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磁石

磁石朗读
为氧化物类矿物尖晶石族磁铁矿的矿石。主含四氧化三铁(Fe3O4)。主产于河北、山东、辽宁等地。随时可采,采得后,除去杂石,选择吸铁能力强者入药。击碎生用,或醋淬研细用。气微,味淡。以铁黑色、有光泽、吸铁能力强、杂质少者为佳。磁石采集后放置日久,易发生氧化,磁性减退,乃至失去吸铁能力,影响疗效。应常用铁屑或泥土包埋,保持磁性。如已失去磁性,则可与活磁石放在一起,可逐渐恢复磁性。

磁石详情

  磁石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原名慈石。​《本草纲目》:“藏器曰:‘慈石取铁,如慈母之招子。’故名慈石。​”本品药用部分为矿石,后从“石”作“磁”​,名磁石。其余磁君(《吴普本草》)、吸铁石(《干坤密韫》)、吸针石(《本草纲目》)、摄石(《药物出产辨》)、戏铁石(《中药志》)皆由此吸铁之性而名。另有玄石(《神农本草经》),处石(《名医别录》),灵磁石、活慈石(《外科大成》)等名称。

  《神农本草经》言其“主周痹风湿,肢节中痛,不可持物,洗洗酸痟,除大热烦满及耳聋。​”​《名医别录》言磁石“养肾藏,强骨气,益精,除烦,通关节,消痈肿,鼠瘘,颈核,喉痛,小儿惊痫”​。后世在此基础上又有所扩展和补充,​《药性论》云磁石可“补男子肾虚风虚,身强、腰中不利”;《日华子本草》则曰:“治眼昏,筋骨羸弱,补五劳七伤,除烦躁,消肿毒”​。明代《本草纲目》云:“明目聪耳,止金疮血。​”​《本草经疏》曰:“小儿惊痫,心气怯,痰热盛也,咸能润下,重可去怯,是以主之。​”​《玉楸药解》增入“治阳痿,脱肛,……肿毒,敛汗止血”诸项应用;《本草求原》以之“治瞳神散大及内障”;《本草便读》认为可“纳气平喘”​。综上可见,古人对磁石的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但有些功效在历史演变中逐渐被淡忘而湮灭。结合古今对磁石的认识,大致可以明了其功用的古今延续和发展。今日磁石有安神、平肝、聪耳、明目、平喘之功,其中安神、平肝应始自《神农本草经》​“除烦”​。​《名医别录》则曰“除烦”​、治“小儿惊痫”​,突出了对肝病症状的作用。​《本草经疏》认为小儿惊痫乃“心气怯”​,提出“重可去怯”​,明确了磁石镇心去怯以治小儿惊痫的作用机制,表明磁石是镇心以平肝。​《本草从新》言其“治恐怯怔忡”将磁石安神主治明确化。关于磁石“平肝”功效的提出,实自《本草汇言》​,其曰:“肾为水藏,磁石色黑而法水,故能养肾而强骨益血,镇重以象金,故能平肝而主风湿痛痹,善通肢节者也,如古方之治耳聋,明目昏。安惊痛,消鼠痿痈肿、亦莫非肝肾虚火之为胜耳,此药色黑味咸,体重而降,有润下以制阳光之意。​”​“聪耳”首见于《神农本草经》​,从古至今得以沿用和继承;“明目”始自《日华子本草》​“治目昏”​,也得到后世的认可。至清代《本草便读》提出磁石“纳气平喘”​,磁石的功效已经完备。回顾历史上对磁石的认识和应用,不难发现,有些功用虽为历代本草家所承袭,但已少用,如《神农本草经》​“主周痹风湿,肢节中痛,不可持物,洗洗酸痟”即是如此。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今药物的应用是扬弃的过程。

  《神农本草经》谓磁石“味辛”​、​“寒”​。​《名医别录》增加“咸”味,并认为“无毒”​。由此以降至今,咸味、寒性几成历代医家的共识。从《神农本草经》用本品“除热”​,​《名医别录》用其“除烦”​、​“消痈肿”​、治“喉痛”​、疗“小儿惊痫”​,以及《日华子本草》用其“除烦躁,消肿毒等”​,可见磁石主治热证、肿痛,与其性寒能清热、味咸可软坚有关。​《神农本草经》磁石药性咸、寒确在情理之中。辛味为《神农本草经》所载,辛味与《神农本草经》​“主周痹风湿,肢节中痛,不可持物,洗洗酸痟”的应用相吻合。这一认识影响深远,后世《开宝本草》​、​《本草经疏》​、​《药性解》​、​《本经逢原》​、​《本草崇原》​、​《本草求真》​、​《得配本草》​、​《本草经解》​、​《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本草新编》​、​《本草分经》等多遵此论。但从《名医别录》开启“补肾”说,​《神农本草经》辛味,和主周痹,多是有其论,而少其用,故辛味现已淡出磁石药性。历代医药学家也有认为磁石味“苦”​、或“涩”​、或“甘”​,性“温”或“平”者,但往往应和者寡,所以至今磁石仍以咸寒为主要性味。

  《神农本草经》没有明确提出磁石的归经,但从其“主周痹”​、治“耳聋”等应用可以看出与肝、肾相关。​《名医别录》明确提出“养肾脏”​,强化了磁石对肾的作用。​《本草纲目》明确提出“慈者法水,色黑入肾”​,​《本草经疏》:“入足少阴,兼入足厥阴经”​,​《本草经解》:“入足少阴肾经、手太阴肺经。​”至少在清代已经形成磁石归肾、肝、肺经的认识。虽然磁石能治虚喘,但是“引肺气入肾”(《本草分经》)而治之,故归肺经也从磁石的药性内容中淡出。从《神农本草经》​“除烦”​,到《本草从新》​“治恐怯怔忡”​,磁石对心经的治疗作用历久未衰而且逐渐明确,尤其是近代,因此增加了归心经。目前磁石的归经主要为心、肝、肾经。

  一般而言,药物的功效与其性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磁石咸寒是由《神农本草经》提出的,而且得到后世的继承。但在解读磁石药性与功用时,历代医药学家却更注重形色、归经。如《本草经疏》磁石“咸以入肾,其性镇坠而下吸,则火归元而痛自止也。磁石能入肾,养肾脏。肾主骨,故能强骨。肾藏精,故能益精。肾开窍于耳,故能疗耳聋。肾主施泄。久秘固而精气盈溢、故能令人有子。小儿惊痫,心气怯,痰热盛也,咸能润下,重可去怯,是以主之。​”又“诸石药皆有毒,且不宜久服,独磁石性其冲和,无猛悍之气,更有补肾益精之功,大都渍酒,优于丸、散,石性体重故尔。​”又如《本草求真》:“磁石味辛而咸,微寒无毒,得冲和之气,能入肾镇阴,使阴气龙火不得上升。故《千金》磁朱丸用此以治耳鸣嘈嘈,耳属肾窍。肾虚瞳神散大,瞳人属肾。谓有磁以镇养真精,使神不得外移。​”​《本经疏证》:“盖磁石者,以质而论,则取其有毛之石,石中有孔,为重坠下降,自肺及肾也;以色而论,则取其石色黑,孔中黄赤而独无青,为有降无升也,自肺及肾。​”​《本草新编》:“磁石能治喉痛者,以喉乃足少阳、少阴二经之虚火上冲也。磁石咸以入肾,其性镇坠而下吸,则火易归原矣。火归于下,而上痛自失。夫肾乃至阴寒水之脏,磁石色黑而入水,故能益肾而坚骨,生精而开窍,闭气而固泄也。​”综述可见,古人是从磁石色黑入肾、味咸入肾、质重镇降来认识磁石治疗耳聋耳鸣、目昏、气喘等多种作用。显而易见,其中忽略了磁石寒性的作用。事实上,在治疗心神不宁、肝阳上亢、耳聋耳鸣、目疾、虚喘诸病症中,都不宜忽略寒性的客观存在,把磁石作为清镇、清降之品使用,可能更为妥当。

  《本草经集注》载磁石“今南方亦有,好者能悬吸针,虚连三、四为佳。​”可见古代是以能否有磁性及磁力大小为评价磁石优劣的标准。​《中国药典》2010年版也有“具磁性”的要求。这就是用药中的生磁石,或称活磁石、灵磁石。最早在《吴普本草》已经有“火煅醋淬八九次”的磁石炮制品。这是目前仍然在使用的磁石炮制品,通常称煅磁石。一般认为,生磁石质重沉降,镇惊纳气的功效较好;煅磁石经醋淬后质地松脆,其味较酸,长于入肝,平肝潜阳功胜。现代研究认为,磁石经火煅醋淬后,由氧化铁变为醋酸铁,能增强其溶解度,具有补血和镇静中枢神经的作用,而且降低有害元素的含量,降低毒性。也有研究比较了生、煅磁石的药理作用,发现在催眠、镇痛方面煅磁石优于生磁石;在镇惊、抗炎、止血方面生磁石优于煅磁石。临床可根据需要酌情选用不同炮制品。

  【性能】

  咸,寒。主归心、肝、肾经。

  【功效】

  镇惊安神,平肝潜阳,聪耳明目,纳气平喘。

  【应用】

  一、心悸、失眠

  “磁质重,重镇怯”(《本草求真》),归心经,故能镇心安神,广泛用于各种心神不宁病症。性寒清热,​“入肾镇阴,使阴气龙火不得上升”​,入肝平肝潜阳。又能清心、滋水、平肝,故尤宜于心肾阴虚、肝阳上亢、心神被扰而不安者。治阴虚阳亢所致心悸、失眠、烦躁不安,可配朱砂共用,如《千金要方》磁朱丸;治阴血不足、心神失养之心悸、失眠,可与酸枣仁、柏子仁、麦冬等配伍;治气血不足、心神不宁、心悸、失眠,可与党参、龙眼肉、当归等同用;治痰浊扰心、失眠、心悸,可与远志、石菖蒲、法半夏等配伍。

  二、眩晕、头痛

  磁石“镇重以象金,故能平肝”(《本草汇言》),故常用于治疗素体阳盛,或肝肾阴亏、肝阳上亢、上扰清空而致头晕目眩、头痛且胀等症。常与天麻、生地黄、白芍等配伍,如《医醇賸义》滋生清阳汤。现代临床常取磁石平肝潜阳之功治疗眩晕症,如平眩汤以磁石与天麻、泽泻、代赭石等相伍,治耳源性眩晕症效佳[新中医,1991,(3):31]。

  三、惊痫抽搐

  本品“色黑味咸,体重而降,有润下以制阳光之意”(《本草汇言》)。归心、肝经,镇心以宁神、平肝以止痉,故可用于治疗肝风内动、惊痫抽搐。治小儿惊痫,可单用,如《圣济总录》单用磁石水煎服;或以本品配伍羚羊角、钩藤、胆南星、天竺黄等,如《外台秘要》紫雪。据报道加味磁朱丸(磁石、朱砂、赭石、琥珀、三七)治创伤后癫痫发作有效[中医杂志,1986,(5):56]。

  四、耳目失聪

  肝开窍于目,肾开窍于耳,若肝肾阴虚,则浮阳上扰;阴精亏损,无以奉养耳目,均可出现耳鸣、耳聋、目昏、视物模糊等症。​“慈者法水,色黑入肾,故治肾家诸病而通耳明目”(《本草纲目》),故“肾虚耳聋目昏者皆用之”(《本草衍义》)。1.耳鸣、耳聋《本草经解》:“肾开窍于耳,肾火上升则聋,慈石气寒,可以镇火。所以主耳聋也。​”故本品善通耳窍,为虚实耳鸣耳聋要药。治耳卒聋闭,可单味外用。如《仁斋直指方》磁石半钱入病耳,铁砂末入不病耳,自然通透。治肾虚久患耳聋,可单用磁石研末,水淘去赤汁,加猪肾1对,同水煮,去石与肾,加葱、姜、豉、椒作羹服,如《太平圣惠方》磁石肾羹;或同木通、石菖蒲浸酒服,如《圣济总录》磁石酒;或与五味子、熟地黄、山茱萸同用,如《广温热论》耳聋左慈丸。治上盛下虚、头目眩晕、耳鸣耳聋者,可以磁石配木香、附子、山茱萸等温肾阳、息内风,如《重订严氏济生方》沉香磁石丸。治耳中肿痛,属实者,以蓖麻仁21粒、皂荚5分、地龙2条、全蝎2个、远志2钱、磁石2钱、乳香2钱、元寸1分,熔黄蜡为丸,塞耳中,如《霉疮证治》磁石丸。现代报道用益肾聪耳汤(磁石配肉苁蓉、骨碎补、潼蒺藜等)补肾益精、填髓聪耳,治肾亏耳鸣、耳聋有效[浙江中医杂志,1983,(3):111];用耳聋方(磁石配葛根、川芎、石菖蒲等)治突发性耳聋,疗效满意[中医杂志,1984,25(1):43];以磁石、石菖蒲、郁金、远志等为基本方治感音神经性耳聋有效[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82,17(1):12];用解毒闻声汤(磁石、黑豆、石菖蒲、路路通、菊花等)治疗药物中毒性耳聋有效[陕西中医,1984,5(1):6]。

  2.目疾

  磁石可“明目”(《本草纲目》)、​“治目昏”(《日华子本草》),常用于治疗目暗、视物模糊。可与光明砂、神曲为丸服,如《千金要方》神曲丸;亦可同石菖蒲、黄芪、肉苁蓉等相伍,如《卫生家宝方》磁石丸。现代有用磁朱丸,或合地黄、枸杞子、菊花等,治疗白内障及视网膜、视神经病变有一定效果,可防止白内障进一步恶化和视力进一步减退。一部分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服磁朱丸后视力有所改善,但晶状体混浊无明显减退[中华眼科杂志,1957,(11):1]。

  五、虚 喘肾主纳气,为气之根。若肾元不固,摄纳失常则气不归元,阴阳不相接续,肺气上逆而为喘,喘促日久,呼多吸少,动则更甚。磁石能“能引肺气入肾”(《本草分经》),而“纳气平喘”(《本草便读》),故常用于治疗肾不纳气之虚喘。治肾阴不足虚喘,可配熟地黄、山药、山茱萸等同用,如《经验方》磁石六味丸。治肾阳不足、虚劳少气,以之配阳起石、白石英、菟丝子、熟地、石斛、五味子、栝楼根、防风、巴戟、桂心、人参、蛇床子,如《太平圣惠方》磁石丸。现代临床报道,用磁石、紫石英、沉香、补骨脂等为基本方,治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等气急而喘属肾阳不足者有效[北京中医,1987,(1):8]。

  六、疮 肿

  磁石咸可软坚,寒能清热,可“消痈肿鼠瘘,颈核喉痛”(《名医别录》),又“止金疮血”(《本草纲目》)。临床多外用。治疔肿,​《古今录验方》用磁石研粉,碱、醋和封之。治诸般肿毒,​《干坤秘韫》以磁石、金银花藤、黄丹、麻油熬膏,外贴患处。治金疮出血疼痛,​《千金翼方》以磁石研末敷之。

  七、内脏脱垂

  治大肠脱肛,​《仁斋直指方》用磁石火煅醋淬7次,为末服。治金疮肠出,​《刘涓子鬼遗方》用磁石、滑石等份为末服。里急后重,治子宫不收、痛不可忍,用磁石酒浸,煅,研末,米糊丸如梧子大,每卧时滑石汤下40丸,次早用磁石散,米汤服二钱。散用磁石(酒漫)半两、铁粉二钱半、当归五钱,为末,如《本草纲目》磁石丸。

  【用法用量】

  10~30g;或入丸、散剂,每次1~3g。外用适量,研末掺或调敷患处。

  【使用注意】

  1.药性咸寒,脾胃虚弱者慎服。

  2.金石之品,吞服不易消化,如入丸、散剂,不可多服久用。

倪海厦讲磁石

 一四八慈石

   【本经原文】味辛寒,主周痹,风湿肢节中痛不可持物,洗洗,酸消,除大热,烦满及耳聋,今名磁石。

  一百四十八,这个是慈石,它这名字取得很好,不单单是代表石头是有磁力以外,最主

  要,因为有吸力嘛,铁都会吸过来,形容慈母,儿子看到妈妈,马上跑过来跟妈妈粘在一起,像吸铁一样,所以这名字取得非常有人性。可不可以吃?可以吃啊,我们很有名的慈朱丸。那慈石,当我们用汤药的时候,你用两钱啊,三钱什么的都没有关系,把它打碎,放在那个包,包起来,放在汤里面煮,它不会跑出来,慈石就是,这个,我们这个天然的吸铁,天然的磁铁。

  我们之所以会用慈石,原因是因为这样子,中医认为说,肺是金,金会生水,金生水,那如果金不能生水,肺气没有办法下降,就会非常的短气,所以病人呢,我们常常就问病人,你有气喘,请问你是呼气困难还是吐气困难,那病人说,啊,我是呼气困难,吸气吸不进去,正常人,一吸,气到了肺里面以后,直接到了肾脏里面去,就会吸气,吸的饱满,但是,如果这个气没有办法到达肾脏,只能到肺脏就吐回去,那就是,这个吸气就会困难,所以一般来说,我们吸气困难的时候,我们就去治肾,呼气,吐气困难的时候,吐气完全靠肺,所以,你,老师我吸气没有问题,我吐气有问题,这是肺的问题,所以我们治疗处方,治疗气喘,处方就会稍微有一点不一样,那西洋人不管你啊,什么吸气呼气,通通steroid,通通是类固醇喷掉,他管你什么吸呼,他不管,所以你有没有听过西医治好气喘的,没有嘛,当然他也不希望帮你治好啊,他很聪明,不要把你治好了就没有钱赚了嘛,所以笨蛋就把钱,一生赚的钱,那一半,一大半的钱都贡献给西药厂,我是一毛钱都没有,我还从那边拿钱回来,对啊,西药厂很多人,花钱来找我看病,赚回来了。当你的吸气没有办法到肾脏以后,我们就必须用一些药物,让气能够达到肾脏,慈石是其中的一种,能够把气沉在肾脏里面,把气吸进来,所以说,当你那个吸气有问题的时候,到这个地方下不来,到肺下不来,这个时候,就是我们要放慈石的时候,所以,平常我们治疗气喘的时候,一旦吸气有问题,我们都会加点慈石在里面,同时你加一些补肾的药,我们常常在治疗病人,哎呀气喘啦,哎呀,我们开

  那个治肺的药,开下去,哎我喘好多了,可是呢,奇怪,我这辈子肾脏不痛的,开始肾脏痛,这就代表气没有归元,没有到肾脏,这个时候你开一点补肾的药,他这个痛就会没有,所以,肺和肾,是这个母子的关系,那这个呢,也能够镇惊,受到惊吓,我们有个慈石能够镇惊,能够滋养肾脏,那个颈项的,喉咙的问题,慈石都可以,因为它是沉逆嘛,沉降,下降,下降的功能,就会有这种附加的价值在里面,过去呢,我们泡酒,药酒里面会放些慈石在里面,因为慈石是补肾壮阳的药,同时能够让肾气归,元气归为肾脏的药,所以它是归为根,我们肾气是根,气之根,所以常常会有一些炮制的方法,诸位自己看一下。

磁石相关的方剂

  • 磁朱丸

    猜你喜欢

    增补神农本草经不足部分10豆鼓呢是用黑大豆做出来的,又名为香鼓,就是我们一般吃的豆鼓
    ()
    207【本经原文】味辛,温,有小毒。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根,温,杀三虫。久服轻身。生川谷。一名藙。
    ()
    ()
    58黄耆【本经原文】味甘微温,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
    ()
    71五味子【本经原文】味酸温,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酸,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