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羌活,防风,为改善微循环之药。可治全身游走性疼痛。2、桑叶止夜汗,可治疗患者夜尿时如冷风袭,皮肤聚起,或内感有热流上冲,旋即头眩欲扑,并口苦,音嘶,小便短赤,舌质淡红。
3、山茱萸(150g)敛汗,味甘、酸,性温。加生龙骨、生牡蛎,为王幸福老师临床止汗三药。4、我用 70g 枳实治疗一个心梗患者,效果实在好!原来左关脉犹如黄豆大,今天来舒展了好多。
5、大便秘结5日的患者,紫菀120g加红藤的药方服用1剂就见特效,且咳喘消失,心情舒畅。另一同学也说道,1岁左右的小朋友也可以用此药,只要符合咳嗽和便秘,紫菀用30g以上,绝对咳嗽止便。
6、胃食管反流病,有非常典型的胃食管反流舌,见舌中线歪,可直接诊断为胃食管反流,肝郁气滞,可能会有增生或者结节。阿姨当场心悦诚服,说自己确实有乳腺结节、肠胃息肉,还怕吃冰冷的食物,大腿根部发胀。
7、多囊卵巢综合征要用有雌激素作用的药,中医讲调肾。如菟丝子、杜仲、当归。8、苍术、白术在古代是不分的。古书中没有明确的指向,只是写了一个术。经过日本学者的考证和一些专家的考证,这个术应该是苍术。
为了照顾这一点,所以我在用白术(现代称谓)的地方都是苍术、白术各半,此方法实为一种变通。
9、鼻炎、鼻窦炎治疗的关键是守方。10、虚性便秘的重用生白术,老年可以加当归、肉苁蓉。加上动力药黄芪,破坚药莪术,消食药生内金,让肠胃蠕动起来。
11、王老师说道:你们在理解方子的时候,有时候要掌握我的思路。我有时候把一个方子就当作一味药来用,没有分析得这么细。
比如说“参麦饮”三味药,我就将其当作一个治心血不足的心悸专药来用,不用再去详细地分解;血府逐瘀汤就当作一味活血化瘀的药来用,消瘰丸作为一味散结化痰的药。
12、王老师看病喜欢先用方定证,再调整药;即经过四诊以后看是什么方证,先把方子写上去,然后再调整药,这就是他看病的思路。
王老师说他是汤方辨证派,走的是捷径;有是病用是方,有是症用是药,将辨证简单化;在中国,疗效好的大夫大多走的是汤方辨证之路。
13、痛经,经来呕吐,经前服独一味,香砂六君丸,呕吐痛经都缓解,是师父的独门绝技!
14.老年人脉象洪大弦硬有几种情况:一是动脉硬化,二是糖尿病患者引起来的动脉硬化,三是高血压引起来的动脉硬化。
如果有便秘现象,可以用大柴胡汤加瓜蒌;如果有咳喘兼便秘,可以用大量的紫菀。要掌握药证。
15、热盛导致的失眠,可以大剂量用生地黄吗?80岁的高龄人群用生地黄好不好?答:这种人群都可以用生地黄,一滋阴凉血,二安神镇静;
16、瓜蒌薤白汤不只是治胸痹或冠心病的,心下痞症不舒都可以用;17、血瘀加水停,血府逐瘀汤加外台茯苓饮。
18、用药时,既要考虑本性,又要考虑特长;当用茯苓、白术调整水液代谢障碍时,头面配泽泻,腰部配干姜和甘草(肾着汤),肾上水肿配真武汤,心下要用苓桂术甘汤。
19、外台茯苓饮,主治病证为痰饮宿水,水停在脾胃影响消化。解决宿水证时,要加厚朴、枳壳、陈皮、生姜。
有人或许会问,原方再加陈皮、生姜可对?用莪术行不行?用木香行不行?用砂仁行不行?其实只要能增强胃动力就行;
但是利水就一定要用茯苓、白术,因为这两味药就是解决水代谢障碍的;这是一个历代中医已经实践了无数回的药对,已经证明两者联用效果最好。
有是症用是药,有是症用是方。这些方经过了几千年而屹立不倒,值得我们学习。
20、脑子里有水瘤,还是痰液对不对?那就把痰液化掉,或者引下,水瘤就能消;可以用温胆汤,用生半夏的化痰作用,再加引邪下行的药,再加行气化痰散结的药。
21、我们中医看病,无非就是找病因,内因或水停,或血瘀,或气滞,或是神经等方面。是不是就这几类病吗?
大家还可以再总结一下,找到水因就从水治,找到瘀血就从瘀血治,实在找不到具体是何病因,还可以从神经去治。
22、血府逐瘀汤实际上就是调气血的,气顺了,血就通了。
23、我们要掌握治水停的基本方法,治血瘀的基础方,以及降火的药物,再归类掌握,就能应对很多病证。
24、中医学中讲的八纲辨证,即阴阳表里、虚实寒热。病属寒证,我们就用热药;病属热证,我们就用寒凉药;病是实证,我们可考虑用泻药。
25、《伤寒论》主要讲的是治外感的疾病。张仲景之所以设立六经的概念,就是让我们尽快地掌握病情发展的趋势。
什么叫六经?它的设立是为了教我们先分阴阳。什么叫阴阳呢?阳性病就是热性病,以发热为主,在人处于抵抗力强的阶段发病就属于阳性病。
太阳病指集中在身体的表面,全身性的疾病;阳明病集中胃肠道,一表一里;剩下来的胸腔、腹腔病为少阳病。
这3类病表现为抵抗性的或者说抗肺性的,人的正气足,人体就处于三阳状态;正气不足时,人体处于抵抗力弱时,各种衰象出现,即进入阴性阶段。
阴性阶段也分部位,病在全身,心衰肾衰少阴证;病在局部,肠胃太阴证。病从表到里,归厥阴证。把这六个部位分清了,再了解每个部位总的治疗原则。
太阳病解表为主,发汗为主,表证又有寒有热,热可以用白虎汤,寒可以用麻黄汤,还可以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不管是寒证还是热证,都要以解表为总的原则。
阳明病光热不寒可伤阴,就要清热;肠道无大便秘结,属阳明经热,用白虎汤;热和肠道里的粪便结合产生热结,用承气汤。
半表半里病在肝胆,用小柴胡汤;既解不了表也攻下不了时,就要寒热并用,既清热又扶正,在清热的同时还温补;半夏、生姜为热药,人参、甘草、大枣为补药,柴胡、黄芩为寒药,一寒一热再一补,治疗寒热交杂的复杂病证。
26、中医就要有中医思维。导阴入阳,导阳入阴,肃降之气可以下行止水,都无外乎阴阳,如太极图,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互生胶着;
比如火郁发之,指的是阳火在表需要发;阴火在里比较复杂,是发之还是吐下,还要辨证。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用二仙汤,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用逍遥丸合益母草。
外形长得好像某个器官的植物就和治疗该器官的疾病有关系,比如我经常用瓜蒌治乳腺疾病,因为全瓜蒌一切为二和乳腺极为相似。(姜威)
27、参苓白术散、金匮肾气丸合用,治疗脾肾两虚型糖尿病疗效好。只服这两样中成药都可以使血糖平稳,身体健壮。(周厚田)
28、脾胃病,能明确诊断的就精准用药,不能明确诊断的以小柴胡汤、半夏泻心汤加减先处理;脾胃病多因情志饮食内伤,治疗要记住“实脾脏,畅气机,通胃肠”九字诀。(周厚田)
29、白术、茯苓、泽泻、复方甘露醇,利水功效,能减少血管病内压。脑中风初期加利水药可减少脑颅压,防止脑水肿,脑疝;腰椎间盘突出急性水肿期,适加利水活血药,事半功倍。(周厚田)
30、内脏脱垂,胃下垂,脱肛,补中益气加枳实、麻黄。
31、五指毛桃也叫五爪龙,可以行气化痰,又称土黄芪。但黄芪补气容易上火,这个药不上火。它还是升血小板和治疗重症肌无力专药。
32、牛大力、千斤拔、五爪龙是一对角药,邓铁涛老先生常用来治疗重症肌无力。
33、薤白、厚朴、枳壳为里急后重专药。
34、舌缨线是中医望诊中重要内容,近似于古代名医朱丹溪所述“舌上白涎”,系指患者舌面上,从舌根到舌尖、距舌边两侧0.5~1cm 处由唾液泡沫堆积的白线;
它可反映机体受七情刺激而致内部脏腑气血阴阳紊乱失调,对临床七情病的诊断有着重要意义。
在用药方面不宜大补大泻,以调达气机之剂配合心理疏导,往往药半功倍。
唾液泡大,肝郁时间短;唾液泡大小适中,肝郁时间中;唾液泡小而密集,肝郁时间3个月以上;再严重或时间长,表现为舌面瘀斑瘀点,舌下青筋暴起,脉象随之弦长,胸闷气短,胸痛,乳腺结节增生,痛经等。
35、牙龈萎缩在中医学中属脾胃问题,脾主肌肉,故认为其是脾气虚所致,可以按肌无力病去治疗。
36、大家在看我的医案和处方时,要抓住方证,抓住方证也就是要弄通里头的病机。在此基础上再弄懂药物的加减,实际上就是药物的应用。
我经常说中医学就是一门实践医学、经验医学,经验表现在哪儿,就表现在药物的加减上;病机表现在哪?就表现在方证上。
37、看病可以先从六经辨证去处理,从整体上去把握,其次从脏腑辨证上去处理,再从外观上去把握。
整体先分三阴三阳,即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
太阳病和少阴病是从总体上去把握一阳一阴;阳明病和太阴病则使从具体上去把握一热一寒;少阳病和厥阴病,也是从具体上去把握一实一虚。
如果再把握不住,弄不清楚,就从脏腑辨证出发,这样所有病就可以一网打尽。
在此上基础上就是方证辨证的应用,其次从脏腑辨证上去处理,最后从微观上去把握,其余的都可以舍去,不作为重点学习。
我们常说八纲辨证,即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我认为这里的阴阳两字尽管含义很多,但是主要意思还是指全身的寒热问题。
八纲辨证里头的寒热,多指的是局部的寒热。古人的医案中经常提到某个病是阳证或阴证,他们采取先分阴阳;
我认为病的阴阳又包括全身性的热证和寒证。中医中很多的问题,我们都要做深入细致地思考,要把疾病落到实处,首先应用的理论基础是八纲和脏腑理论,八纲就是六经的具体化。
38、《伤寒论》讲:“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为什么要加附子?附子在这里的作用是啥?为啥不加收敛止汗药?
发汗带走身体的温度,体温失常,不能正常工作,小便难、四肢难以屈伸是血液黏稠的反应;方中附子帮助恢复正常的体温,代谢就正常了,大枣补血,桂枝甘草强心,生姜祛寒气,芍药补津液。
王老师强调,阳虚后功能就会衰退,附子可以温阳,增加人体热量,恢复机体汗腺开合的功能。
附子是个大热的药物,走而不守。干姜也是个大热的药,守而不走。全身的温度降低了就要靠附子去解决,干姜只是解决局部的热量问题。
此方中附子配生姜,生姜就有了温暖全身的作用,提高机体的温度,促进皮肤正常功能的恢复,所以汗也就止住了。张仲景处理这种问题就如同抓住了牛鼻子,很高明,很了不得。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要记住附子的一个主要功能,即回阳。附子还有止痛和强心的作用,大家都要熟悉。
39、师父细致分析了(引火汤)引火归源,介绍了肉桂、巴戟天等阳药,巧妙地使用药性解析了各味药的作用;恩师的哲学观很深刻,客观中保有主观思想,整体看阴阳,局部辨寒热。(付吕会)
40、泽泻汤,就像西医的利水剂一样,血容量减少了,血压就下来了,头就不晕了。
41、分享一个不用分型的眩晕方,组方为苍耳子(炒)、菊花、胆南星、黄芩、竹茹、煅牡蛎、山楂、陈皮、白芍、生铁落。
苍耳子是治疗耳石症眩晕的专药,陈皮、山楂,降脂化痰,治疗高脂血症的眩晕,组方中有温胆汤的药,可以清胆、利湿、化痰来治疗眩晕;
煅牡蛎和生铁落重镇降压,可以治疗高血压性的眩晕。
此方中的白芍,能够迅速缓解椎基底动脉的痉挛,达到促进脑供血的目的,从而迅速治疗眩晕,白芍用量至少30g。(常文)
42、肌酐过高,患者出现呕吐、腹泻,多是脾肾两衰导致的关格证,可用猪苓汤和通脉四逆汤加广木香、九香虫加减治疗,阿胶也一定要用。
王幸福(网名:古道瘦马),男,1956年10月生,大学文化,主籍河南,飘零豫陕,定居西安。16岁起随祖父习医,18岁始独自行医,中途亦官亦医,晚年定心皈依中医。一贯奉行:读万卷医书,治万计病人...
王幸福。 王幸福(网名:古道瘦马),男,1956年10月生,大学文化,主籍河南,飘零豫陕,定居西安。16岁起随祖父习医,18岁始独自行医,中途亦官亦医,晚年定心皈依中医。一贯奉行:读万卷医书,治万计病人