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陈亦人教授百年诞辰学术大会王三虎教授讲座记录
编者按:本记录是王三虎教授学生周东旭老师记录稿,向王三虎教授和周东旭老师致敬
周东旭老师前言
肿瘤可从六经论 内容丰富感情真
读书看病写文章是师父日常一直教导我们的,跟师父临床学习看病、遣方、用药,受益匪浅。包括师父与患者的沟通技巧,一个个沉重的病情到师父跟前都显得轻描淡写,使得患者心情愉悦。相传《论语》是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辞约义富,形象生动,语言简练,浅近易懂,且用意深远,能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所以,我认为这次我做的文字记录也是意义非凡。虎门弟子都在以日记的形式,记录着师父和弟子们的医案和医话,也是我们读书看病写文章的具体体现。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打开《中医抗癌进行时》都是真实再现,也是温故而知新。
这次花一个月的时间,把师父在纪念“陈亦人教授诞辰百年的学术会议”上的讲话,用文字记录下来和大家一起学习,希望师父的语言魅力广为流传。其中的声情并茂,解读伤寒的经过曲折,思想的火花,记忆的深刻,以及师父对陈教授和母校的情感流露,甚至对当年的同学和老师的名字都记忆犹新,即使在这么高级的大讲堂中发表演讲也能脱口而出,准确无误。这是我第二次记录师父演讲,第一次是2022年在西安举行的“西北第八次经方论坛”,已经记录在《王三虎经方医话·临证篇》一书。这次讲演无论题目的涵盖,内容之丰富,情绪之激昂,都是盛况空前。一个半小时的讲演竟整理成近两万字的文章。不看不知道,看了忘不掉。
从六经论治肿瘤
王三虎
(南京中医药大学陈亦人教授百年诞辰学术会议上的讲演录音整理稿)
各位同仁,下午好!这个客气话就不说了。虽然我1981年就在《山东中医学院学报》发表过我的处女作论文。但是,我的出名,还是2006年《我的经方我的梦》这本书。能回母校,能在陈亦人教授百年诞辰这个重大节日讲课,是我做梦也没有想到的好事。1985年,当我以中专毕业4年同等学力报考研究生的时候,报的是伤寒专业。我这人投机取巧。为什么要报考南京呢?我看了当时的出版了的那些书。南京的一届本科生200人,招收研究生招二十几个。而其他的学院本科生多,招研究生招的少,这不就是投机取巧吗?然后再说伤寒专业,陈亦人教授招两个,宋立人教授招一个。我想肯定大家都报的是招两个的,我就报招一个的。当然实际上那一年全国58个人报考南京中医学院伤寒专业研究生,10个人上线,5个人面试,三个人录取。剩下的两个人转到内科学、温病学研究生班。转到温病班的杨观虎,现在已经是美国辛辛拉齐市两个诊所的负责人,名满全球。和我同时上学的曾庆明教授、郭海英教授,今天都在场。
我们上研究生期间,第一年是基础课。《伤寒论》是陈教授由始至终讲的,对我影响非常大。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陈教授对“六经钤百病学说”的捍卫和反复强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告慰陈教授的是:“六经钤百病”我不敢说,但在肿瘤这一类疾病中,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说:“恶性肿瘤可以从六经论治”!在我接到这次盛情邀请,准备写这个稿子的时候。其实我以前文章中间,书上也有过,那时候叫“从六经论治恶性肿瘤”。那就是从太阳怎么论?从阳明怎么论?从少阳怎么论?...但是当我打开计算机,再重新写稿子,一看原先的内容已经不符合我现在的观点和水平。所以我就把题目改成:“恶性肿瘤从六经论治”。
当然,由于《伤寒论》太出名了,太重要了,当时《伤寒论》就是基础课。所以在陈亦人教授教学过程中认识到这样限定了伤寒教师的临床权力。你是教基础的嘛!所以,我在读的时候陈亦人教授可是再三说:“不!《伤寒论》不是基础!《伤寒论》就是临床!”现在看来是对的,《伤寒论》或者准确地说《伤寒杂病论》就是当时的百科全书!我们所谓基础,是看重它了,结果使它不被看重了。这个事情的印象我也是很深的。因为陈教授多次强调“六经钤百病”,“钤”就是金属旁一个今,统辖、管摄,统领的意思。说用“六经”的方法,可以治疗“百病”。
我非常有幸的是,陈老师对我太好了。(指着《伤寒论求是》照片)这是1987年,陈老师这本书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在1987年4月出的。虽说的是4月,拿到的时候已经是9月了,1987年10月的时候送给我,在他家里就剩这一本了,当然,他说以后再买吧。书名是《伤寒论求是》,上面写三虎同志正之,下面署名,陈亦人赠,87.10。这是作者赠书,我说这就是我的传家宝啊。再过100年我的后代也有吹的了,是大名鼎鼎的陈教授,1987年就给我送过书啊。而且陈教授在博士生、硕士生的课堂上都把我1992年出版的《经方各科临床新用与探索》这本书,直接拿出卖给学生。他说:“你给我寄来,你给我寄来我卖!”。卖了几十本儿,三块钱一本,陈教授把钱寄给我。这真是医事佳话,太难得!很难得!
大约在1991年,投桃报李吧,我也发表了,《入之愈深,见之愈真——读伤寒论求是》这样一篇文章。发表在《南京中医学院学报》上。这一篇文章,究竟引起多大的影响?不知道,就是一篇文章嘛。但是,当时,在南京读研究生的一个《温病学》博士,叫刘兴旺,就是因为看到我这一篇文章中的一句话,我这文章说,当时有个词叫,“市场疲软”,我说:“市场疲软,本书何以不疲软?”一销而空!刘兴旺博士就是因为这一句话,记住了我。回到陕西以后,他说“我要认识王三虎”。自从他认识了我,只要有合适的场合,尤其是在饭局上,你其他人在就不要再想说话,只有他一个人在说话,而且只有一个主题,就是“吹王三虎!”哈~哈~~~~话有点远了,也就是说这篇文章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了。
这个拉开,再拉回来,先看食道癌怎么从六经论治?大家可要知道,食道癌是中医发现最早的癌症。为什么?因为咽不下去了,那诊断最容易。在司马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25个医案就有食道癌,不过那个时候效果不好啊。所以我们作为中医肿瘤医生,食道癌就是一个最需要解决的问题。2002年,我在第四军医大学的一个学术会议上,发表了我的《全通汤治疗食道癌》这个演讲。当时就有陕西省中医研究院的郑怀林研究员,他说:“王教授说的是对的,他当年到我村里去,治好了我村的食道癌患者,就是拿他那方子吃了以后,再做了两次胃镜都没找到癌细胞”,我说:“那你把这个处方再收回来”。收回来已经写到我以往的书上了。所以,我作为经方传人,几乎没有多少自拟方,甚至,越来越少。现在大约只有六七首自拟方,四个得了专利。越来越少了,为什么呢?用我现在的话说就是:我浮沉医界五十年,没有经验,唯一的经验就是”激活经典”。怎么个激活经典呢?全通汤——就是以芍药甘草汤为主的,缓解挛急啊!吃不下去了!你说这肿块堵塞了,怎么把这肿块消了?那是另外一回事。而怎么当时叫它有效,那就是芍药甘草汤。芍药甘草汤缓解挛急,中医人哪一个不知道?但是你知道当食道被十分之一的肿块阻塞的时候,本来它阻塞不了多少,但是食道痉挛了,所以,可能就阻塞了60%以上。我们虽然把这个肿块没有很快的消除,但是食道痉挛解除了,能咽下去了,这就是效果!这就是我全通汤中用经方,但是内容多,不是光这一个经方。我们陕西首届名中医,当时的空军医院中医科主任,在他的《杨宗善名老中医临证精要》一书中,只有两个医案是肿瘤的,都是食道癌,都是用王三虎的全通汤治好的。不是我治好了多少,你看我们现在在公众号上一发,我只是仅仅说了一个缩小,都有的人说了:“你治好过没有?”光这老先生我们陕西省第一届名老中医就治好过两个。甚至他写这个的时候还没有见到过我,只知道是第四军医大学教授,只知道以后还有新的进展,他用了。出书以后我们才见面。现在这老先生还在用,已经80多岁了。我和我的学生用全通汤治疗食管癌就更多了,大家可以查。
我们在十年文革期间,出的医学书很少。中药书只出了两本,这是《参考消息》当时的说法。一本是南中医编的《中药学大辞典》,第二本是我们渭南中医学校刘寿山编的《中药研究文献摘要》。那么方剂呢?就是成都中医学院出的《中医治法与方剂》。问题就是前几年,《中医治法与方剂——肿瘤》这一本新书出了。300多个治疗肿瘤的方剂中,只有5个方剂是现代人的,我的全通汤荣列其中。大家可能说你是不是讲的远了?不远!会回来的。就说,即使这么有效,我也不满意!常常是辗转反侧,夜不能寐。那怎么办呢?
我这么多年提出了一个观点,“风邪入里成瘤说”,风邪入里成瘤其实就不是我的观点,是《内经》的观点。“四时八风客于经络之中瘤病者也”。但是我要把它作为一个论文提出,那还是我的观点。那要有理论探讨,理法方药,一线贯穿。这个就不是重点了。重点是在实践中我发现,我的全通汤并不能解决肿瘤的所有问题,尤其是早期食道癌怎么办?这个其实就是风寒束表,津液凝聚成痰,气机不畅。这个太阳病简单说是小青龙汤证!这样说起来好像有一点简单,如果嫌简单,我就把它往复杂了说,在历代涉及食管癌的中医肿瘤著作中,都提到一句,“三阳结谓之隔”《内经》说的。我们有的肿瘤专家也是以这为题讲演的,但是在讲的过程中没提“三阳”,“三阳结谓之隔”是《内经》说的。张子和说:“结者热结也”。有人就说凭啥说就是热?张子和已经不在了,也没有人回答了。实际上食道癌是寒热观点之相左,争论之激烈,效果之差强人意,中医肿瘤中间问题最突出的疾病。你说是寒,他说是热,你说是热,他说是寒,为什么?效果差呗,没抓住重点呗,我提出了“寒热胶结致癌论”就弥补了“三阳结谓之隔”简单或热或寒的说法。
先说什么是三阳?二阳太熟悉了。因为我们中医说:“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太熟悉了,但当我们说:“二阳之病发心脾”,那三阳是什么呢?不知道了。三阳是太阳,那少阳呢?一阳呢?少阳。“三阳结谓之隔”,就是《内经》说:“从太阳病,可以论治食道癌”。如果说我们在找旁证的话,二阳之病又要拿出来说了,“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我们认为这是情绪,心脾两虚造成的,问题是后边的话呢?“其传为“息贲,其传为风消,死不治”。那也就是从六经的观点来看,风邪进入到太阳能致噎嗝。风邪进入了阳明以后,就可以导致月经不来,进一步发展为糖尿病。再进一步发展为肝癌的肺转移。息贲,就是最常用的古代肿瘤啊!
那么一阳呢?一阳能不能造成肿瘤呢?就是说风邪从少阳进入人体能否造成肿瘤呢?太能了!一阳的问题《内经》中间列举的病症太多了,我就不一一举例了,但是,我们从临床中体会到,少阳就是直接进入骨髓的途径。《伤寒论》11条,“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我们的老师说:“这就是辨别寒热真假的”。怎么就叫寒热真假呢?寒是真寒,热是真热不行吗?他不可以是骨髓有热体表上有寒吗?不可以是体表上有热,骨髓有寒吗?现在的多发性骨髓瘤,以及白血病等等,不就是这些病吗?你再想张仲景为什么在第11条讲到这个骨髓问题的,大家都知道,《伤寒论》前十一条是总论(第12条讲到桂枝汤中风证),总论的最后了,他的意思说:其实六经呢,也不是什么病都能治的,也不是所有病都从六经论治的。我这六经辨证,我有创新,但是,你说什么病你都从六经辨证那不一定。比如说:骨髓的病,比如说这种寒热错杂的复杂问题,未必就是六经的问题。我从这个角度解释,可能大家笑说:“你这个纯粹是自己想的”,哎!有时候你就想,是不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从实际上发现少阳与骨髓关系密切。比如扁桃体,就是少阳的门户。血液病、骨髓瘤,小孩这种白血病,常常就是从扁桃体发炎开始的。髓会悬钟为什么呢?悬钟穴就是少阳经的,所以说这个事情是不是六经辨证就有意义,尤其是我发现了以后,小青龙汤就治噎膈,就治食道癌。啊呀!我说真是踏破天险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张仲景说了:“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张仲景都验证了,我现在用它治疗噎膈有什么错吗?效果太快了!当然,不是光用它就行,你想当我们用发散风寒,减少渗出,扩张食道的办法,小青龙汤一用水气一消除,马上能吃下去饭了,病人觉得好啊!这就是我讲的第一个问题。
举个例子吧,刘先生,85岁,2020年10月11日到渭南找我看,吞咽困难4个月,确诊食管癌放疗8次,仍水米不进,甚至发热,咳嗽,虚不可支,遂停止放疗,插入胃管,保守支持治疗月余。不能老这样下去吧?我一看形体消瘦,虚弱无力,鼻饲流质食物,咳嗽痰稀,浊唾涎沫,咽喉干痛,大便干结,舌淡胖,苔白厚水滑,脉弦细。怎么办?小青龙汤加味啊!诊断:噎隔。水饮凝结,肺气不宣,阴液亏耗。治法:温肺化饮,兼顾阴亏。用方,小青龙汤加味:麻黄12克,桂枝12克,姜半夏15克,白芍20克,细辛5克,干姜12克,五味子12克,茯苓30克,麦冬30克,百合30克,红参12克。威灵仙20克,瓜蒌30克,桔梗12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当然,小青龙汤中就有芍药,当年12月12日下午复诊。吃了24服药以后他说了:“半个月前咳嗽减少,正常进食,体重增加2.5公斤,气色很好,二便如常”。不要再问:“你把肿瘤治疗好了没有?”我把病人的痛苦减轻了,不行吗?所以我有一句话:肿瘤是个慢性病,减轻痛苦保住命。掌声在哪里?哈~哈~(果然掌声四起)。
第二,肝癌脑转移、昏迷从阳明论治。
三、肝胆恶性肿瘤从少阳论治
少阳经涵盖三焦和胆经,表里之间,枢纽所在,还由于肝胆相连的原因,肝胆恶性肿瘤我是以小柴胡汤为基本方的。其实,小柴胡汤方后加减法中就有“胁下痞硬者,去大枣,加牡蛎“的记载。寒热并用,补泻兼施的特点也符合恶性肿瘤寒热胶结、正虚邪实的基本病机,尤其是肝癌、胆囊癌引起的恶性腹水,小柴胡汤的疏利三焦水道不可或缺,配合五苓散化气行水,确有其效。
我用小柴胡汤治疗肝胆肿瘤为时很早了,因为1990年,我从东北回来路过北京见到了刘渡舟教授门诊,开的方子就是小柴胡汤治疗肝炎,那么我就学会这一招。没几样药,治肝炎、治肝硬化,治的太多了。那么治肝癌呢?我刚不是说了么,到肿瘤研究所的时候,我没有系统学过中医肿瘤学,没有受当时的肿瘤学科限制,但是有机会,有什么机会呢?我们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医史文献研究所苏礼所长要主编一部《古今专科专病医案》丛书,其中就有肿瘤分册。一见到计划,我就说我现在是肿瘤专家,这本书我来主编!就在编写这本书的过程中,300多篇古今的医案,把我的观点形成了,古人的长处短处我知道了。那么,这就叫:不是学好了再干,而是干起了才学习。那要治疗这个肝胆肿瘤,这个毒药那个毒药,我初来乍到,敢用吗?我觉得这路可能不太对呀!那小柴胡就能治,甚至这个在我从事肿瘤专业以前,我们老家有一个人就是医生,肝癌晚期,我就用的六君子汤,他觉得有效。再到临床上一看,你这样吃不成饭,胸胁苦满,不是小柴胡汤证吗?更主要的是,小柴胡汤原文中间:“胁下痞硬”原文七个加减法中,“胁下痞硬者,去大枣加牡蛎”。软坚散结,这不就是治疗这个的吗?
如果说你说这个还不够,《伤寒论》第98条有“面目及身黄“,小柴胡汤不可与也。其实前面是可与小柴胡的,若渴欲饮水而呕者,小柴胡汤不可与也。再看96条小柴胡汤证很全面,97条是他破例讲病理。张仲景出方剂而不言药性,讲病症而不言病机。破例桂枝汤有,小柴胡汤有。所以,96条讲了小柴胡汤,97条:”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我今天说:邪高痛下,故使呕也。痛下——是啥意思?我看未必大家就理解。上世纪在上海,20年代100多年前,刘民叔在上海他研究《汤液经》,人已经在1964年去世了。他说:“这邪高痛下,痛下就是痛快的意思,邪气很快下来了,所以,邪高痛下,故使呕也。”下的太快了,估计是受不了,所以呕吐了,等等……所以,总的来说《伤寒论》真是要反复的琢磨,这个就是我琢磨出来的。
到第98条呢:“伤寒五六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本渴饮水而呕者。柴胡汤不中与也,食谷者哕。”这是什么病?——大肠癌的肝转移。你看!张仲景已经用上了,不是我想的,在《伤寒论》的阳明篇,231, 232条都提到“胁下满痛,胁下痞硬而满”。为什么少阳病在太阳病中讲了,阳明病还讲了两次呢?这不是重复了吗?这阳明篇两条,已经将心下痞硬而满提到了议事日程。你不要因为小柴胡汤治的就是简单的“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正儿八经的病,阳明病,肝胆肿瘤就是用小柴胡汤的。你说不一定对吧?《金匮要略》上说:“诸黄,腹痛而呕者,与柴胡汤”,难道诸黄还不包括肝胆肿瘤引起的黄疸吗?
我们可不要小看小柴胡汤。寒热并用,升降并调,虚实兼施,甚至,小柴胡汤中的许多药都是可圈可点的抗癌药!你说这个有道理吗?我说有道理。《神农本草经》365种药中间,有三味药提到——推陈致新,其中就有柴胡。推陈致新是什么意思?推陈致新就是广义的抗癌药。因为癌症就是新陈代谢紊乱了。前多年流行的什么细胞凋亡学说嘛,不凋亡了,凋亡太快了(就成肿瘤了),那不就是新陈代谢紊乱了吗?《神农本草经》明明确确的就提到——推陈致新啊!
古人的话太有深意了,黄芩——就更有深意了。《神农本草经》讲黄芩怎讲的?我当时还真不知道,我只知道日本都说黄芩汤是抗癌呢,我们国家不少有人跟风呢。《神农本草经》365种药中间,34种药就有治恶疮,恶性肿瘤、疮疡,其中就有黄芩。辨病用药,直接用黄芩抗癌了。那你说这人胃寒还吃不成,加干姜就完了么,加生姜就完了么,他就能吃了么。
人参,当我搞肿瘤以后,我就发现人参的抗肿瘤作用被忽视了。编辑《古今中医专科专病医案·肿瘤》的时候,就把人参抗癌论的观点写进去了。这个书一写成。我们那个主编说:“好了,你们以后就照王教授这样编。”出版社的编辑一看:“好了,你们以后照着这本书的样子编。”,省事呗!不用改呗!畅销呗!当然现在已经是20多年前的事儿了,我也没有啦。这个书中我就发现,我们现在的肿瘤专家,不用人参。为什么?我问了,“党参代替啊”、“太子参代替呀”、“西洋参代替呀”。为什么要代替呀?说人参偏热啊。我说干姜、附子、细辛、肉桂整天用都不嫌热,人参偏温一点儿就热了?你这不是开玩笑吗?张仲景就是开人参抗癌的先河!“胃反呕吐者,大半夏汤主之”。只有三样药还包括蜂蜜。那胃反呕吐不是胃癌吗?他就是用的人参啊!唐代军医李绛,《兵部手集方》,用单味的人参也治好了胃癌;明末清初的大医家张璐,单纯用二斤人参,把乳腺癌治好了,那个时候就知道癌症不好治。但是,人有钱啊,其他药也不好用啊,就吃人参好啦。那我就不能用人参吗?有些人说人参贵呀。在人命面前,人参不贵!在现代社会,人参就是“萝卜价”,几乎和人参一样贵的药太多了,我们怎么能认为人参贵呢?真正是: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现在的人参都是五年以上的园参,不值钱,但是,人参就是人参!就像我说,马就是马,不是牛!野山羊和家养的羊,绵羊比起来差距很小,人参就是人参,你用党参代替就是不行!更主要的是,我有伤寒功底,我觉得人参既能扶正,又能祛邪的。比如说,我们平时说的,阳明四大症:大热、大烦渴、大汗出、脉洪大,用啥呢?白虎加人参汤啊。人参是既能扶正,又能祛邪的。所以,人参败毒草茯苓,枳桔柴前羌独芎。人参败毒散就是用于治疗传染病的,为什么能用人参?
人参既能扶正,又能祛邪。而黄芪就不具备这个条件,黄芪的‘耆’是老的意思,老头,排排坐分果果,都是自己的孙子不管好坏,所以《伤寒论》中,没有用黄芪,缓不济急。可以再慢性病中安抚,安抚用的。所以,我在肿瘤临床基本上不用黄芪。这和人参形成鲜明的对比,如果我不用人参,我今天就坐不到这里。呵...呵, 90%以上的肿瘤病人我都是开人参,少则12克,多则20-30克,照样行。在泉州前几年讲课,有一个学生他妈,妇科肿瘤,吃我的药,吃,吃,吃到最后……哎!吃不进去饭了,水米不进了,卧床不起了,怎么办?我说:“那还有啥办法?你的药还没吃完,那还有什么办法?”患者说:“那你一定要给我想办法呀!”这个医生是个孝子,一定要我想办法。独参汤!一天30克人参,继续熬。结果呢,过了三天又起来走路了。我说那你就把剩下的药继续吃就完了。哈哈哈哈...你看,就这个方剂中间我们就有这么多话说,包括甘草——安五脏,啊呀,多了我就不多讲了,总之来说,自从我发现了小柴胡汤是治疗肝胆疾病的好方,应用之处,比比皆是,且常常有惊喜发生。
王三虎。王三虎,男,出生于1957年7月,医学博士,陕西省名中医、广西名中医。曾任第四军医大学教授,现为深圳宝安中医院特聘专家、西安市中医院首席中医肿瘤专家、淄博市特聘中医肿瘤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