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黄卷。。[!--writer--]。249【本经原文】味甘,平,无毒。治湿痹,筋挛,膝痛。生大豆。平。涂痈肿,煮汁饮,杀鬼毒。止痛。赤小豆,平。主下水,排痈肿脓血。生平泽。
二四九、大豆黄卷
【本经原文】味甘,平,无毒。治湿痹,筋挛,膝痛。生大豆。平。涂痈肿,煮汁饮,杀鬼毒。止痛。赤小豆,平。主下水,排痈肿脓血。生平泽。
为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max(L.)Merr.的种子(黑大豆)发芽后晒干而成。本品入药历史悠久,《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中品,谓其“主湿痹,筋挛,膝痛。”陶弘景《名医别录》又谓主治“五脏不足,胃气结积,益气止痛,去黑皯,润肌肤皮毛。”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较准确地表述其功用,谓“除胃中积热,消水病胀满。”现代《中药志》将其功用归纳为“发表利湿,治湿热内蕴,汗少,小便不利。”其性味甘,平。主归脾、胃、肺经。功能解表祛暑,清热利湿。用于水湿停蓄所致的水肿,小便不利证,可与猪苓、泽泻、赤小豆同用。若治全身肿满,如《圣济总录》大豆散,醋炒豆卷,炒大黄等份为末,用葱、橘皮汤送服。用于湿温初起,可与扁豆花、金银花、连翘等同用。用于湿痹,可配伍薏苡仁、防己、木瓜等。用法用量:10~20g。
芍药。。。165【本经原文】味苦,平,有小毒。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一名白木。
香豉。。。增补神农本草经不足部分10豆鼓呢是用黑大豆做出来的,又名为香鼓,就是我们一般吃的豆鼓
两味药。。。高齐民先生对《伤寒杂病论》二味药经方用药分析
薏苡仁。。。37薏苡仁【本经原文】味甘微寒,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久服轻身益气,其根下三虫,一名解蠡。
细辛。。。41【本经原文】味辛温,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窍,轻身长年。岐伯曰无毒。色白者善。
五味子。。。71五味子【本经原文】味酸温,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酸,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