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柴胡桂枝干姜汤的鉴别-大便干抑或大便稀?

出自当代公众号文相关的经方为《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到底是大便干还是大便稀?胡希恕胡老和刘渡舟刘老有不同的认识,胡老从《伤寒论》第147、148条出发,认为“阳微结”是病邪由阳证(少阳)转化为阴证(厥阴)的关键,表现为津液不足、下焦虚寒,导致“大便硬”或“微结”。他强调,此方适用于久病或误治(如汗下吐后)导致津伤兼下寒的复杂病证,胡老认为,方中栝蒌根(天花粉)与牡蛎的组合具有润燥生津、软坚通便的功效,可缓解津亏导致的大便干结,即使方中含干姜、桂枝等温性药,但整体配伍仍以调和半表半里、清上温下为主,对大便干结疗效显著。刘渡舟刘老认为该方适用于脾寒便溏,但胡老强调应从“外感”角度理解,即邪气郁结导致津液不布而便干。两者差异主要源于对病机侧重(外感邪结 vs. 内伤脾虚)的不同解读。张庆军老师则认为便干与便稀都不是本质,他认为本质是看能不能吃凉东西,吃了凉东西就难受,就是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前提是口苦,脉无力,辨别为厥阴病的前提下)。

  学习思考:先向胡老刘老等前辈致敬,恕我“童言无忌”。使我想起来一则寓言故事《盲人摸象》,《伤寒杂病论》对于我辈说,就像一头出奇的大象,我们很难看到其全貌,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知识领域和临床阅历中来认识它,绝大多数人看到的只是其一部分,他们的认识构成了这头大象的一部分,就像拼图,如果我们把所有正确的部分都拼接起来,就会越来越接近真象的样子,胡老认为大便干是因为“阳微结”津液不足,并且处方中的栝楼根与牡蛎与之呼应,同时,胡老肯定下寒,刘老认为是脾寒,从而导致便溏,张庆军老师则认为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可能便干也可能便稀,它从不能吃凉东西,吃凉东西难受这个角度来认识胡老认可的下寒和刘老认为的脾寒。而在临床中,确实出现了,柴胡桂枝干姜汤证,有便干的也有便稀的,也许是因为不同的病人“津液不足”和“下焦”虚寒的程度不一样,如果“津液不足”程度更大,即使“下焦虚寒”也可能便干,同理,“下焦虚寒”的厉害的时候则大多数表现为便稀。可以说两位前辈的认识都没有错,可以互补。

公众号文

本网站在微信公众号经方学习录发布的文章,会不定时的转录到本网站,为了便于查找,以公众号文放在在经方家栏目下的分类...

公众号文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