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盖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风湿俱去也。。。痉湿暍病脉证治。
胡希恕:
风湿相搏,咱们一般说就是风湿关节痛,所以这一段所说的都是急性发作的时候,现在发作的时候一身全疼,比普通的太阳病要疼得厉害。“法当汗出而解”,那么这种病跟治一般的表证是一样,也得发汗,依法发汗就好了。那么这种病还有一种特征,阴天下雨刮大风,或者是日暮的时候它都厉害,因为这个湿属阴气,遇到阴天助长这个湿的缘故,所以人疼得厉害。根据这个现象解释,这种病按照这种规律:一到阴雨天就疼痛不止。这种风湿性关节疼痛的人咱们见着很多,在临床上全是这样的,天时一变,疼痛就加剧,那么这一句话也就指这个说的,“值天阴雨不止”,疼得不止,医生见到这种情况,就知道这是风湿性关节痛,就是古人说的风湿。
所以适当地发其汗,这是没问题的,可以发汗。那么用过发汗之药,而病不愈,是什么道理呢?这是故作问答。凡是这个表证发汗都不让他大汗出,大汗出病必不除,底下就解释,所以,由于这个发汗,它是大汗出,所谓“汗出淋漓,病必不去”,尤其风湿,更不能让他大汗出,所以方剂就得用小发汗法。那么假设让大汗出的话,风气随汗而去,湿气这东西沉着,汗出得迅速,它反倒不去了,所以湿气还在,病是不好的。不是发汗错了,是发汗不得法,也能使病不好。那么治风湿怎么治呢?紧接着一句话就说了,治依法当“发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风湿俱去也”。发汗,得像微似有汗的样子,风湿都可以解。那么前面咱们上次不是把痉讲完了(有原则性的总括),湿也是,它是总括,这都是原则上的话。
倪海厦:
这段话的意思是当天气阴雨不止,空气很潮湿时,此时医师开出 发大汗的药物给病人服用之后,这会让风气去了,但是湿气还是存在。 为什么会如此呢?因为当病人发汗时毛孔会张开来,正好遇到气候是 阴雨绵绵,这会让湿又跑回身体里面去。『若治风湿者,但微微似欲 汗出者,风湿俱去也。』所以我们开给风湿病人吃发表的药时,病人 应该是出现全身微汗表示病去,而不是大汗淋漓,因为大汗表示迅速 出汗,而湿行是很慢的,因此会造成风去了,而湿还是停在身体里面, 如果是微汗出而且摸上去有很黏的感觉,才表示湿出来了,所以我们 运动完得到的汗,跟我们洗完澡以后得到的汗摸起来是不一样的,运 动完的汗是黏黏的,很湿,因为你动了,湿就出来。洗澡后流的汗, 滑滑的,就不会这样,这两个是不一样的汗出。大家现在看金匮就晓 得,仲师虽然分出很多篇,但是基本上方子还是以桂枝汤为主,中医 治疗风与湿,如果只是单纯的表风,就是太阳中风,光用桂枝汤就可 以去掉了,但是如果我们要治疗风湿的时候就不同了,我们也是用发 汗法,张仲景在这里就特别提出来,发汗要发汗得很有技巧。你如果 发汗汗太多,结果汗出来,风跑掉了,湿还没跑掉,因为病人不单单 是风症。『但风气去,湿气在』所以不会好。『若治风湿者,但微微似 欲汗出者,风湿俱去也。』这个病人感觉到说好像要出大汗,结果你 一摸病人感觉只是出了微微一层汗,这才是完全的发出来了、所以处 方的剂量要控制得很好,这是中医治疗风湿的一个标准的原则。过去 大家学的伤寒论讲的都是纯表风,桂枝汤就是去风的,遇到风湿病人 时该怎么处理呢?后面会区分出几种状况,分别使用几种不同的处 方,处方为什么要区分呢?因为湿出现在不同的位置上,所以要使用 不同的处方。
连建伟:
条条文实际在《伤寒论》上也有记载。仲景讲“风湿相抟”,也就是风邪和湿邪结合在一起伤害了人体,病人往往“一身尽疼痛”。因为病在表,所以治疗还是应当发汗,“汗出而解”。正逢“阴雨不止”的天气,湿就更重了。所以医生就说应当给病人发发汗。因为本身是风湿病,浑身疼痛,再加上天又“阴雨不止”,湿很重,所以医生说可以发汗。但是发汗后,病还是不肯好,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发汗发得过分了,汗大出,“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风为阳邪,易从表散,所以风气是去了。但是湿为阴邪,其性重浊粘滞,难以速去。所以发大汗后,风气虽去了,湿气还留在体内,所以汗之病不愈。那怎么发汗才对呢?“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风湿俱去也”。治疗风湿病,就是要让病人微微地持续地出一点汗,这样才能风湿俱去。“微微似欲出汗”,这个“似”作“持续”讲。现在一般“似”就是“好像”,但一些这里不是。中医有好多文字,由于年代久远,意思和现在不同,不能按照我们现在的意思讲。现在的“似”就是“好像”,而在古代作“持续”讲。民国初年,上海有一个很著名的中医,叫曹颖甫,他写了三本书:《经方实验录》、《金匮发微》和《伤寒发微》。《经方实验录》是他用经方治病的记录。而在《金匮发微》和《伤寒发微》里,他把《金匮》、《伤寒》条文的微妙之处,作了很好的解释。曹颖甫是清代末年的举人,文学相当好,据他的考证,这个“似”作“持续”讲。就是吃了发汗药,不能让病人大发汗,要让病人微微地持续地发汗,这样才能让风、湿都排除出去。光是发一阵大汗,时间又不是很长,风气是赶出去了,但湿气还存在体内。所以发汗,汗不能出太多,要微微的,但是持续一段时间出汗,这样才能“风湿俱去”,病才能好。这就是风湿病的发汗方法。曹颖甫很了不起,他文学好,医学也好,而且很有民族气节。日本人侵略大陆的时候,他们到过曹颖甫的家。曹颖甫破口大骂,教训他们。最后就被日本人用刺刀刺死了。曹颖甫是上海中医专门学校的教师,祖国大陆上有好多名医,都是从那个学校培养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