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治病次第及痞证的九个处方

出自当代公众号文相关的经方为《半夏泻心汤

  治病是要讲究次第的,治疗任何病都需要一个完整的治疗次第,也就是治疗顺序,治疗顺序非常重要,仲景先师在《伤寒杂病论》里从头到尾都体现了治疗次第的理念,六经辨证,先表后里,“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张庆军老师把治疗的次第总结为有表先解表,表解再治痞,也就是对于一个患者,无论这个患者身上有多少症状信息,我们先看有没有表证,有表证,就先解表,解表之前,先无视其他症状,解表后再治疗痞证,痞证治疗好了,其实大多数症状都已经解决了,如果还有没有解决的问题,“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无独有偶,扶阳学派,也是明确提出治疗是要讲究次第的,“次第”这两个字,我记得最早是从扶阳学派的付文录老师那里听到的,扶阳医学治疗的次第,傅文录老师把他总结为“有邪去邪,无邪建中,最后益肾填精”,我记得我曾经针对傅老师的总结,通过微信跟傅老师确认过,傅老师没有表示反对,我当时的理解是这样:“有邪去邪(我理解为主要针对表证,不知道对不对。用以桂枝法为代表的方剂)无邪建中(以泻心汤和建中汤为代表的方剂)最后填精(四逆汤为代表的方剂)”,现在针对填精再补充一下,以四逆汤和肾四味为代表的的方剂,比如金贵肾气丸类。后来也从刘力红老师那里听他讲到过次第的问题,可以确认卢氏扶阳一脉治病是讲究次第的。

  有表先解表,对于扶阳派来说就是桂枝法,大的方面来说也可以说主要指桂枝类或麻黄类方剂。表解后治痞(或建中),张庆军老师对于治疗痞证总结了九个处方,我直接拿来(向张老师致敬):大黄黄连泻心汤、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附子泻心汤、生姜泻心汤、旋覆代赭汤、桂枝人参汤、五苓散、十枣汤。

  首先是痞证怎么判断?胃疼的不叫痞证,胃里面懊nong的不叫痞证,其他的胃部症状都可以叫痞证,既有胃疼又有胃胀也是痞证。痞证九处方的鉴别点和注意事项:十枣汤治疗的是热水,热水痞(十枣汤的使用要注意安全,初学者不要轻易使用十枣汤);五苓散治疗的是冷水,冷水痞(《中医人生》里的汪阿姨使用五苓散就是掌握以下两个方面的病症:一个是用于突然水泻不止,另一个用于口渴不止,水入立即呕吐);热水痞,舌质红,冷水痞,舌质淡;生姜泻心汤治疗有口臭,甘草泻心汤治疗有口腔溃疡、失眠或声音嘶哑变音、除了口臭、口腔溃疡、失眠,其他的痞证,需要用到干姜剂的时候就用半夏泻心汤(张简斋先生对于慢性腹泻,或者经常大便溏薄不成形的病人只要出现口苦、尿黄,一般都使用方剂甘草泻心汤,甘草泻心汤治疗有慢性腹泻的疑难病患者,这一个是张简斋先生的心传之秘法)。旋覆代赭汤治疗的是气痞(可以理解为胃部胀气,该方应用于脉无力,虚症);能表痞同治的处方是桂枝人参汤和五苓散(二者的鉴别主要看舌苔,五苓散,舌苔水滑);大黄黄连泻心汤治疗的痞证特征:大便干、口臭、脉有力、出血伴有血症、口舌生疮、小便又短又红又黄(有以上2-3个特征即可,用开水冲泡大黄、黄连、黄芩,需掰开冲泡五分钟左右,把药滤出来,只喝水,放凉后喝);去渣再煎的有七个汤: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旋覆代赭汤、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一般去渣再煎10分钟;

  学习思考:治病是需要次第的 ,有表先解表(桂枝法或桂枝类麻黄类方剂以及时方中的解表剂),表解后治痞(建中),个人理解有痞治痞无痞建中,或者根据脾胃状况先建中后治痞,把张庆军老师的治痞范围再广义化到建中汤类方剂,把扶阳派的建中,再完善一下,建中和治痞共存,最后巩固和收功,用四逆辈或肾四味等类方。

公众号文

本网站在微信公众号经方学习录发布的文章,会不定时的转录到本网站,为了便于查找,以公众号文放在在经方家栏目下的分类...

公众号文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