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
那如果说这个痉病呢,痉病。如果出现太阳症,太阳病,就是讲你可以回头想伤寒论里面我们介绍太阳篇里怎么写的,病人有发热。照理说,太阳病,脉是浮的,浮的话,你如果有汗,就开桂枝汤,如果是项背强几几然,葛根汤,如果说他是脉是浮紧的,然后病人有恶寒,身痛无汗,麻黄汤,这里呢,脉沉而细者,这就是痉病啊痉病,就是比较难治的,也就是说你光是桂枝麻黄葛根治不好的,因为他的脉不对,脉是沉下去的,病是往里走。
胡希恕:
“为难治”,这三个字是没有的,是衍文,你们看看《伤寒论》中的“痉湿暍”就没有这三字。底下这段全是针对柔痉说的,柔痉之症,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它的脉是怎样呢?如上述的太阳病,就是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而“脉沉细”者,柔痉这个脉是沉细,那么它在表啊,怎么脉沉细?柔痉是由于热盛津液虚,这个痉就是肌肉痉挛,这个脉出不来,说这个肌肉痉挛,若外面实还能有,但它这外面不实,本来太阳中风脉就缓弱,而这个脉沉,又由于津液虚,脉更细,这是柔痉的脉。它底下这几节解释柔痉的所以然,有这些关系,主要是津液虚。底下这几段呐,也全是针对柔痉说的。
连建伟:
本条讲“太阳病”,当然是由外感而来的。有“发热”,角弓反张,项背强直这些问题,但是它的脉是“沉而细者”。“沉而细”说明里虚,脉沉主里,脉细主虚。正气已经大伤了,无力抗邪,预后不良,所以“为难治"。仲景从脉来论述痉病的预后。他认为痉病的脉应该比较浮,或者比较弦,因为弦主动风,浮主外感。而现在“脉沉而细”,这是脉证不符,病就比较凶险,比较麻烦。我们在临床上看到高热病人,如果脉浮数,按之有力,那可能就会好起来,说明正气充足,正跟邪在抗争;如果脉很细,或者摸不到脉,那就麻烦了,说明正虚无力抗邪。《医宗金鉴》在解释这一条的时候,就说“发热”,是太阳病,但是“脉沉细”,是少阴脉,是肾虚、里虚的脉,说明阳气已经衰弱了,就比较难治了。
仲景之温病的条辩:相关经方《大黄黄芩地黄牡丹汤,石膏黄连黄芩甘草汤》
仲景之温病的条辩:相关经方《地黄黄柏秦皮茯苓泽泻汤》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