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栝楼根

栝楼根朗读
(一)定性:阳明药物   (二)历代本草论述   1.《本经》:味苦寒。主消渴身热,烦满大热、,补虚安中,续绝伤。   2.《别录》:无毒。主除肠胃中痼热,八疸身面黄、唇干,口燥,短气,通脉,止小便利。   3.《本草纲目》:栝楼根,味甘微苦酸。酸能生津,故能止渴润枯,微苦降火;甘不伤胃,昔人只言其苦寒,似未深察。   4.《本草汇言》:天花粉,退五脏郁热。如心火盛而舌干口燥,肺火盛而咽肿喉痹,脾火盛而口舌齿肿,痰火盛而咳嗽不宁。若肝火之胁胀走注,肾火之骨蒸烦热,或痈疽已溃未溃,而热毒不散,或五疸身目俱黄,而小水若淋若涩,是皆火热郁结所致,惟此剂能开郁结,降痰火,并能治之。又其性甘寒,善能治渴,从补药而治虚渴,从凉药而治火渴,从气药而治郁渴,从血药而治烦渴,乃治渴之要药也。

栝楼根详情

  (一)定性:阳明药物

  (二)历代本草论述

  1.《本经》:味苦寒。主消渴身热,烦满大热、,补虚安中,续绝伤。

  2.《别录》:无毒。主除肠胃中痼热,八疸身面黄、唇干,口燥,短气,通脉,止小便利。

  3.《本草纲目》:栝楼根,味甘微苦酸。酸能生津,故能止渴润枯,微苦降火;甘不伤胃,昔人只言其苦寒,似未深察。

  4.《本草汇言》:天花粉,退五脏郁热。如心火盛而舌干口燥,肺火盛而咽肿喉痹,脾火盛而口舌齿肿,痰火盛而咳嗽不宁。若肝火之胁胀走注,肾火之骨蒸烦热,或痈疽已溃未溃,而热毒不散,或五疸身目俱黄,而小水若淋若涩,是皆火热郁结所致,惟此剂能开郁结,降痰火,并能治之。又其性甘寒,善能治渴,从补药而治虚渴,从凉药而治火渴,从气药而治郁渴,从血药而治烦渴,乃治渴之要药也。

  5.《景岳全书》:乳痈肿毒、痔瘘、疮疖。排脓,生肌长肉,除跌扑瘀血。

  (三)临床运用

  1.润燥生津解痉挛,栝楼桂枝汤,或是《伤寒图歌活人指掌》桂枝栝楼干葛汤。桂枝3钱,芍药3钱,栝楼根2钱,甘草2钱,干葛2钱半。柔痉。注解:桂枝汤加栝楼根、葛根。

  2.生津润燥消渴,栝楼牡蛎散、小柴胡去半夏加栝楼、小青龙去半夏加栝楼。或是治消渴,除肠胃热实:栝蒌根、生姜各五两,生麦门冬(用汁)、芦根(切)各二升,茅根(切)三升。上五味细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千金方》);或是《圣惠方》栝楼根羹。栝楼根半斤,冬瓜半斤。消渴口干,心神烦躁。上切作小片子,以豉汁中煮作羹食之。

  3.补虚安中,滋补强壮药物,补虚润燥,如栝楼瞿麦丸、柴胡桂枝干姜汤。

  4.生津止咳降痰火,生津,津多能涤荡难咳出的顽痰,豁痰丸。当归10克,知母10克,天花粉10克,白前根10克,麦冬15克,枳壳6克,杏仁10克,瓜蒌实12克,桔梗10克,射干10克,茯苓10克,石斛12克,甘草3克,竹沥60~150毫升(唐容川《血证论》)。

  5.消肿治疗疮疡,仙方活命饮。炙穿山甲、白芷、天花粉、炒皂角刺、当归尾、甘草、赤芍药、乳香、没药、防风、贝母各一钱,陈皮、金银花各三钱,用酒一大碗,煎五七沸服(《校注妇人良方》)。

  6.治肺痨、肺痿。元代葛可九《十药神书》载“辛字润肺膏”治久咳、肺燥、肺痿。处方组成为:羊肺一具,杏仁净研,柿霜、真酥、真粉6各一两,白蜜二两。上先将羊肺洗净,次将五味入水搅粘,灌入肺中,白水煮熟,如常服食。

  7.续绝伤,治疗跌打伤兼津,津足瘀血去。治跌打损伤,胸膛痛疼难忍,咳嗽多年不止:天花粉不拘多少,每服二钱,用石膏豆腐卤调服(《滇南本草》)。

  8.除黄疸,性凉生津,对于津亏瘀热黄疸,生津同时化痰去黄疸,治痰瘀津亏黄疸,宜服茵陈散方。茵陈三分,木通一两(锉),栀子仁三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栝蒌根一两,麦门冬一两半(去心),柴胡一两(去苗),秦艽一两(去苗),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竹叶三七片,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惠方》)。注解:茵陈、栀子、木通、秦艽清热解毒,利湿利尿而退黄疸,麦冬、天花粉生津化瘀退黄疸,柴胡去胸肋胀满,甘草保护脾胃。

  9.通月水:《千金要方》前胡牡丹汤。前胡、牡丹、玄参、桃仁、黄芩、射干、旋覆花、瓜蒌根、甘草各二两,芍药、茯苓、大黄、枳实各三两。上咀,以水1斗,煮取三升,分温3服。

  10.治痈未溃,栝楼根、赤小豆等分。为末,醋调涂之(《证类本草》)。

  11.乳无汁方,栝蒌根切一升,酒四升,煮三沸(《幼幼新书》)。

  12.栝楼根汤。天花粉、麦冬、知母、石膏、甘草各等分,治燥火喘逆,口渴身热,二便赤涩,面赤唇焦,吐痰难出,脉数大,或见滑数者。水煎服(《症因脉治》卷二)。

  13.橘叶栝楼散。橘叶20片,栝楼半个或1个,川芎、黄芩、栀子(生研)、连翘(去心)、石膏(煅)、柴胡、陈皮、青皮各3克,甘草(生)1.5克。治妇人哺乳期乳房肿痛,寒热往来,服发散药寒热退后,紫肿掀痛者。注解:柴胡、黄芩、甘草相当于小柴胡汤,再加疏肝理气生津清热解毒消肿之药物(《医宗金鉴》)。

  14.栝楼牛蒡汤:栝楼仁、牛蒡子(炒,研)、花粉、黄芩、生栀子(研)、连翘(去心)、皂刺、金银花、甘草(生)、陈皮各3克,青皮、柴胡各1.5克。理气疏肝,清热解毒,消肿排脓。治肝气郁结,热毒壅滞,致成乳疽、乳痈,初起憎寒壮热者(《医宗金鉴》)。注解:柴胡、黄芩、甘草相当于小柴胡汤再加银花甘草治疗疮疡之方,然后疏肝理气清热解毒之品。

  15.柴芩栝楼芍药汤。柴胡三钱,黄芩三钱,半夏三钱,甘草三钱(生),生姜二钱,大枣三枚,栝楼根三钱,芍药三钱。少阳疹病,目眩耳聋,口苦咽干,胸痛胁痞。流水煎半杯,热服(《四圣悬枢》卷四)。注解:本方就是小柴胡汤加栝楼根,再加芍药。

栝楼根相关的方剂

  • 柴胡去半夏加瓜蒌汤

    猜你喜欢

    163麻黄【本经原文】味甘,温,无毒。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症坚积聚。一名龙沙。
    ()
    264附子【本经原文】味辛,温,有大毒。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疮,破症坚,积聚,血瘕,寒湿痿躄,拘挛,膝痛,不能行步。生山谷。一名茛。
    ()
    58黄耆【本经原文】味甘微温,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
    ()
    12禹余粮【本经原文】味甘寒,主咳逆寒热烦满,痢赤白,血闭,症瘕大热,炼饵服之不饥轻身延年。
    ()
    244蜚虻【本经原文】味苦,微寒,有毒。主逐甀血,破下血积,坚痞症瘕,寒热,通利血脉及九窍。生川谷。又名虻虫,寄生于牛身者为真品。名牛虻。
    ()
    282甘遂【本经原文】一名主田。味苦,寒,有毒。治大腹疝瘕,腹满,面目浮肿,留饮,宿食,破症坚积聚,利水谷道。生川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