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典型医案

出自当代公众号文相关的经方为《大黄甘草汤
【方解】胡希恕注:本方是由苓甘五味姜辛夏汤加杏仁而成。杏仁温化寒饮、降逆止咳,这里主要用其逐水气,故本方的适应证是苓甘五味姜辛夏汤证而有浮肿者。
冯世纶解读:这里可以悟到两个问题,一者,杏仁与麻黄都有辛温解表行水的作用,当“阳气重”时用麻黄,当阳气虚时用杏仁,本方杏仁量大,即是为解表利水。二者,胡希恕先生指出:经方的阳是指气血、津液,不是指阳热。在麻黄汤条说麻黄汤证是“阳气重”​(第46条)​,也是说人体的津液(包括气血、水毒、邪气)充盛,前后对照研究自明。这里又出现“发其阳”​,从文义上看,就是发其津液。夺汗则亡血,故血虚者不可发汗(发其阳、津液)​,麻黄尤当严禁。由本条说明,可知杏仁有代麻黄以祛水气、治浮肿的作用。

痰饮

例1

叶瑞初君,丽华公司化妆部。初诊2月17日。咳延4个月,时吐涎沫,脉右三部弦,当降其冲气。茯苓9克生甘草3克五味子3克干姜4.5克细辛3克制半夏12克光杏仁12克。二诊2月19日。两进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杏仁汤,咳已略平,惟涎沫尚多,咳时痰不易出,宜与原方加桔梗。茯苓9克 生草3克五味子1.5克干姜3克细辛1.8克制半夏9克光杏仁12克桔梗12克。  服初诊方凡2剂,病即减轻。服次诊方后,竟告霍然。(曹颖甫:《经方实验录》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1版1979年3月)

例2

孙xx,男,60岁,干部。1977年12月29日初诊。痰喘咳逆,胸脘满闷,剧则气冲上逆,阵咳必至面红头昏始已,畏寒溲少,面浮,脉沉,苔白满,宜平气蠲饮。,C川桂枝6克·茯苓18克生甘草6克五味子4.5克北细辛3克干姜3克姜夏9克杏仁9克陈蒲壳15克川贝母4.5克化橘红4.5克。3剂。  复诊:1978年1月2日。药后咳逆轻,冲气见平,畏寒已解,溲较利,原方再续。川桂枝6克茯苓15克生甘草6克五味子4.5克北细辛3克姜夏9克杏仁9克陈皮6克陈蒲壳15克。5剂。(何任医案)

咳嗽

张XX,1945年3月13日初诊。感寒而咳,润肺化痰加表药可也。桔梗4.5克川象贝各9克杏仁12克茯苓12克陈皮6克姜半夏12克生甘草6克防风6克苏子9克化橘红6克竹茹9克冬桑叶9克。3剂。3月22日复诊。咳愈复起,是为懒服药之故,致邪得乘机活跃,多言则呛,是为气逆。当降之,可与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白茯苓12克生甘草6克五味子3克干姜3克细辛3克姜半夏9克杏仁12克。3剂。服后咳呛即愈。(张志民医案)

公众号文

本网站在微信公众号经方学习录发布的文章,会不定时的转录到本网站,为了便于查找,以公众号文放在在经方家栏目下的分类...

公众号文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