丸,入粥内与食。”
三、积滞便秘
本品苦寒降泄,能“通大肠气秘风秘”(《本草纲目》),达通大便,消积滞之功。如《本草衍义》将牵牛子、桃仁以熟蜜和丸,温水送服,治大肠风秘,壅热结涩。临床报道,用牵牛子粉(将牵牛子洗净置锅内,文火炒约5分钟,研末,每晚睡前半小时服2~3g,疗程1个月)治疗顽固性便秘23例。结果:痊愈6例,显效8例,好转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四川中医,2000,18(9):12]。用牵牛子贴穴(取生牵牛子4粒,分别粘在4块1cm×1cm胶布中心,嘱患者仰卧位,然后将上药分别贴在患者的上脘、中脘、下脘、水分四穴上,嘱患者常用手指按压上述穴位,隔日换1次,连用7次为一疗程),治疗习惯性便秘56例。结果:痊愈43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86%[中医外治杂志,2000,9 (4):54]。用二丑、冬瓜仁、火麻仁、槟榔、木香等药,每日1剂,水煎至300ml,早晚各服150ml。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68例,痊愈18例,显效24例,有效21例,总有效率92.65%[山西中医,2008,24 (11):15]。
四、虫积腹痛
本品能驱杀肠内虫积,并可借其泻下作用排出虫体。治虫积腹痛,可与槟榔、使君子等同用,去积杀虫,通便排虫。《大同方剂学》黑牵牛(取头米),槟榔各240g,雷丸(醋炙),木香(为末),茵陈各60g,皂角、川楝皮各30g,上后3味,煎浓汁、和煎4味,水丸绿豆大、大人每服10g、小儿6g或4.5g、量人虚实,用砂糖水吞下,待追去恶毒虫积2~3次,方以粥补之。治一切虫积。
【用法用量】
3~6g。入丸、散服,每次1.5~3g。本品炒用药性减缓。
【使用注意】
孕妇忌用。不宜与巴豆、巴豆霜同用。
【按语】
一、关于牵牛子“炮制”的讨论
牵牛子有生品、炒品之别。《雷公炮炙论》载:“凡使牵牛子,入水中淘,取沉者晒干……临用舂去黑皮。”《世医得效方》云:“取仁。”“生取末。”《本草纲目》曰:“今多只碾取头末,去皮麸不用。”牵牛子以炒品多用。《普济本事方》载:“用新瓦入火(爆),得通赤。便以牵牛顿在瓦上,自然一半生一半熟,不得拨动。”《普济方》云:“五两,内将二两生杵取半两,余三两于铫内炒,候匀熟便杵为末,称三分。”“八两,择净,慢火轻炒四两,生用四两,同取头末四两。”《奇效良方》曰:“炒,锅内煮数沸。”“一斤,炒碾,头末半斤。”现行,取净牵牛子,采用清炒法炒至稍鼓起,用时捣碎。
实验研究表明,牵牛子生品半数致死量(LD50) 为13.46g/kg,炒品LD50为31.21g/kg,提示牵牛子生品较炮制品毒性大,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研究结果显示,牵牛子炒品水浸出物含量较高,脂肪油含量降低,泻下作用较强,毒性较小。说明牵牛子入药以炒后为宜[医药导报,2008,27(7):781]。
二、关于牵牛子“用法用量”的讨论
《本草发挥》引李东垣言:“凡药中用牵牛者,少则动大便,多则下水”。从牵牛子的功用来看,其量小能通便去积,有利于清除胃肠道的有害积滞,恢复胃肠功能;量大能泻水逐饮,用治水肿、腹水。因此古代本草有牵牛子“通利二便”之说。如《本草正义》云:“牵牛,善泄湿热,通利水道,亦走大便。”《本草发挥》亦云:“若病湿胜,湿气不得施化,致大小便不通,宜用之耳,湿去则气得周流”。牵牛子轻用,功能消积除滞,如《奇效良方》分气丸,牵牛子、木香研细末,面糊为丸,米汤送服,治疗小儿疳积;若用量加大,其通便之功可用治积滞便秘;用量较大时,攻逐降泄力增强,可收泻水逐饮之效。可见牵牛子的基本作用乃是泻下大便,在不同用量下,则能产生去积、泻下、逐水的不同效果。
三、关于黑丑、白丑功用的讨论
牵牛子因颜色不同而有黑丑、白丑之分。《本草纲目》引朱丹溪云:“牵牛属火善走,黑者属水,白者属金。”《本草蒙筌》曰:“黑者属水力速;白者属金效迟。”《本草述》曰:“色黑者先甘后苦多,色白者先甘后辛多。”《本经逢原》所论最详:“白者属金利肺,治上焦痰饮,除壅滞气逆,通大肠风秘,除气分湿热。黑者属水泻肾,而兼泻脾胃之湿,消肿满脚气,利大小便秘。”
据调查,白丑为开白花的裂叶牵牛种子;黑丑为开蓝紫色花的裂叶牵牛种子和圆叶牵牛种子。研究表明,圆叶牵牛和裂叶牵牛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大体相同,主要成分均为酪酰胺类和香豆素类化合物。临床以黑、白皆入药,并未区分二者之间的功用差异。
四、关于牵牛子“治腰痛”的讨论
《日华子本草》谓牵牛子能“取腰痛”。临床应用也代不乏人。如《杨氏家藏方》牵牛丸,用牵牛子与延胡索、破故纸研末为丸服用,治冷气流注,腰疼不能俯仰;《杂病广要》趁痛圆,用牵牛子与附子研末为丸服用治腰痛;《证治准绳》用牵牛子与五灵脂、狗脊、萆薢、没药、胡桃肉,或加熟巴豆服用,下五七次,后用煨肾散及无比山药丸,先泻后补治腰痛;《儒门事亲》用五积散加牵牛子治闪挫腰痛;《世医得效方》用青娥丸加牵牛子、川续断、桃仁、延胡索治腰痛。更有医家喜用牵牛子,用于诸药治腰痛效不佳者,如《世医得效方》曰:“五积散治寒伤肾经,腰痛不可俯仰。每服可加桃仁七粒,去皮尖煎。痛甚或加黑牵牛少许,熟炒研,特效。有诸药不效者,用甘遂、牵牛,大泻其湿而止,乃湿热甚也。”而张子和治腰痛,尤多随方加入牵牛一味,以增强疗效。
分析来看,牵牛子“治腰痛”应选择使用。《济生方》云:“今之人每患腰痛,不问虚实,多进牵牛之药,殊不知牵牛之为性,能伤肾气,服之未见作效,肾气先有所损矣。倘的是气滞腰痛,进一二服即可。”“万一肾虚腰痛,牵牛岂宜服也,谨之!”指出牵牛子只可用于实证腰痛。《本草正义》云:“《日华本草》谓治腰痛,盖亦指湿热阻塞,腰脊不利之症,惟言之殊不分明,究属非是。”阐释牵牛子主治湿热阻塞,气机不利之腰痛。盖牵牛子长于泄下,使水湿之邪去,则气机通畅,腰痛自愈。
【现代研究】
一、化学成分
本品主要含牵牛子苷,用碱水解可得牵牛子酸,巴豆酸,裂叶牵牛子酸,α-甲基丁酸及戊酸等。牵牛子酸为混合物,分离得到牵牛子酸A、B、C、D;另含裸麦角碱,野麦碱,田麦角碱等生物碱类成分;还含咖啡酸,咖啡酸乙酯,肉桂酸,阿魏酸,绿原酸,绿原酸甲酯等有机酸类成分;以及脂肪和糖类等。
二、药理作用
牵牛子苷有强烈的泻下作用。其在肠内遇胆汁及肠液分解出牵牛子素,刺激肠道,增进肠蠕动,导致泻下。牵牛子能加速菊糖在肾脏中的排出,提示可能有利尿作用。此外,本品对大鼠子宫有兴奋作用,尚能驱虫。牵牛子苷能直接刺激胃肠引起呕吐、腹痛、腹泻及黏液血便,尚可能刺激肾脏,引起血尿,重者可损及神经系统,发生语言障碍、昏迷等。
三、临床新用
1.治疗慢性肾衰竭
用二丑70g,当归80g,大黄40g,杜仲50g,粉碎成细面,再把生姜320g绞碎取汁,红枣320g煮熟去皮核,然后兑红糖160g搅拌均匀,放入蒸笼内高温蒸10分钟许即可取出,做成约9g重的药丸备用。常用量每次2丸,每天2次或3次,温开水送服。治疗26例,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76.9%[四川中医,1999,17 (3):24]。
2.治疗单纯性肥胖症
用白牵牛子、炒草决明、泽泻等研末,每次9g,每日3次,1个月为1疗程,服两个疗程,治疗64例,体重减轻总有效率为92.2%,并能明显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改变血液流变性[湖南中医杂志,1996,12(6):4]。
3.治疗偏头痛
用炒牵牛子研粉装胶囊,头痛发作期1.2g,每天3次;缓解期0.6g,每天3次。治疗110例,有效71例,显效3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达92.7%[实用医药杂志,2006,23(7):859]。
4.治疗中风
用牵牛、小茴香、牛膝、当归、麝香等药,治疗中风闭证32例,基本治愈8例,显效14例,有效6例,无效2例,死亡2例[中医药学报,1991,(6):41]。
5.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用牵牛子、土茯苓、金钱草、丹参、刘寄奴等药,内服兼坐浴,治疗80例,痊愈36例,好转4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5%[河北中医,2006,28(3):227]。
6.治疗结核性胸膜炎
用牵牛子、白芥子、葶苈子、苏子、莪术等药,与西医一般治疗相结合,治疗25例,有效20例,无效5例,有效率80%。与单用西医治疗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河南中医,2011,31(4):377]。
7.治疗黏液腺囊肿
用牵牛子300g,加白糖40g,炒熟。每次取1汤匙(4~8g,儿童适当减量),充分嚼碎后温水送服。治疗17例,治愈9例,有效6例,无效2例。治愈率52.94%,总有效率88.23%[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8):4508]。
8.治疗癫痫
用牵牛子散(牵牛子、石菖蒲各250g,枯矾120g,龙骨、地龙适量。以上药物研末装入空心胶囊备用)口服,1次3g,1日3次,开水吞服,10天为1疗程,治疗癫痫586例。结果:治愈354例,有效211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为96.4%[湖南中医杂志,1993,19(1):14]。
9.治疗蛲虫病
将牵牛子10g(儿童减半)碾成细粉,加入面粉100g,烙成薄饼,空腹1次食尽。15天后重复治疗1次为1疗程。结果:50例蛲虫病经1个疗程治疗后症状全部消失而治愈。随访3~6个月,4例复发(为再感染),经再次治疗而愈[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增刊):338]。
10.治疗面部黑斑
将黑牵牛子磨粉配成霜剂外搽,治疗84例,痊愈16例,显效28例,有效38例,无效2例[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6,10(2): 115]。
大枣。。。123【本经原文】味甘平,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久服轻身长年。
白术。。。25【本经原文】味苦,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一名山精,神药经云:必欲长生服山精。
六味药。。。
猪肤。。。第20是猪胆、猪肤,猪胆汁味苦性寒没有毒,主要主清心明目,凉肝胆,那老师那猪胆汁真拿起来喝啊
吴茱萸。。。207【本经原文】味辛,温,有小毒。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根,温,杀三虫。久服轻身。生川谷。一名藙。
九味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