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太阳病其证备 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 栝蒌桂枝汤主之 栝蒌桂枝汤主之。

出自痉湿暍病脉证治相关的经方为《栝蒌桂枝汤
栝蒌桂枝汤方(脑膜炎有汗时;又名瓜蒌桂枝汤)
太阳病其证备 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蒌桂枝汤主之 。
()

经方家讲条辩(胡希恕胡老为主)

  倪海厦:

  『太阳病其证备』当所有太阳病的症状都有了,如果病人却『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如果不是『脉反沉迟者』而是 『浮紧』就是伤寒论中的葛根汤证,项背强几几—葛根汤。如果『脉 反沉迟,此为痉』。病人表现的外症与太阳症一样,唯脉症不同,这 就是栝蒌桂枝汤证了,诸位在上面写一个『柔痉』。柔痉是有汗,当 病人表虚的时候一定会有汗。如果表实,病人必是无汗。表实的话我 们要用葛根汤,病人发痉病,就是现代所谓脑膜炎之类的病,西药麻黄素也有发汗去热的功能,可是西医知道要去热,但他们没有区分无 汗跟有汗。张仲景把痉病分无汗跟有汗,无汗的话是表实,这要用葛 根汤来去除表实,当病人表虚掉时,葛根汤就不行用了,有汗我们必 须要用栝蒌桂枝汤。 栝蒌根桂枝汤,就是桂枝汤加栝蒌根而已。栝蒌根在神农本草经 里面,是一个专门生津止渴,能够解经热—热在血脉神经里面时用的 药。对西医来说,就是:「这个可以降血糖。」所以糖尿病的人我们常 常会用栝蒌根。过去北派的医师讨论过:「这个栝蒌根既然能生津解 渴,栝蒌根跟葛根的性应该是差不多。」因为葛根汤是用桂枝汤加麻 黄再加葛根而成的,如果把麻黄拿掉就只是桂枝汤加葛根而已。那就 不一定非要用栝蒌根用葛根也可以,实际上这两味药稍有不同,完全相同的话通通用葛根算了,葛根专门是治疗项背强几几然使用的,就是可以升提我们太阳经的表寒水。我们人身上有水和血,汗流出去的 时候应该要从背后流出去,结果有一天它没有流出去,因为风寒进来 将太阳寒水束住了,项背中于风,所以我们中医有一句话叫做「神仙也怕脑后风」。哪天你坐在那边打麻将,背后面对着风吹,打完一圈 牌就变成葛根汤了,再两圈牌就成为麻黄汤了,病情会越来越强,这 就是神仙也怕脑后风。这个风寒进来,表被束到了,造成应该要流出 体外的汗没有流出去,水停在皮表跟肌理之间。因为它已经离开汗腺 了,所以无法回头,你叫水往哪里走?没有办法,水性本是向下的, 所以它就慢慢渗到肌肉里面去,渗到背上,背就变的很硬很紧,这是 因为汗水陷在肌里,所造成的几几然症状。此时就要靠葛根把它升提 起来然后发散出去。葛根汤里面有加麻黄,目的就是当陷在肌理中的汗被葛根升提离开肌肉后,碰到麻黄将毛孔(玄府)打开,于是汗就 流出来表就解了。栝蒌根就不是这样,栝蒌根就好像直接把水倒在血 里面去,因为那血脉神经是全身性的,葛根只是专门针对项背这一带, 两个都是生津,但是葛根着重于升津,栝蒌根偏向于生津。栝蒌根二 两,你不要真的开二两,六钱就足够了。桂枝三钱,芍药三钱,桂枝 芍药等量一样,吃完药以后喝热稀饭,来帮助药力发散,如同喝桂枝 汤后就要『啜热粥发之』。就是因为栝蒌根能够清除我们身上所有血脉神经的热。所以糖尿病的病人,临床上看时,都是因为有热在血脉 神经里面造成的问题,就是血太浓,血里面水分不够了,这栝蒌根下 去血糖就会下降,因此栝蒌根很好用的。

  胡希恕:

  这说的是柔痉,​“太阳病,其证备”者,就是上面所说的发热汗出,发热汗出是太阳中风的证候。这个“太阳病,其证备”者,即太阳病桂枝证,桂枝证就是发热汗出。​“身体强,几几然”​,整个身体感到拘急之状,这个柔痉的搐很轻,​“几几然”表示痉挛不厉害,身体有强直这种情况。但是太阳病的脉浮,那柔痉呢?前头讲是脉沉细,细也是不足,迟也是不足,痉的时候,脉弱更不能往外来,脉沉,或者迟或者细,这都说明柔痉的脉。柔痉,太阳中风用桂枝汤,所以这里还是用桂枝汤,但是由于痉是有热而津液枯燥,所以才加瓜蒌根。这瓜蒌根是苦寒、解渴、润燥,就是组织过于枯燥,那么再有热就要搐。所现的是桂枝汤证,所以还是用桂枝汤。那么由于组织枯燥,他用一种苦寒、润燥,就当作滋阴,就是润燥生津液,缓解组织枯燥,这搐当然可以结束了。

  《伤寒论》中风证,只是表证要有发热汗出,这个类型是在桂枝汤基础上来应用;要是无汗、脉紧,也发热,这种病型就是伤寒,就是在麻黄汤的基础上发汗,这也是原则。那么各种不同的证候,还有一些不相同(的地方)​,所以麻黄汤、桂枝汤要适宜来选择这个药物加减。整个情形是桂枝汤证,但颈部不是,而且脉弱得更厉害,所以他用瓜蒌根,这就是桂枝汤加瓜蒌根。在这个方剂里,瓜蒌根的量是二两,起码要用三四两,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这就是桂枝汤,它以瓜蒌根为主,它不叫桂枝汤加瓜蒌,它叫瓜蒌桂枝汤,所以治痉的瓜蒌根还是主药,这二两还是较少。这个药是挺有力的,它补虚、滋液、治消渴、解渴、润燥,有这种医疗作用,但这种药量用少了,没有什么大力量。这就是桂枝汤证假若由于津液虚竭而发生痉病的话,我们可以用桂枝汤加瓜蒌,它这个书略就略在《伤寒论》中都讲了,在这儿话说得非常简单,所以《金匮要略》不好讲,​《伤寒论》又不熟,就没得讲了。

  连建伟:

  栝蒌桂枝汤是张仲景在《金匮要略》里的第一张处方。前面讲的猪苓汤实际上在《伤寒论》里已经有了,所以没有出药味组成。​“太阳病,其证备”​,​“其证备”说明表证具备,即头项强痛、发热、汗出、恶风,而且“身体强,几几然"。在《伤寒论》里我们学过“项背强几几”,这个字念“紧(jin)”​。这个“几几”,成无己说是“鸟伸颈貌”,成无己是第一个注解《伤寒论》的人。​《诗经》毛亨注:“几几,拘貌”​。​“脉反沉迟”,本来痉病的脉应该比较弦,而现在反而沉迟,说明体内津液不足,筋脉失养。这种柔痉,用栝蒌桂枝汤治疗。本篇第一、二条条文讲了刚痉、柔痉,柔痉有“发热、汗出”,这就应该用桂枝汤。加上栝蒌,也就是栝蒌根,又叫天花粉,能清热生津、滋养筋脉,故用它来配合桂枝汤调和营卫,解除太阳外感之风邪,所以可以治疗柔痉。本方是治疗柔痉的主方。我们可以把这条条文跟《伤寒论》太阳病篇的桂枝加葛根汤证进行鉴别。在桂枝汤证的基础上,由于“项背强几几”,可以加上葛根。葛根是治疗项背僵硬的专药,重在解肌。柔痉主要是津伤,所以加栝萎根,重在生津。桂枝汤是《伤寒论》的第一首方,而加减法又是最多的,加减一味药就变成另一个方。所以桂枝汤是仲景“群方之冠”,“外证得之,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外证”就是外感病,用了桂枝汤,能够“解肌和营卫”;内证就是内伤杂病,用了桂枝汤,可以“化气调阴阳”​。我们学过《伤寒论》就知道,小建中汤实际上就是“化气调阴阳”的。小建中汤治疗中焦虚寒,不光是阳气虚,阴血也虚,所以有“悸”​、​“衄”​、​“腹中痛”​。栝蒌桂枝汤“解肌和营卫”,治疗外证,又因为有“痉”,有伤津,所以加栝蒌根以滋养津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