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痉湿暍病脉证治。
胡希恕:
这个是风湿,就是风湿相搏,身体疼烦,发汗而解,所以“湿家身烦疼”,那么当然可以“发汗”,用“麻黄加术汤发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这句话很要紧的。那么一般风湿尤其急性的,都是指急性发作的时候,从外边用火攻(是不对的)。中医治疗是从里往外治,总之要发汗,尤其风湿类的病,它始终在表,非解表不可,要从外用火攻,那治不了这个病,所以“慎不可以火攻之”。而且风寒在表的时候,用火攻害处大了,我们回头可以看看《伤寒论》火攻那几条就知道了。上次咱们讲的痉病不是有一条么,那么由这一条可见风湿病啊,咱们用这个理疗的治法是有问题的,尤其烤电。所以从外头治,治不好这个病,我认为这咱们在临床上看到很多了。所以西医用这种理疗的方式治好这个病啊,很不简单,(但能治好的)很少,尤其急性发作的时候,就是有表证的时候更不行,那个麻黄汤证更不行,所以它越治越重,所以“慎不可以火攻之”。
从外边,用一种火攻,包括很多(方法)了,热熏、火蒸通通都不行,灸法也不行,只能够发汗,用什么发汗呢?他说“可与”麻黄加术汤。一个“可与”,这个书上,“主之”是一个极肯定的话,这个证就是用这个药;“与”当然与“主之”的口气就稍差了,“可”有商量的语气了。《金匮》这个书啊,它就是(简)略。那个如果有表证,就说麻黄汤证的话,当然是以麻黄汤为基础,这个“术”是祛湿解痹的,凡是痹痛不搁“术”的很少,它是祛湿解痹的,以麻黄汤解表,苍术不是利小便的药吗?就是祛湿解痹痛,它与麻黄汤合在一起,就是在表的关节痛啊,又由于有湿的关系,所以如此治。那么这个方剂呢,我们看一看麻黄汤本方,麻黄、桂枝、甘草、杏仁,这就是麻黄汤方,另外加入白术四两。这个白术,古人对术是不分苍术、白术的,据我的临床经验,苍术比白术好,大概古人管苍术就叫白术,不分。后世把它分苍术、白术。苍术,后世对这个表证发汗大概都用苍术,我就用苍术,觉得比白术强。那么这个方子,在治疗方面它是这样的,桂枝汤证(编者按:麻黄汤证有湿,麻黄加术汤;桂枝汤证有湿,桂枝汤加术),有湿痹之候,加术。
从这个方药的组成,我们也可看出一个问题来,就是微发汗,那么这个发汗的法则就是小发汗法。怎么讲呢?你从药物组成、药物的效能上就可看出,这个术是利尿的。人的液体排泄,最多就这么两个途径:一个是出汗,一个是从小便排出,如果小便排泄(功能)加强,汗出就要少了,所以这个术《本草》上说是“止汗”,汗多了,你利尿,汗就少了,这也是当然的了,它从那一方面排出水分,汗自然就是少了。发汗发大了呢?就常常没小便,津液由这边丧失太多,底下就没有了。所以发汗剂里头加一种利尿药,同时又是小发汗法,这也符合治风湿不能大汗的原则。那么加上利尿药是小汗法,而且利尿药是不随便加的,它有利于关节痛,这个术是解痹祛湿、解痹利尿的一种药,所以他加苍术。我们对这个药物的认识也得通过方剂,要不然也不行,你看这利尿药也不是随便用的。
那么“可与”这几个字,(说明)若不是麻黄汤证,这个方子不好使,虽然是风湿在表。麻黄汤证什么样,我们在《伤寒论》讲得很清楚的,它是脉紧,无汗,一般说都喘。那么这一种的表证,同时有湿,这种风湿证,你用麻黄加术就对了,所以他搁“可与”,就让你带着仲景的主要精神具体讲方证,就是一个方剂的适应证。这个方剂要是不适应它的话,光是解表祛湿,那(可能)一点用都没有,不是随便用点解表祛湿的药就行了。所以搁个“可与”,“可与”是有商量语气的,让你临证去斟酌,就是再精细辨证,原则上是要发汗,而且要小发汗,用哪种方剂呢?那还是要看所现的证候合乎哪个方剂,就用哪个方剂。那么,假若是柴胡汤证,你就用柴胡加苍术。这个地方很重要,所以咱们读他这个书啊,方剂的应用这点非掌握好不可,这个《伤寒论》里头也有,这两部书本来是一部书,他在《伤寒论》里讲得详细,在这里他随便一举例就得了,在这里不详细分析了。
倪海厦:
麻黄加术汤用在哪里呢?当你检查到病人的寒湿是停留在皮表 上面的时候,就会用到麻黄加术汤。「老师,如何查到寒湿在表?」 这的确是个问题,仲师就讲了你看「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因为本来病人就有湿在里面,平常的湿运动流汗后就 好了,湿在身体里面平常是没有什么感觉的,一旦得到麻黄汤证,寒 将表束住了,就会产生痛,原因是身体上的湿没有办法从皮肤表面散 出来,这个湿是源自肺再到皮肤表面,当皮肤表面上受到寒时,要让 病人的毛孔打开来去寒,一定要靠麻黄汤,而麻黄汤一下去就会发汗, 但是如果遇到湿家,张仲景前面有讲过,湿家发汗时会让风去湿没去, 对不对?所以要加白术在里面。白术是去湿的,麻黄汤是去表寒用的。 如果是里寒湿就不要靠这个药,这样大家就会区分出来了,所以查到 病人有表寒湿的话一定是无汗的现象,当病人已经有麻黄汤证,我们 知道需要发汗,但是如果你遇到病人是麻黄汤证,全身骨节酸痛,然 后你又发觉他湿很盛;这时你就不要单纯的开个麻黄汤,要加白术在 里面。麻黄加术汤还有个地方也需要使用,就是黄,皮肤发黄的时候, 黄,暗黄、阴黄的时候我们也会用到麻黄加术汤,为什么?因为我们 人本身的肺里面是湿热的,湿在上焦在肺里面的时候,肺本身是体热 宣泄的地方,当肺里面湿太盛时,热就闷在里面出不来,热出不去了 后,肺本身主气,正常人的皮肤也在呼吸的,当肺里面的津液出不去, 外面的气又进不来,就是因为被湿挡到了,湿慢慢的就闷在里面,于 是造成湿热闷在肺里面没有办法发散出来,结果病人就会发黄,这个 时候也是麻黄加术汤证。
连建伟:
病人受了湿邪,身上疼痛得相当地厉害,而且相当的难受,所以叫“身烦、疼;说明寒湿在表。“怎么治?“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可以用麻黄汤加白术,叫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发汗就合适,了“慎不可以火攻万不能用火攻的方法,比如古代用火熏;用温针,就是把针加热。不要用这种火攻的办法,因为火攻的话,病人就要大汗淋漓,就会风气去而湿不去中病必不除后。
这句条文很简单;实际上就讲了一个症“身烦疼”,用了麻黄汤,说明不止是身疼还有无汗、发热恶寒,这叫以方测证;,用方剂来推测病证。张仲景那时代说话很简练;很古朴;实际上好多都是省略了,他没有写他既然用了麻黄加术汤用了麻黄汤的原方;说明病人有发热,无汗;恶寒再加身上疼痛,有寒湿之气,所以在麻黄汤发汗解表的同时加了味白术,白术有什么用处呢?白术去湿、燥湿;麻黄得白术,虽发汗而不至于过汗。麻黄汤发汗是很厉害的!但这个方子重用白术;麻黄三两白术四两,白术的剂量最大了。白术能燥湿,又能止汗。这是很重要的,湿家要微微的给他出汗而不能不至于过汗。
仲景之温病的条辩:相关经方《》
仲景之湿病的条辩:相关经方《》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甘草干姜汤,芍药甘草汤,调胃承气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