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从六经论治肿瘤下

出自当代王三虎相关的经方为《

四、乳腺癌、甲状腺癌、癌性发热从三阳合并论治

  二贝母汤是我最早的治疗乳腺疾病,包括乳腺癌的自拟方之一,曾获国家发明专利并做成二贝母胶囊,在西京医院应用20多年。近年来,我越来越觉得乳腺病与风邪关系密切,三阳合病是乳腺癌的初期表现。

  我记得北中医一个教授说过一句话:“由于我们对社会的冷淡而被社会所冷淡”。这句话用到这里是这个意思——由于我们对社会热点问题置若罔闻、我行我素、不以为意,所以,你再不要埋怨人家不找你看病了。现在甲状腺结节发病率这么高,你有什么好方法?乳腺结节乳腺增生发病率这么高,你有什么好方法?我以前呢,在第四军医大学,也没有干成什么事儿,反正有两个药,其中有一个药已经接近审批,马上就成新药了,第四军医大学打包都卖出去了,结果中国中医药局管理局原局长郑筱萸犯事儿了,第一个挡的就是我这个药没通过。多亏没有通过,我现在有了新的思路了。当时我就叫二贝母汤,二贝母胶囊在西京医院用多少年了,我们的一些著作中都提到。

  但是呢,随着时间长了,我们也冷静的分析了,我们的二贝母胶囊治疗乳腺疾病,还是局限于以往的成见——化痰散结呗、疏肝理气呗、通络呗,那么,你说没有创新吗,至少我用土贝母就是创新的!土贝母入药才150多年,现在药理研究土贝母已经打扮成全能抗癌了!就像把人参已经打扮成全能抗癌药了一样,不仅断其粮道,而且能把肿瘤毒死!而且能怎么滴怎么滴说的多了,这不是我们中医说的,那是药理学家说的。土贝母越来越被证明是非常好的抗癌药!浙贝母呢——化痰散结。大家可没有想到,浙贝母还有“开心”的作用,散结、开心。你说乳腺肿瘤没肝气郁结?也不对。但是我们如果只能认识乳腺癌就是肝气郁结,情绪不畅造成的。这个怕是我们中医的误区,乳腺癌的病人经常就是女强人!如果要说农村的话,我就说,就包括最近这两天来这里的(患者),一说她就哭了,看病看病就看出来的。我说:你知道你这个病怎得的?“不知道!”,“心比腔子高!”。“心比腔子高”啥意思?自己的能力远远超过了现实,远远达不到自己的需求和欲望了,这就叫心比腔子高么。我说你这是一辈子太好强!争胜!把心思都扑在了家庭的事业上了!把自己累病了,哗——哭成泪人了。哎!不一定是肝气郁结。但,我们的二贝母汤中的浙贝母有“开心”作用,也未必是大家都能想到的。这也是效果好的一个原因。但是时间长了,我们既要看到自己的成绩,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因为临床就是试金石——吹不顶用!

  当我在广西柳州的时候,发现这个乳腺疼痛效果不好。诶!我说这为什么?这个患者说:“我这个一冲凉就好了”。而这个柳州说的冲凉是洗热水澡,她的意思说:我这个乳腺疼痛,只要一洗热水澡就不太疼了。寒邪我怎么忘了?这,这,这,最后这几年想一想,是啊,这个乳腺就是皮肤堆积起来的呀,这个乳腺是最容易招风的呀。这个我在北京听一个乳腺专家讲课:乳房属胃,乳头属肝。结果讲到最后,他那些治疗方法与肝和胃没有关系,我怕这就是我们中医界要避免的,都拿古人在这做文章了,装门面呢。既然说乳房属胃,你用的啥治胃呢?用啥治乳房呢?你给我说。既然没有你为什么要把古人拉上去?装门面呗。

  我就觉得这个乳房经常是——有寒有热。寒要散寒,热要清热,清热要用石膏、知母。散寒的呢?哎呀,找呀找呀找呀找,找到一个好朋友。呵...呵...《神农本草经》讲——麻黄。《神农本草经》才多少内容啊,我们为什么说老先生让你背呀,你要背呀,你怎么不背呢?没尝到甜头,我这样一说你就尝到甜头了。《神农本草经》讲到麻黄的时候,“字乳余疾”,“字”是写字的字;乳,乳房的乳;余,多余的疾病;这“字“是啥意思?据我知道有个成语叫:待字闺中。字是生产的意思。那么,就是待生产的,还没结婚嘛。乳呢?这是实实在在的乳房,就用麻黄!麻黄治症瘕,就用麻黄!麻黄通九窍!乳腺也不是有窍啊。细辛——在《名医别录》中间,“细辛”明确提出三个字“下乳结“。下乳结——细辛。哦,太阳病我找到了麻黄、细辛;阳明病,我找到了石膏、知母;少阳呢?少阳经就路过乳房,这不就是少阳经柴胡汤证么。所以,我们在自己经验理论的基础上,有了新的看法。你不觉得这才是《内经》“汗之则疮已”的一种现代应用吗?我们经常说:“汗之则疮已”,真正到了肿瘤界我们有这样用的吗?我们有这思维吗?我们只知道以毒攻毒、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扶正祛邪。都是治法学上的改进,没有从六经的角度,没有从这个病本身的角度考虑问题。

  就在我把乳腺问题解决的差不多的时候,突然又发现——荆防败毒散中间的荆芥,在《神农本草经》中间是治疗鼠瘘,瘰疬、寒热,生疮,破结聚气。哎呀!你不觉得这个“荆芥“是不是被我们所忽略了?我们用荆芥有几个人想到这里,尤其是,我突然发现了,荆防败毒散。“荆防败毒草茯苓,枳桔柴前羌独芎”。我们背过的太多了,但是,我搞了肿瘤几十年,用的少。但是当我看到荆芥在《神农本草经》中论述的时候,荆防败毒散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更主要的是中间还揭示了一个道理——观念和实践的问题。

  这就是有时候先有观念,有时侯先有实践。从人类来说先有实践,从实际出发,常常观念在先。这个《元素周期表》是不是观念在先?你没时间证明,但他已经出来了,已经想到了。那有些人想没实践咋能产生理论?这你就过于局限实践了。就像毛主席《实践论》说的,书本上的知识对于古人来说对于作者来说也是实践。这里说这个有什么意义呢?李赛美教授她的学生写的用大前胡汤治疗什么经验?我一看,李赛美教授用大前胡汤,小前胡汤,那我怎么没用?前胡究竟是什么药?我倒是知道这个药。这就用我现在的一句话:遇到疑难怎么办?经典著作找答案!找答案呀,看看经典怎么说的呀?经典刚说了,前胡也是《名医别录》五样能推陈致新药中间的一个,哎呀!当时我一看,我清楚了。前胡就是下气的,又能推陈致新。前胡为什么能下气?“苏子降气聚半归,前胡桂朴草姜医。”那前胡不就是下气平喘的止咳嗽平喘药么。

  那前胡是下气的,柴胡是升清的。这柴胡、前胡都能推陈致新,柴胡、前胡作为对药,那这简直就是我们中医抗肿瘤应该重视的一对好药。虽然我还没有把它做成我的方子,我也用的不见得是那么自信。但是当我看到荆防败毒散以后,“荆防败毒草茯苓,枳桔柴前羌独芎”。有柴胡有前胡,还有枳实。枳实是治什么呢?《神农本草经》说枳实治大风在皮肤之间麻豆苦痒。麻豆——结节;豆子——皮肤中的豆子,你说这是啥?有点像甲状腺结节。

  这个当我发现以后你看,前胡、柴胡、枳实、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更主要的是,陈实功的《外科正宗》中就把荆防败毒散作为治疗痈疽初期的效方。是不是现在给我们中医肿瘤专家提了个醒,我们要把治疗肿瘤的重心前移,是不是符合对我的“风邪入里成瘤说”应用的补充和发展?要让我现在看,以前强调“风邪入里成瘤说”。现在看来“风邪入里成瘤说,太阳经常受折磨”。风邪侵袭肌表,他可能是几十年就盘踞在肌表的,不要因为无寒热就不是表证。

  这中间就提到一个表证的问题。什么是表证?什么是太阳病?太阳的问题,表证的问题。王庆国大师今天上午讲的葛根治疗脱发。他用葛根了。脱发就是表证!根据是什么?那还不是经典著作说的吗?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目眩、发落”。张仲景说的,关节疼就是表证,皮肤痒就是表证,颈项强,就是表证。身痛就是表证,我看大家就不一定重视了。我们说:有一分恶寒就有一分表证,这是指的在发热状态下讲的,张仲景那么多的强调先解表后温里,有表证先解表,急当救表,救表有桂枝汤,救里宜四逆汤。问题是什么是表?我怕我们是含糊的。我说:身疼就是表证!因为张仲景说了:“后身疼痛者,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这一下子就把思路开阔了!中医不就是用的这些麻黄、桂枝、细辛止痛嘛。

  柳州市,广西荣军医院有一个医生是我的粉丝,她有一个患者老兵,身疼受不了,叫了多次专家来会诊,专家就是骂她:“你这不对!你那不对!”那你说啥病?不知道,但是,就是你做的不对!结果他就找我,我把药开过去以后,她就微信过来说了:“我们这里的医生说你开的是小青龙汤,小青龙汤能治疗身痛吗?”,我说:不能吗?麻黄汤怎么说?头痛,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那小青龙汤怎么就不能治?有麻黄,有桂枝,有细辛,有干姜怎么就不能治身痛呢?吃你的!当天晚上吃了,不疼了!你可要知道,吗啡打上都不顶用的情况下。当天晚上不痛了,睡好了,她和护士太高兴了。第二天早班就给科主任‘吹’——哎呀,吃了这个中药一晚上我们都没有起来。主任说:“不要高兴的太早了!”。结果再吃了一周,效果还是这样。所以说,我们对表证的概念是不是不清了。真正是——善治者治皮毛。

五、腹部恶行肿瘤从太阴论治
      太阴提纲,我们已经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但是我们对他的解释只是一个随文演绎,想当然。如果我们换个思路再看,太阴提纲就是腹部肿瘤的表现,《伤寒论》第273条“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这个事情其实我现在说,我们看看太阴病的提纲,这就叫因人而说,经典就是这样,各有各的解读。要叫我站在肿瘤专家这个角度看太阴病提纲,这简直就是腹部肿瘤么!“太阴之为病”,现在给大家和一些青年医生普及一下什么叫“之为病”?。“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大家听得太多了,问题是什么就叫“之为病”?我这个人就是爱抠字眼,我说:这个之为病的意思,如果要从语法上讲,有点儿不好说,但是从实际意义上讲,太阳之为病、阳明之为病、太阴之为病,这“之为病”这三个字,实际上就是——拉开架势讲话的意思,太阴这个病啊,说来话长。所以六经都有之为病,拿这都能解释。
      肠痈之为病,肠痈我们说:阑尾炎!阑尾炎的话还要用“之为病”这么郑重其事的,拉开架势说话嘛。肠痈之为病...肌肤甲错,一看就不是阑尾炎,叫我说这就是大肠癌。为什么要用之为病?拉开架势说话啊,肠痈这个病啊,可不是那么简单!所以这六经提纲都有之为病。
      我们陈亦仁教授强调“六经钤百病”嘛!这里边道道多了,你看!“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在我们大家看来这有啥,这就是腹满而吐。但是你可知道我学《伤寒论》,从出道的时候,也就是我还没有考上咱南京中医学院的时候,我就发表过文章《仲景遣词拾零》,其中就有“而子表示递进”。腹满而吐,这个“而”。你说这有啥意思?没有意思吗?我看就有意思。“而”表示递进,就是说:我们张仲景这个“而”字后边儿的词才是强调的。孤证不立啊。你这样说谁能信啊?那我给你说,我在29岁就遇到这问题。葛根芩连汤——喘而汗出。麻杏石甘汤——汗出而喘。都有喘都有汗出。就是一个“而“字不同。而字前后字不同,用方不同。要不然你怎么辨?你怎么就知道他就用葛根芩连汤证?你怎么就知道他用麻杏石甘汤证?就看他后边是喘?还是汗出。汗出而喘者,肯定是麻杏石甘汤。那麻杏石甘汤主要治喘嘛,那喘而汗出者呢?里有热嘛,喘都不是主要问题,里有热葛根芩连汤。是不是我用一个而字把两条条文解开了。
      那用到这里,腹满的已经吐了,可不是一般的吐。吐到什么程度了?吐的都吃不下去了!那小柴胡汤才是默默不欲饮食。而我这个人爱抠字眼儿,今天当着老师们的面儿、同学的面儿,说说我的心得,有一点胡扯。“默默不欲饮食”谁都知道啥意思,我就不知道这两个“默默”是什么意思?至少我觉得,我们老师没讲。默默不欲饮食就不想吃饭了!那还用“默默”干啥?“默默”用我的话说就叫——闷闷不乐!闷闷不乐,“闷”是什么意思?闷闷是什么意思?不说话。闷闷不乐就是表情淡漠,不说话,默默不欲饮食。所以,一看就是小柴胡汤证。
      腹满太常见了。当腹满导致的呕吐,都吃不下去饭了的时候,你觉得还是一般的病吗?我看就是肿瘤。“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你注意,张仲景并没有说误下。张仲景批评的人太多了,丸药误下之,等等。这里怎么没说误下?若下之必胸下结硬。那肚子里面有肿块儿了,若下是正常的。下的结果是肿块还没消呢,肿瘤长大了。哎,这就是我的理解太阴病。不知道大家觉得有没有道理?
      问题是这太阴病怎来的?风邪入里造成的。六经都有表证,风邪直接入了太阴了,入了腹部了,形成了肿瘤了。这才是我的“风邪入里成瘤说”的另一个依据。为什么呢?因为《伤寒论》,太阴病篇只用了三个方子,“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桂枝汤!“腹中痛者,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还是用桂枝汤,为什么用桂枝汤?风邪入里。邪气从哪里来,就从哪里去。张仲景真是把这个体会到了,用到实处了。你看我说的有道理没有?有道理还要看临床上有没有疗效啊。
      我们有一个例子,就在山东淄博,有一个小孩儿,腹膜后肿瘤。肚子疼的受不了,抱上来的。本来我在淄博有两个工作室,4天以后,应该在他那边上班,等不到,把号都挂了,今天就来了,抱上来的。腹膜后肿瘤肚子疼的受不了,面色苍白,抱着。我一看,桂枝加大黄汤、桂枝加芍药汤、小柴胡汤,几样方药综合吃。我的学生看这个病我都敢治,就想看看有效没有效,结果有效。等我再到他那里去的时候,就效果很好。等到这个月来了,小孩儿自己走进来了。这个时候我说:同意放化疗,同意配合西医,因为肿块那么大,因此我们中西医结合吧,不管西医中医怎么争功,我们也要从实际出发。等到三四个月了,这个小孩儿说:“我不吃药了。”我说:为什么不吃药了?嫌苦。大家注意,大凡是病人吃着药说不想吃了,嫌苦,说明病情解决了。哈哈,那病上来了难受着呢,那连“屎”都吃!更别说是药!苦怕啥?所以我就常说:有些病人说:苦!有些病人说:我不爱吃药。我说:我才不爱吃药!有了病了还由你在这儿说。但是,这个小孩我不能这样说呀,小孩说:我不吃药,嫌苦。我说那我给你开点甜药你吃不吃?他说:“吃”,小建中汤。小建中汤就是桂枝汤加芍药再加饴糖么。因为经过我们的治疗,因为经过放化疗,消化系统摧残了,我们需要重建中气。所以这个时候我才理解,为什么叫做建中汤?不管小建中大建中汤,重建中气。所以,重建中气就得慢慢来呀,用啥呢?姜啊、桂啊、甘草啊、大枣啊,胃肠道最容易吸收的,最平和的。这就是一个例子,意思讲到了吧。
      我在肿瘤临床二十几年了,真是体会到了张仲景的著作的重要性。所以我当年提出一个观点:叫做中医读书的三个境界。我给学生一讲,学生写成文章,《健康报》上发表了。发表的时候改成:“名医读书三个境界”。我自己怎么好那样称呼呢?我就说:医生读书的三个境界。你看我说的这个对不对?第一,刻苦攻读。这谁都经过;第二,会心之乐。你有会心之乐吗?你读了几十年书有会心之乐吗?书上讲的好啊。跟我想的一样,哎,我就是这样想的,啊!我久思不得其解,书上给了我方法,这就叫会心之乐。你有吗?有这个感觉的话,基本上就会成为省级名中医,没有就差得远。第三个境界:生活必须。什么叫生活必须?我看书没有目的,我看书不为谁,我看书是我生活的必须,就像我的手机!为什么我要看手机?习惯了......哈...哈...所以,当我们把这个看书看成隐了,看病看出瘾了,看书看成一种生活必须的时候,往往不经意间解决了好多问题。
      比如说:吃我开的药经常有人说:“拉肚子”。说起来我这个人用药,用我中专毕业实习的时候李老师的话说:“你这个人用药霸的很”。就是敢用,认准了,不存在扭扭捏捏的问题。所以,经常有人说吃了药拉肚子。我觉得这个不是我的事儿啊。有时候一看药方我这个药好着呢,不至于拉肚子,那为什么呢,这还真让我没有办法说了。突然有一天看到《伤寒论》第278条:“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啊呀!张仲景说了,这是排毒!当你体内产生了正气,排毒外出了,这是好事儿啊。结果我一说这,太好啦,有多少临床疑难的解决,都是在排毒。呃!把坏事变成好事了。
      六、恶性肿瘤危重阶段从少阴论治。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微为阳虚,细为阴虚,百病之晚期,均涉及少阴心肾,肿瘤亦然。但阳虚易解,阴虚常被忽视,所以,少阴病,更应重视阴液的耗伤。少阴三急下,不比回阳同样急迫吗。因为少阴病,人体之阴阳均在非常低的水平,极易造成阴阳离决,所以要洞察秋毫,见微知著,发在机先。再说少阴病,时间差不多了,我从来不拖堂。少阴病,说实话。我们对少阴病的理解不一定准确。“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什么就叫但欲寐?但欲寐就是:呼之则精神略振,须臾又恍惚不清。浅昏迷,百无聊赖,你叫半天他会嗯...嗯,你不叫他,他哼哼又睡着了。他还能对答,不但入院病人,门诊上都有。那么我其实把这少阴病就定义为——ICU(重症监护病房)。少阴病其实就是 ICU的病人!我们作为肿瘤医生到ICU病房会诊,所有病都成了少阴病了,不是阳虚就是阴虚。阳虚我们容易想到这个四逆汤啊,阴虚就不一定能想到!那张仲景说:“少阴病二、三日,心中烦不得卧者,黄连阿胶汤主之。”这是张仲景说的少阴病啊,不要以为少阴病就是阳虚,阴阳两虚!所以,“少阴之为病,脉微细”,如果说微为阳虚,细就是阴虚。哎,懂了!
      2004年5月1号柳州市中医院叫我过去,说的是参观呢,实际上是考察呢。碰见台湾一个董先生,胰腺CA病人,我也不知道是啥,我一看说:这就是黄连阿胶汤证。结果等到6月份又叫我去了。这个老头说,这个医生我信!你这药我吃!“为什么?”“顶用啊!”。你可要知道啊,阴虚比阳虚一点重要性不差。这与古医书讲:“久病必问寝食”,不谋而合。当然,回阳救逆也是回天之机。我们现在大讲:“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那阴呢?当我们大讲阳气重要的时候,可不要忘记了阴。在文革时期,毛主席就是红太阳!我们最熟悉的歌是啥?(唱)“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接着是啥?“雨露滋润禾苗壮,干革命靠的是毛泽东思想!”是不是?当我们强调太阳的时候雨露就跟着。所以,当我们强调阳虚的时候,阴虚就存在。危重病人,就害怕睡不着觉,难怪张仲景说:“少阴病二、三日,心中烦不得卧者,黄连阿胶汤主之。”如果能睡着觉,或可能延缓时日,如果睡不着觉三天就耗干了。你看那ICU病人,那都虚的不行了,还操的心多得很,说话多,睡不着。赶紧让睡着觉,所以我们用黄连阿胶汤、用四逆汤。经常用,甚至,今天用这,明天用那,甚至两方同时用。
      包括我刚才说的三急下症,用大承气汤也是这个意思。少阴病,三个急下症,用啥?大承气汤啊!急下为什么存阴呢?急下就是救人呢!他这个燥屎在肠中消耗津液太快,那个时候不会输液,即使会输液,也不顶用,肠道还是要通!2002年我从内蒙古开会回来,因前列腺癌腹部转移,如小儿头大,经我治疗,肿块消失的惠老先生,病情急转直下,突然面目浮肿,表情淡漠,似睡非睡,四肢不温,不食不动,舌淡脉细,真少阴阳虚证。急煎服大剂,四逆加人参汤三剂,转危为安。此时若用五味药以上,则大失仲景精义。上个月,其女找我旧事重提,才是我写《伤寒论与肿瘤》的直接原因。
七、胰腺癌从厥阴论治
      厥阴病提纲:“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蚘,下之利不止。”是典型的寒热错杂证,也是日久不愈,渐至成积之“寒热胶结”的临床表现。北京中医药大学肿瘤研究所所长黄金昶教授,胰腺癌用乌梅丸深得我心。也是把握住了恶性肿瘤病因病机复杂,需要补泻兼施,寒热并用的基本原则的具体体现。我呢,主张用的是黄连汤。这实际上是说:如果以痛为主——黄连汤。如果以泻为主用——乌梅丸。我们现在,在肿瘤临床处方用药越来越简单,越来越单纯,越来越回归经典,也就是那么几样药,黄连汤七味药,我们就这样用。因为加拿大一个华人医生,跟我视频中见一个黑人,说只能给活几十天,每天还要抽几百毫升胆汁,引流呢,疼痛的受不了,我就是用的黄连汤,结果好了。好了后他把这一段录像给群里发了,我看到了,我才把他的处方要回来,才激起了我对黄连汤的认识。或者说奠定了以黄连汤为主治疗胰腺癌的思路。因为实实在在是我们治疗好的。桂枝用15克,干姜15克,止痛作用不比吗啡强?非常实在。
      这个当然成为一篇文章比较难,我这么多年号称是用经方抗癌,这都是历史形成的。但是我的书上,尤其是我的代表作《中医抗癌临证新识》人民卫生出版社,今年出的第3版。已经是总第12次印刷了。在第3版上,胰腺癌部分还是只有一个方子是自拟方,为什么?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子。而这个自拟方竟然是我在南京中医学院正式的,唯一的,第一个认识的本科生,小伙子。因为他爸胰腺癌,我用自拟方,效果还不错。但是,势必不是经方啊,即使是有经方的影子,我觉得我们一点儿都不吹,不多吹,不必要吹。所以在这个时候还没有出现这个经方主方。当加拿大的这个现有的资料来了以后,我的理论基本形成了。形成了的时候就看到倪海厦用干姜芩连人参汤,治疗胰腺癌。
      倪海夏大家都知道,让我说:哲思有余,他对唤起了民众学中医功不可没,但是哲思并不代表他有那么多的临床实践,但是我一看为什么就重视?他说的是干姜人参芩连汤,和我这种寒热胶结致癌论是相符的。第二,我就激起了我对《伤寒论》359条的反思,为什么我就不理解?第359条:“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芩连人参汤主之。”我们背了这几十年,我怎么就没看出这一条和半夏泻心汤的区别?和黄连汤的区别?我怎么以前就没注意呢?我只能说是看到他的这个的时候。激起了我对这一条的理解深究,为什么要下呢?肠道肿瘤往往是大便不匀,或者说是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这实质上是“寒热胶结”的表现,寒热并用乃是正法,滥用下法,遗患无穷。倪海厦主张干姜芩连人参汤,治疗胰腺癌,依据《伤寒论》359条。我看来看去,这个不就是强调吐吗?就像我刚才说的,一开始的时候药不要用太多?到最后啥都吃不进去的时候,水米都不进了,那就是独参汤嘛!那就稍微吃一点儿,那就大半夏汤三味药!那个再稍微的吐,干姜芩连人参汤四味药,没有办法啊,不是他不想用黄连汤,而是吐的受不了,你只能让他吃一勺药,也可能人就被救活。你心急不顶用啊!哎!我终于就把这一条给理解啦。
      我最近这一年在《中国中药报》登的两篇论文,一篇是胰腺癌,一篇就是前列腺癌。前列腺癌登了,登的时候给我删剪了一部分,把我的口水话都给剪了,我就生气了,你要叫人觉得,好听、好看、有兴趣!你把那登的,改的一本正经的一样没人看了。结果编辑给我打电话,“你的这一条干姜芩连人参汤,底下没有一个病案,能不能补一个病案?”我说补啥?那能随便加吗?这个思路我们早都就这样用了!只不过是这个思路很重要,有助于我们对这一条的理解,而不是补上就好了。有时候残缺才是美,维纳斯就残缺的,你把他补上的个胳膊还不好呢。按实际出发,我把编辑骂了一顿,她说:“你这个说法很重要。我们呢,平时交流的少,医生也不这样给我们反馈”。我说:谁敢给你们说!能在你们这样国家报纸上登,求爷爷告奶奶了!还敢说你们的不好?!哈~哈哈~哈~结果他就没有敢给我再删,原汁原味的登出来了。
      我们有了经验,河南的人在北京看的,反正跟上我呢,把病治好了,我们也不知道,反正我长期就这样跟着呢,跟着呢,最后说:“这药吃不成了,要吐呢,一吃就吐,怎么办呀?没办法,药还多着呢”,干姜芩连人参汤。这次好了,视频,干姜芩连人参开这4样药,所以,药开少了就能吃。咦!吃了一个月,这药能吃,这药吃了可不吐。干姜芩连人参汤。当然,不吐就好了,下月再吃,吃两付这个药,再夹一付那个药,哪怕一付药多了,把它分成三次吃,三天吃,总之得吃。这个就是从经方中学来的,真真正正把这一条激活了。要不然这一条真正啥意思说了半天,干姜芩连人参汤和黄连汤、半夏泻心汤究竟有啥区别?哎呀!就是以吐为主!干姜芩连人参汤,病情到了晚期了,啥都吃不成了——干姜芩连人参汤。以泻为主用乌梅丸;以疼痛为主,你想,不用黄芩了,半夏泻心汤不用黄芩了,为啥?痛是啥引起?因寒故痛也!那加桂枝——温阳散寒止痛,就不疼了。那如果大便不通了,口苦,咽干,目眩了——大柴胡汤啊!也行!这就是我说的这个。
      还有那么四五分钟,我简单的说一下,就是我刚才说的那句话:由于我们对社会的冷淡而被社会所冷淡。那么我的意思是说:我们中医要面对社会,重视社会的热点问题,而不是孤芳自赏!那么社会的热点问题比如说——肺结节,就是热点问题。一体检都是肺结节,我们哪一个中医开不出方子?唉!我很有运气,几十年前提出了“肺癌可从从肺痿论治”。那么,博士毕业论文也是这。更主要的是发现“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这就是肺癌早期的肺结节——厚朴麻黄汤。在这就不细讲了,那么我们对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肝囊肿、肾囊肿这么多病,我们作为老中医,有引领学术风气的社会责任。也有给大家指出一条明路!就是我说的:遇到疑难怎么办?经典著作找答案。我个人呢,(指着PPT)这就是我的公众号,办了四五年了,我们现在公众号的粉丝是94,000,在陕西医疗自媒体和陕西医疗机构第一名。这几年,评比下来,医疗机构西京医院,个人自媒体王三虎!就是这个公众号。因为我们拿我们的原创文章,用原创文章吸引了多少人,这就是积极的面对社会。这也是我今天,这样慷慨激昂的和我们的同仁,愿意敞开心扉交谈的一个原因。谢谢大家!
      主持人:郑晓红研究员:谢谢王老师!说实话,这个整整记录了一张啊!王老师他从陈亦人先生的“六经钤百病”出发,为我们介绍了“恶性肿瘤从六经论治”。实际上他是从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加上一个三阳合病论治。实际上他讲了七个方面。那么我们回顾一下,王老师怎么样激活经典?深入浅出,浅入深出的给我们做出七个方面的经验介绍。我相信大家都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说他讲道到食道癌从太阳论治,大家记录他举了一个什么方?——小青龙汤。那么肝癌脑转移了昏迷从阳明论治用个什么方?——承气汤。肝胆恶性肿瘤从少阳论治,讲了很多的内容。讲到了黄芩治疗肿瘤、人参治疗肿瘤、甘草等等。那么讲到三阳合病论治的时候,讲到乳腺癌,他谈到了哪些药?对我们很有启发——二贝母汤、麻黄、细辛、石膏;讲到甲状腺肿瘤的时候,讲到了荆芥,讲到了荆防败毒散;讲到腹部肿瘤从太阴论治。我相信对我们大家理解《伤寒论》的太阴中风证很有启发;讲到了桂枝汤、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然后,继续往虚了走,小建中汤,给我们举这样生动的例子;那么还有恶性肿瘤的危重证阶段,从哪里论治?从少阴论治!讲到了黄连阿胶汤、讲到了四逆汤,还有两方合用;还有胰腺癌从厥阴论治,讲到了什么方?黄连汤——以疼痛为主,乌梅丸——以泄为主。还有他的一些我们能脱口而出的,“肿瘤是个慢性病!减轻痛苦保住命!遇到疑难怎么办?经典著作找答案”,他真的给我们很多的启发!还有“风邪入里成瘤说,太阳经常受折磨”。今天新学到的!因为时间关系,让我们再一次对王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感谢!

王教授的公众号

王三虎

王三虎,男,出生于1957年7月,医学博士,陕西省名中医、广西名中医。曾任第四军医大学教授,现为深圳宝安中医院特聘专家、西安市中医院首席中医肿瘤专家、淄博市特聘中医肿瘤专家、...

王三虎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